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1 / 1)

庶族無名 王不過霸 1547 字 1個月前

建安六年,天子於睢陽皇宮漪瀾殿內遇刺身亡,天下大哀,北方正在混戰的三大諸侯各自止戈,陳默率兵退回洛陽,曹操領兵回睢陽,而袁紹也暫時停下了剿滅境內叛賊的步伐,三軍縞素,以示對天子遭遇不幸的哀悼。

在此之後,袁紹命韓猛繼續率部平叛,自身則星夜趕回鄴城,與眾人商議如何應對眼下變局,不過數日,便選擁立劉和為新天子,定都鄴城。

劉和乃已故幽州牧劉虞之子,當初劉虞出任幽州牧,劉和則留在朝中做侍中,後來李郭亂朝,劉協密令劉和逃離長安,前往幽州請劉虞出兵迎奉天子,在當時劉協心中,外人終究不如自家人靠得住。

當時陳默尚未得函穀關,劉和隻能走武關繞道去往幽州,途經汝南時,被袁術扣留,並致書劉虞,要跟劉虞一同出兵,當時公孫瓚和劉虞尚未反目,公孫瓚製止劉虞出兵卻被劉虞拒絕,公孫瓚擔心袁術知道自己曾阻止劉虞,先派其弟公孫越去見袁術,並暗中與袁術聯合,吞了劉虞人馬,公孫瓚和劉虞之仇,也是自此開始明麵化。

劉和也是倒黴,好不容易從袁術那裡出逃,卻又被袁紹扣住,再然後,公孫瓚殺劉虞,劉和也就徹底無家可歸,在袁紹覆滅公孫瓚之後,便順勢留在了冀州,也不出仕,事實上,就算他出仕,地位也很尷尬,畢竟袁紹名為一方諸侯,但實際上跟冀州皇帝也沒什麼區彆,雖然沒有明麵上做過什麼,但在事實上卻在不斷削弱大漢在河北的影響力。

實際上不隻是袁紹如此,諸侯除了劉表、劉焉之外,幾乎都在這麼做,像關中大興,關中百姓隻知陳默而不知天子,曹操、孫策、袁術乃至劉表、劉焉治下也都是差不多的情況,也因此,漢室宗親,除了在劉表、劉焉治下還能有些地位,在其餘諸侯治下,地位都是比較尷尬的。

劉和也不願意受那怪異氣氛,是以雖然留在了冀州,卻並未出仕。

而劉和本身能力也不怎麼樣,所以袁紹對劉和的態度,也就是可有可無。

但現在劉協突然駕崩,曹操以往握在手中的大義沒了,袁紹自然希望新天子能在自己手中,事實上,以前他就想過改立劉虞為帝,隻是被劉虞嚴詞拒絕之後,曹操又迎回天子,他也沒理由再立新天子,現在卻是有機會了,劉和可不隻是漢室宗親,也是正經的光武之後,其父劉虞更是名滿天下,劉協一死,劉虞這一支是現今有名望的漢室宗親中,最有資格繼承正統的一脈,否則當年袁紹也不會想要擁立劉虞了。

如今劉虞雖死,但劉和就在自己治下,擁立劉和成為新帝自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一次三大諸侯之中,袁紹反應可說是最快的,陳默、曹操不是不想,而是這個階段,他們二人各自回去之後,便立刻將弑君之名望對方頭上扣,同時也是將這次的惡果儘量消除。

曹操回到睢陽之後,立刻下令撤去荀彧、曹昂、曹洪等人的官爵,不管如何,天子是在他們的看管下被害,就算安撫那些世家豪族,也必須處置這三人。

當然,官爵雖然撤了,但該管什麼還管什麼,荀彧、曹洪可說是曹操的左膀右臂,而曹昂也是曹操默認的接班人,自然不可能真的直接扔了。

忙完這些,又安撫群臣之後,曹操便開始讓荀彧專門負責將弑君之名扣在陳默頭上,而事實上,雖然沒有明確證據證明,但這件事跟陳默脫不開關係,也不算冤枉了他。

至於擁立新帝,曹操這邊的漢室宗親倒是不少,劉曄就是不錯的人選,但此人才智極高,而且人脈也頗廣,有佐世之才,若立此人為帝,恐怕難以控製,而劉曄一直以來也十分低調,發生這件事之後,便立刻稱病不出,謝絕見客,顯然也無意帝位。

但除了劉曄之外,睢陽宗親雖然不少,但合適的卻不好選,劉協的死,也影響著曹操對漢室的態度,劉協不死,雖然天下諸侯割據,但卻無人敢稱王稱帝,但現在劉協一死,袁紹火速擁立劉和繼位,陳默那邊,恐怕也會迅速推舉一位新帝繼位,接下來,恐怕就是帝王時代了。

原本掌握在曹操手中的大義名分將蕩然無存,這天下不隻將出現幾個朝廷,所以這件事上,曹操不能等,在仔細選拔,又與朝臣商議之後,從睢陽的一眾宗親之中選出劉威作為新帝。

劉威乃沛獻王劉輔之後,皇室族譜中有清晰地記載,血統純正,而且也有名望,隻是身世坎坷了一些,其父在前年病死,一直都是朝廷出錢養的,年紀……八歲,但勝在血統純正。

而陳默擁立新帝幾乎是跟曹操同時擁立,相比於曹操,陳默能選擇的範圍可沒那麼大,洛陽朝廷雖然是朝廷,也有漢室宗親,但根正苗紅的卻不多,與趙溫、楊彪、鐘繇等一眾朝臣討論數日之後,最終選了廣陵思王劉荊的後代劉能為新帝。

劉能年方十八,人不算太聰明,之所以投奔陳默,不是因為這裡是朝廷,而是因為當初陳默給的待遇不錯,要知道,陳默這些年來,滿朝公卿的俸祿可一分沒發過,但漢室宗親隻要肯來,陳默這裡的待遇就不會差,劉能是個敗家子,家財被他敗光,父親被他氣死,最後自謀生路卻又無生財之道,隻能仗著漢室宗親的名頭四處蹭飯,後來聽說陳默這邊待遇不錯,就來了。

陳默這邊漢室宗親本就不多,因此選擇起來,反而容易,血統純正的,就劉能這一個,事情自然也就變得簡單了許多,除了劉能之外,其他漢室宗親多是旁族或沒有錄入族譜,雖然劉能本身並不優秀,但對於如今的天下來說,天子……不需要優秀。

而陳默回洛陽之後,還迅速處理了兩件事,其一便是向曹操潑臟水,指責曹操弑君,其二便是命武義屯駐於中牟一帶,將張繡送入武義麾下聽命,同時調徐晃入河內,餘昇則被調往武義麾下,專門負責中牟、開封一帶的防線布署。

除了這兩件事,還有一件事情,陳默門下幕僚賈詡因多日不曾理政,被陳默下獄,當然,賈詡平日裡就沒什麼存在感,而且官員曠工這種事可大可小,陳默如此做法,顯然也有整頓風氣的意思,相比於如今關乎天下的大事而言,賈詡被下獄這種小事,很難引起旁人的注意。

北方三雄在天子駕崩之後不久,便迅速擁立新帝,也讓其他諸侯看到了脫離掌控的希望,幾乎是在陳默、曹操擁立新帝不久之後,江東孫策也迅速做出了反應,擁立劉基為帝。

劉基乃劉繇長子,而劉繇乃是高祖之子齊悼惠王劉肥之後。

孫策橫掃江東,擊敗劉繇之後,劉繇逃往投奔劉表,卻在次年於豫章一帶病逝,後來孫策討伐江夏時,途經豫章時,悼念劉繇,並將劉繇之子帶回來善加禮遇,而劉基今年剛滿十六,姿容美好,有威儀,頗得孫策喜愛,如今天子駕崩,孫策第一時間便想到立劉基為帝。

在與劉基以及江東文武商議之後,便迅速定下決斷,在劉能、劉威登基一月之後,在柴桑登基稱帝,孫策領大將軍之職,總覽江東軍政。

雖然有些自娛自樂之嫌,不過以劉基的出身,擁立為帝也的確夠格,所以孫策這個大將軍還是有些分量。

四帝先後被立,之後,劉表和劉璋的地位就有些尷尬了,尊帝?尊哪家?稱帝的話,他們出身倒是足夠,但自立為帝的話,沒人聽,荊州士族並不支持劉表稱帝,而蜀中劉璋雖然繼承益州已經有幾年了,但人心未附,也擔心陳默因此出兵攻蜀,所以遲遲舉棋不定。

最終,劉表自領楚王,劉璋見劉表稱王之後,便自領了蜀王,至此,天下雙王四帝,雖然格局沒變,但政治形態卻出現了變化,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算是徹底過去了。

南陽,呂布其實在看到四周人稱王稱帝,也想立個帝王,便找張遼來商議此事。

張遼覺得自己挺苦的,既要當將軍,還時不時充當呂布軍師的角色,呂布的思路是對的,以呂布現在的家底,擁帝肯定不行,但擁王的話是沒問題的,但是……

“主公,南陽何來漢室宗親?”張遼看著呂布,無奈道。

“沒有麼?那劉爽……”呂布愕然的看著張遼,他記得有個叫劉爽的主簿。

“主公,劉爽隻是姓劉,並非漢室宗親,不是姓劉就是漢室宗親,這得有皇室族譜確認,或是自家族譜也行,再或者得眾人認可。”張遼無奈道,天下漢室宗親雖多,但並非隨便拉個姓劉的出來就能當這漢室宗親的。

呂布有些失望的點點頭,不過他的煩惱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袁術稱帝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