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八十章 以民擇之,以賢競之(1 / 1)

神秘讓我強大 木恒 2323 字 3個月前

半月後,太行山中。

某處山坡之上。

一處長長的棚屋中。

桌椅板凳齊備。

荀或,荀諶,荀攸,還有崔成四人正在耐心聽課。

讓他們吃驚的是,還有「一條龍」也在前麵聽課。

一條龍就是華歆、邴原、管寧三人。

時人並稱為「一龍」,其中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而管寧則是龍尾。

其中管寧聽得最為認真,華歆聽得最為興奮,雙眼放光,邴原最為鎮定。

「天下之事,天下人事之。天下之人,天下人理之。」

「人人天生地養,皆如一也。」

聞人升此時開始講學,講到思想,和整體架構了。

「君不貴,民不賤,君民一也。君不賢,民可換之。君不肖,民可換之。」

是的,現在聞人升直接在講學中,透露出造反的味道。

反正勢頭已成,現在就是正本清源的時候。

也就是所謂的分清支持自己的人。

不能再讓混子在裡麵混著,將自己的力量給分散了。

荀攸聽得心中大動。

這話聽起來是大逆不道,卻很合乎他的胃口。

因為漢代就有換皇帝的傳統。

最著名的當然是霍光換帝。

剛剛上位的皇帝劉賀,貪圖享樂,不務正業,上位才20多天就被廢除了。

然後換成漢宣帝,曆史證明這次換對了,宣帝很有作為。

當然霍光也倒黴了,他死後全家被殺……

這就是你為天下人換了好皇帝,但你本身這種行為就不被好皇帝能接受。

這時,荀或立刻舉手。

聞人升笑笑道:「你且起來說話。」

「謝過趙師。皇帝不肖,臣子當勸諫之。皇帝不賢,臣子當教導之;臣不該換君,以臣犯君,乃是違背尊卑,大逆不道。」荀或堅定道。

荀攸一聽就著急了,這個叔叔還真敢說。

這可是在人家的地盤上。

人家可是擺明車駕要造反了,就不知道什麼叫君子隨機應變嗎?

他想說話,卻見聞人升一伸手,然後問道:「你可有子嗣?」

荀攸一聽,心中冷了,完蛋了。

這個叔叔要被殺了。

都問子嗣了,這要是有的話,就可以開殺了。

「尚未有之。」荀或認真道。

聞人升點點頭,荀或第一個兒子要到193年才出生。

「在場諸生,可有子嗣者?」

「師尊,我有。」

「我也有。」

一時間,有一多半的人舉手。

「很好,你們的子嗣若是不肖,不賢,如何教之改之?」聞人升又問道。

有人起身道:「不賢則以棍棒加之,賢則以蜜糖獎之。」

「其他人了?」聞人升問道。

「以理服之。」這時,一位溫文爾雅的學生站起來說道。

「若其屢教不改,又當如何?」聞人升又問道。

「這,隻能以苦心教之,帶其入田間,體會民間疾苦,讓其明白為父苦心也。」那學生想了一下道。

「很好,很好。」聞人升點點頭。

然後他又對荀或道:「你明白了嗎?」

荀或的智商當然明白了。

太行山人的說法是,你說的那一套,都是虛的假的,你要想讓一個人

變好變賢明,最實際的法子,就是教導孩子的法子。

可是當你將天子看成孩子來教導時,已經違背了尊卑上下。

因為是天地君親師,君在親前。

所以皇帝是教導不好的。

如果本性已經定了,絕對不可能被臣子勸諫改好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

那些胡作非為的皇帝很多,又有幾個被勸諫好的?

當然也有些皇帝完全按照臣子的勸諫去做,結果發現臣子是在坑他,臣子自己於是重新啟用太監廠衛,徹底不相信臣子了。

「可若是如此做,上下尊卑不分,秩序不明,還不得天下大亂?」荀或又反問道。

「那現在的世道如何?」

「現在的世道大亂,正是上下尊卑不分……」荀或說到這裡,就停住了。

他心裡很清楚原因是啥,老百姓隻要吃飽穿暖,磕頭是不怕磕頭的,也不怕行禮。

還不是因為豪強兼並土地所致,朝廷又加大收刮,賣官鬻爵,宦官作亂……

這些問題,可以說三國屬性中設定智力超過90點的人,都能看得出來。

因為抑製豪強兼並,本來就是朝廷的一貫措施。

漢武帝曾經多次大量強行遷徙地主富戶豪強,其中一個效果,就是讓他們在本地的土地空置下來,隻能讓給百姓們了。

可惜這必定要遭到士人豪強的本能反對。

所以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一直是困擾聰明人的頭等難題。

豪強抑製不了,土地就不能停止兼並,土地不停止兼並,百姓遲早就會餓死。

這個時候,什麼尊卑上下,平時再多的教化威懾,都不可能再威懾到任何人。

因為威懾的前提是這個人還活著,家人還活著。

現在一家人都活不下去了,你什麼家,什麼聖人,說什麼話,都沒用。

「看來你也明白了,天下大亂,原因不在於上下尊卑不分,而在於上者仗恃力量,剝奪下者土地。所以本山人才說,民可擇君,唯獨有此,才可令上者忌憚,才可讓上者不能兼並土地。上古三皇五帝,以賢者為君,方有盛世。」

這裡又是聞人升在忽悠了。

你們不是說上古三皇是明君中的明君嗎?

就拉他們出來背書。

曹丕篡位也是用這三位來背書的。

「這,天下之大,何者為賢?賢無標準,如此一來,傳承混亂,每次傳承都有內亂,百姓死傷何其多也?」荀或又道。

「如今之世,百姓死傷少乎?」

聞人升說到這裡,直接站起來,「就我之前所見,九州之地,處處都是,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直接把曹操的詩詞《蒿裡行》給拿來用了。

「先生所言沒錯,可是以先生之意,就能避免這種狀況?要知道即便是賢君,也不能避免土地兼並,而土地隻要一直兼並,那就遲早會有百姓無飯可吃。」荀或接著道。

「百姓沒有土地可耕,可以去外麵耕作,外麵土地無數,賢君所做之事,就是不斷遷徙多餘百姓,讓四麵分布。而這事絕不是一姓之族可以做的,因為太苦太累,還要擔心外出百姓,無法控製,在海外壯大勢力,回來搶奪皇帝之位。」

「隻要讓皇帝之位不是家傳之,賢者有份,不賢者下,就不會擔心這個問題。外出百姓若是賢者,也可以回來為君。」

聞人升笑笑。

眾人大驚,震驚,驚訝。

聞人升的想法,簡直是龍騰宇宙,無可限量。

不過他們又覺得很

爽很好。

三國這年代,就是各種狂士多,各種狂想多。

各種思想也多。

儒家思想受到衝擊。

法家思想大行其道。

道家思想生機勃勃。

玄學又隨之興起。

當然很多都不成熟。

曹操能脫穎而出,正是他不拘一格。

以刑名法術,又依托荀或這些儒家門閥,還能吸納道家的黃巾。

這遠遠不是後世經過禁錮之後,儒家獨大可比的。

隻是其他思想,不能完善自身,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統治體係,不能源源不斷地滿足治理需求,征稅征兵征糧的需要。

最後才被儒家一一擊敗。

儒家那一套禮儀,上下尊卑,能夠以最低成本,讓人們自發地維持秩序,方便上麵征收賦稅,減少皇帝和士大夫的統治難度,天然就擁有極大的生命力,持續而不斷絕。

啥時候才會完蛋?

隻有最底層被禮儀壓迫得實在活不下去了,才完蛋。

天街踏儘公卿骨,內庫燒為錦繡灰。

一旦有了活路,自己就會主動撿起來。

聞人升現在就是要建立一套新的體係,新的征稅征兵體係,來取代前者。

以「人人平等,以民擇君」為上層架構,以廣開教育,大量培養各門類人才,考試選拔,來填充統治體係中的管理者。

再以開化後的民眾,反向製約管理者,來實現相對平衡。

最後用持續不斷的對外開拓,對外貿易,內部商業交流,來稀釋矛盾,讓百姓得以求活。

反正這一套,荀或聽了半個月的課,是看明白了。

其他人也聽明白了。

但是這些智商都在90點以上的智謀者,又有幾人讚同,幾人反對?

荀或冥思苦想,總覺得這和自己所學大相違背。

但又能自圓其說,自通其理。

他實在找不到可以折騰的地方,隻能冥思苦想對方思想體係中的漏洞。

「好了,今日之課,上到這裡,眾位學生,回去後給二班的講一遍,可以互相討論一下。」

「下課,學生們再見。」

「老師再見。」

眾人紛紛起身。

無論如何,他們對老師的尊敬是發自內心的。

無論如何,聞人升這一套已經成功在太行山中得以實行。

而且絕大部分人都能吃飽穿暖,這已經是有良心的士人們,所能奢望的大同之世,桃園家鄉。

…………

回到臨時館舍,荀或還在苦思。

荀攸歎氣道:「叔叔,你不要再費力氣了,我觀趙師這一套經學,得之天授,完整無缺,又能濟世救民,實在是難得。」

「我也明白,隻是總感覺太過顛覆我平生所學。」荀或歎氣道。

「平生所學不能救世,不能避免百姓過幾百年就要陷入水火,為何不棄之?」管寧在一旁說道。

他可是認真求學之人,為了求學可以割舍一切。

「是啊,仔細想想,若是按照趙師所言,我們自己修身到極賢者,豈非百姓也會選我們為君?」華歆則是興奮道。

管寧微微皺眉。

荀或則是嗬斥道:「你家世代食漢朝俸祿,怎可說出如此……」

「等等,趙師早就說過,俸祿乃民所出,民有權將俸祿給誰,我家世代吃的不是漢朝之俸祿,而是萬民之俸祿,自然要為萬民做事,若是做到極點,我為君,又有何不可?」華歆直接赤諾諾地說著。

眾人啞然。

但是按照趙師所說,還真是這麼一回事。

荀攸看看華歆,心中也在想,眾人都說你華歆是龍頭,我偏不服之。

我若是比你賢明,難道就不能為君嗎?

「等等,趙師之前也沒有說何者才是極賢明?」荀或又道。

「這還用說嗎?當然是百姓來定,誰能讓百姓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誰就是賢。」華歆可真不愧是龍頭之稱,一下抓住要害。

荀或隨口反駁:「百姓無知,容易被小人蒙騙。」

「百姓無知,那便使其知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商君也說過,弱民愚民方可驅使之。百姓知多,便無法驅使。」荀或又忍不住道。

「哈哈哈,果然露出了本性,荀或,你才是小人,你隻想驅使百姓,隻想滿足一家一姓之權貴,卻不想著天下萬民,歆羞與汝為伍!」華歆說完,轉身就走出館舍。

「你!」荀或被罵得差點吐血。

管寧上前拍拍他:「他隻是一時激憤,不需與之較真。」

最明白華歆的人,自然是管寧。

他明白自己這個同伴,其實就是沽名釣譽,故意靠近太行山人的想法罷了。

其人內心最是熱衷權勢富貴,怎麼可能真心為萬民?

這不過是他欲蓋彌彰的說詞罷了。

隻是他畢竟還要講究情誼,不能直接揭穿。

再說華歆也沒有說錯什麼,他揭穿就是汙蔑了。

荀或歎口氣,其實這兩句話的確大有問題。

而且商君的這些話,也是很讓人詬病的。

他隻是一時急切,才露出破綻了。

總之他就是覺得現在百姓還很無知,很容易被人利用。

太行山人那一套,隻會搞得天下大亂,遲遲穩定不下來。

不如上下尊卑確定,還能穩定幾百年。

如果用了太行山人這一套,弄不好十年就要亂一次了。

因為人人都會覺得自己更加賢明。

就像自己這個大侄子荀攸。

他就知道對方野心很大的。

想要操控皇帝。

大家平時都在一起,誰尾巴上有幾根毛,都清楚的很。

畢竟一些話,私下裡總是忍不住會說出來的。

於是他就直接說道:「如此一來,人人爭奪賢明之稱,那不是日日不得安寧嗎?」

荀攸反駁道:「如此一來,君不是日日要為民考慮嗎?還會有當今陛下這種享樂的心情嗎?」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荀或無話可說。

是啊,當今陛下不傻,聰明的很,一開始為了抑製豪強士人,也是大開D錮,就是防止士人霸占朝廷。

可是為了做到這事,於是任用宦官。

而宦官為了得到寵幸,就投其所好。

慢慢地越來越懶惰,越來越享樂,為了享樂無所不用其極。

賣官鬻爵,這可是實打實的事。

再怎麼說,這也不是好事吧?

隻會讓官員上任之初,就想好了如何搜刮百姓,如何與豪強分成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