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三學紀要(1 / 1)

庶族無名 王不過霸 1338 字 1個月前

原本氣勢洶洶,準備與袁尚決一死戰的袁譚突然安靜下來,不但沒有攻袁尚,反而開始在樂陵、高唐、西平昌等地開始駐軍,防備曹操,而袁尚兵馬卻調往牧野、濮陽一帶,一副嚴防死守的樣子。

“不好,逼得有些緊了!”洛陽城,陳默在得知此事之後拍了拍腦袋,看著眾人,無奈道:“袁譚有勇無謀,但這袁紹三子卻是有些本事,我等在河內兵馬調動太過頻繁,以至袁尚不敢全力與袁譚一征,我之過也,累的公達青州一行成了泡影。”

說著,還鄭重向荀攸一禮道歉。

“主公切莫如此。”荀攸連忙起身道:“袁尚繼承袁紹之位,身邊謀士如雨,田豐、沮授、審配、逢紀皆乃河北名士,智謀深遠,許攸、荀諶之謀,亦不在我等之下,恐怕是有人遊說,說服了袁譚,如何能怪主公?”

畢竟是親兄弟,打斷骨頭連著筋,被說服聯手也不是很難理解的事情。

“主公。”徐庶笑道:“袁氏兄弟迫於我軍與曹軍壓力,雖暫時聯手,但以我觀之,那袁譚如今手握平原、渤海之地卻未必會滿足,不如暫且退兵,放開一些,此兄弟二人沒了我軍壓迫,日久恐怕必然反目。”

河內之地屯集重兵,時日一久,這人吃馬嚼也支撐不住,不如放回各地暫且休兵,也能趁機休養生息,多儲備一些糧草,他日這兄弟反目時,再出兵震懾不遲。

陳默點點頭,這一仗暫時是打不起來了,若他繼續駐軍於河內,袁尚和袁譚隻會對他更警惕,當下傳令,命河內各部暫且退兵,同時休書一封向袁譚表達了自己的不滿,畢竟盟也結了,兵也出了,最後你跟我說不打了?

先讓對方有些愧疚心裡,等他日時機成熟的時候也有個緩和餘地。

原本戰雲密布的冀州平靜下來,隨著陳默散去河內集結的重兵,冀州上下,所有人都鬆了口氣,陳默帶來的壓迫感還是很大的,曹操雖強,但畢竟也隻是打過袁譚,還沒有完全勝出,而陳默這邊,可是實打實的將袁紹十萬大軍都給擊潰,若真的打起仗來,沒人認為袁尚能在戰場上勝過陳默。

如今兄弟聯手,總算是讓陳默放棄了進攻冀州的打算。

陳默這麼一退,曹操也沒有渡河的意思,青州的地盤他得消化,而且糧草方麵,曹操可是比陳默更缺的。

接下來,袁尚開始繼續鞏固自己的權勢,而袁譚在得了趙國和渤海之後,也暫時沒了跟弟弟爭勝的心思,開始收攏地盤,名義上還是向鄴城朝廷效忠,但實際上卻是成了鄴城朝廷下割地一方的諸侯,冀州被實際上分裂開了。

洛陽,十月。

今年的第一場雪終於下來了,看著紛紛揚揚的大雪,不少人心中鬆了口氣,這幾年關中風調雨順,連年豐收,但實際上朝廷這邊的日子還是有些緊的,尤其是今年什麼都沒做,在河內屯兵半年,糧草上的消耗可不小,來年若不能有個好收成,日子會更苦。

現在這麼一場大雪下來,關中各郡也陸續開始出現降雪,至少明年的收成不會太差。

今年朝廷向民間購糧,雖說最終仗沒有打起來,但向民間的購糧卻並未停止,陳默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百姓可以將餘糧售給朝廷,來購買一些其他生活必需品,而朝廷也能有更多的糧食來養兵。

不過這一套策略的推行可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從七月開始到現在,被朝廷查出的貪腐之人便有近百人,其中百石以上被滅三族的便有三十餘人,其中不少還是各郡太守,使得陳默治下一下子多出了大量的空缺。

各地書院推舉出來的優秀學子陸續抵達洛陽,長安書院建立已有八年,第一批學子已經可以入仕了,而且這批學子多是軍中將領子弟,這些人的加入,對於一直以來掌握著絕對話語權的世家豪族來說,無疑是一個災難,這一批學子的出仕,也代表著他們能跟陳默角力的籌碼更少了。

當年蔡邕死後,蔡邕的藏書都被蔡琰全部送給了陳默,而陳默又將這些書謄抄出來,分發各地書院,加上陳默通過各種方式從各地招攬名士教學,後有禰衡不斷為書院之事奔走,不斷完善書院製度,使得如今關中已經有了完善的人才培養機製。

陳默對世家豪族的依賴自然也進一步降低,接連斬殺近百郡縣級官員,關中吏治卻沒有絲毫動蕩,陳默很快便將各地空缺補上,反而讓陳默對地方的掌控力進一步加強。

這讓很多人感受到威脅,朝堂之上,對於各地書院以及禰衡的抨擊和排斥也越來越重,大有廢除之意。

不過這事陳默也沒興趣跟這些人扯皮,如今禰衡已經被召回朝中,整個關中、洛陽各地書院的事情都是由他來主持的,對於這些抨擊和打壓禰衡素來不懼,在朝堂上據理力爭,在舌辯方麵,禰衡可從來沒讓陳默失望過。

不過這些人抨擊書院製度,自然也不是無的放矢,或是以過去的觀念來說事,是真能挑出一些毛病來,比如書院學子如何晉升,如何算是可以出仕,並無一個明確標準,全憑書院院長好惡,還有劃分並不細致,書院和書院之間的區彆模糊等等。

這些也確實是書院的問題,禰衡白天在皇宮跟人辯論,將人懟的爽了,但回來後,卻也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並作出總結。

“三學紀要?”這日,陳默正在家中陪妻女,卻被禰衡拉出來也是有些無奈,今天他本沒準備做事的,看著手中的竹簡,陳默抬頭,看著禰衡笑道:“此書是正平新作?”

“主公,此乃衡這幾年遊走各地書院總結而出,之前我等雖對書院做出過大致劃分,但各位公卿所言也確實有些道理,這三學紀要便是衡歸結而出,請主公品鑒。”禰衡笑道。

既然人家說的有道理,但你把人家罵的吐血是怎麼回事?

陳默看了禰衡一眼,沒有多說,隻是開始翻閱這三學紀要。

書院分級,在此前已經有了大致的規劃,但三學紀要可不隻是規劃這麼簡單,內部還又進行了一次細致的分級,而且還有對弟子的評測標準,不能由院長一人說了算,而最後入仕標準更是得由專門的衙署和書院共同決定,相互監察,禰衡效仿陳默這次朝廷購糧的製度進行了一些刪改,便成了書院弟子考核的監察製度。

不管什麼製度,隻要是人執行,總是有漏洞可行的,但禰衡此法,最大限度的保證了對書院學子的公正,而且禰衡還提出最後選拔出仕的弟子,最好由陳默親自把關,避免有濫竽充數之人,而書院方麵,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入仕考核,為朝廷提供人才。

過剩的人才,則入太學,一來等候空缺,二來也可進行再次深造,太學院會有各方名士不定期講學,也可申請遊曆,但朝廷需要出一部分錢財來支持這些學子遊曆。

“好!很好!”陳默看著這三學紀要,忍不住拍案笑道:“正平此舉,算是給了天下人一個入仕的機會,利在千秋,足以名留青史!”

“主公謬讚,衡不過儘己所能爾。”禰衡話是這麼說,但那副模樣可沒有一點謙虛的意思。

“有功當賞,這三學紀要如何實施推行,還是由正平來主持,自今日起,正平可入尚書府,專門負責此事。”陳默笑道。

尚書令是李儒,專門負責朝廷用人之事,禰衡入尚書府專責書院方麵的人才,也算是補全了尚書府職能。

“多謝主公!”禰衡拱手一禮,微笑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