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1 / 1)

庶子奪唐 江謹言 1071 字 2個月前

應國公武士彠正室楊氏,出自弘農楊氏,乃前隋宗室,與李恪生母楊妃同宗,其父楊達乃前隋始安郡侯。

而楊氏之父楊達乃觀德王楊雄之弟,故楊氏便與弘農楊家觀王房楊恭仁為堂兄妹,也就和李恪生母楊妃為同宗姊妹,楊氏難得回京一趟,入宮拜見楊妃自也在情理之中。

楊妃和楊氏此前少有謀麵,關係雖已經走的遠了,但這層同宗的關係卻也是實實在在的,再加之武士彠於李恪又有救命之恩,楊妃自不會將楊氏拒之門外。

次日早後,太極宮,昭慶殿。

此前武媚娘雖從未入過宮,但畢竟聰慧,又出身權貴,行事自也不會失了分寸,一早武媚娘和阿姊武順便隨其母楊氏進了宮。

楊氏帶著武家姊妹在昭慶殿會客的偏殿待了不過片刻,楊妃便拾掇好也到了偏殿。

“應國公府武楊氏攜小女拜見貴妃娘娘。”楊妃剛一入殿,楊氏便連忙起身,帶著武家姊妹對楊妃行宮禮拜道。

楊妃見狀,連忙上前,扶起了楊氏,對楊氏道:“夫人快快起身,此處不比殿外,你我乃同宗姊妹,何來的這般多的禮數,隨意些便是。”

“謝貴妃。”楊氏道了聲些,便站起了身。

楊妃站在楊氏的身旁,看著跟在楊氏身後的武家姊妹,俱是一副俏生生的模樣,於是問道:“這兩位小娘便是府上千金?”

楊氏點了點頭回道:“正是。”

“如此才好。”

楊妃便說著,便自自己的袖中取出了兩枚淺紫色的玉環,分彆塞進了武家姊妹的手中,對武家姊妹道:“你們娘親是本宮的堂姊,你們便是本宮後輩,本宮初見你們也來的匆忙,未及準備地太過仔細,這是恪兒回京時給本宮帶回的玉環,便轉贈給你們了。”

這兩枚紫玉環本就是一雙,是李恪自鹽幫周鼎方處得來的,這玉環既能叫李恪拿來贈予楊妃,自然不是凡品,武媚娘將這枚玉環攥在手中,卻收也不是,推也不是,隻得和阿姊一同抬頭望向了阿娘。

楊妃既見麵便給了兩個小輩這般厚禮,自是認下了他們這門宗親,楊氏又怎會往外推。

楊氏對武家姊妹,笑道:“貴妃也是你們族中長親,既是貴妃給的,你們收下便是。”

武媚娘和武順聞言,這才收了下來,對楊妃謝道:“謝貴妃娘娘。”

楊妃看著麵容嬌俏的兩人,摸了摸她們的頭頂,對楊妃問道:“這兩位小娘,哪個是將恪兒自水中救起的那位?”

楊妃乃當朝貴妃,而楊氏雖為應國公武士彠之妻,卻為續娶,並無誥命在身,楊妃今日能如此禮待楊氏,既是因為楊家的這層關係,更是因為武家對李恪的救命之恩。

楊氏笑了笑,輕輕推了推武媚娘的後背,對楊妃道:“回貴妃的話,那日將楚王殿下自洪湖救起的便是二囡。”

若論容貌,武媚娘和武順樣貌俱為上佳,生的端的是秀美迭麗,雖因年少還未全然張開,但已是個十足的美人坯子,莫說是在旁處了,就算是擱在這花錦滿城的國都長安,也是數得著的。

更何況,與長姐武順相比,武媚娘的眉宇間更多了三分機敏與英氣,在女子身上更顯得尤為難得。

武媚娘對李恪有救命之恩,楊氏愛屋及烏,眼裡看著武媚娘自也是喜歡地很,楊妃拉過武媚娘的手,對武媚娘問道:“原來便是你救了恪兒,你叫什麼名字?”

武媚娘回道:“回貴妃的話,小女乃武家二女,名作武珝。”

楊妃聞之,點了點頭道:“珝者,玉之名也,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倒是個好字,正和你這般妙人。”

武媚娘聞言,臉上露出一絲淺笑,欠身道:“貴妃謬讚了,所為‘珝’之名,不過爹娘寄望而已,小女萬不敢當。小女以為既為女子,又何須如如玉之溫良,德肩君子,凡能相夫教子,使家宅內外得安,上下協心,是為可矣。如再能如貴妃這般,內寧六宮,外佐君王,方可謂之賢良。”

楊妃聽了武媚娘的話,心頭竟微微一震,貴妃當麵,若是尋常小女,恐怕早就手足局促,心中惴惴不安了,但武媚娘到底不同常人,楊妃尊貴,她雖是初見,但言語舉止間卻不見絲毫唯諾,反倒大方地很。

要知道,眼前的這個女郎可是一個年不過十一的少女,正是青澀稚嫩的年紀,可武媚娘的抬手談吐間竟從容如行雲流水,自然大方,說話也能和人心意,叫人聞之如沐春風。

楊妃拉著武媚娘的手,低頭看著她的眼睛,武媚娘的眼睛純淨地清澈如水,眼含笑意又宛如朝陽,楊妃就仿佛看到了山野間一汪早陽下汩汩流出的清泉,清新淡雅,又不失如花年華該有的朝氣。

楊妃識人無數,她透過武媚娘的眼睛看得出來,這番話絕非旁人刻意教她,而是她自己說出來的。

李恪誌在皇位,有奪儲之心,身邊自然少不得一個賢內助,而武媚娘雖非世家門閥所出,但她身家簡單清白,武家家主武士彠也行事謹慎,更為難得的是武媚娘小小年紀便如此聰慧曉事,將來或可為李恪內房助力,楊妃看著武媚娘,心中已經生了其他的心思。

楊妃看似無意地對楊氏問道:“夫人,武順和武珝看著年紀尚小,可曾說了人家。”

楊氏聞言,心中多少也猜到了楊妃的意思,忙回道:“順兒是長女,年紀稍長些,已經說於了武川賀蘭家的賀蘭越石,隻待過些年完婚,珝兒年少些,倒是還尚未許配。”

楊妃看中的原本就是武媚娘,楊妃聽得楊氏的話,滿意地點了點頭。

楊妃對楊氏道:“阿珝曾救得恪兒性命,說不得便是恪兒命中福星,也是一段緣分,過兩日待本宮得了空,必當帶著恪兒親自拜府謝過,也見一見應國公。”

李恪與旁人不同,少年時便最有主見,楊妃雖對武媚娘頗為合意,但也需問過李恪自己的意思,故而也未將此事說透,隻說是拜府謝過救命之恩,與武士彠見上一見,可屆時再可與李恪商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