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雲製造(1 / 1)

下午,孟謙轉場來到了華夏導彈工業的搖籃,華夏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

來航二院的第一件事情是參觀,航二院在接下去的空間站發展中同樣承擔著重要的作用,比如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成功交會所用的微波雷達就是航二院研製的。

而在參觀的過程中孟謙看到了幾個國寶級的人物,比如上過央視的葉暉,那個被外國人嘲諷華夏研磨師做不了高精度然後啪啪打外國人臉的大國匠師。

葉暉能用手實現微米的精度,而這個水平在華夏隻有不到十個人能做到。

此外,孟謙還見到了國家“工匠榜樣”王寶森,在業內有一個說法叫做華夏國寶級匠師在軍工,而航二院又占了一半,這話多少是有點道理的。

孟謙還單獨跟王寶森聊了將近一個小時,至於兩人聊了什麼,之後孟謙會告訴大家。

領略了一番航二院的強大,孟謙被帶去了一個會議室,在會議室裡坐著一批科學家,其中有多位知名院士,比如華夏工程院的李伯虎院士。

雲計算這個概念是穀歌提出來的,而雲製造這個概念是在2009年由華夏工程院李伯虎院士和華夏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張霖教授提出來的,而且提出後就開始率領團隊研究雲製造了。

這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團隊。

而在接下去的十年發展曆程中,航二院正是華夏雲製造的領頭羊企業,在雲製造上表現最好的兩家私企分彆是華為和阿裡。

所以孟謙被帶來這個會議室的原因,就是大家想跟他聊聊雲製造的事情。

“不知道孟總對雲製造有什麼見解,方便的話給我們上一課。”李伯虎表現的非常謙遜,讓孟謙多少有些誠惶誠恐。

孟謙先客氣了一句,然後也不浪費時間直入主題,“雲製造這個方向我認為是沒問題的,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去年就說過我們華夏應該考慮工業升級轉型的事情了。

今年年初這兩個月其實看得出國家也是這個意思,那麼雲製造正是我認為在我們工業升級轉型過程中的首選技術方向。

現在的問題就是雲製造這條路具體該怎麼走,未來的最終形態大概是一個什麼樣子,我們需要從最開始就做出一個規劃和預估,這樣在接下去的發展中就能少走很多彎路,畢竟雲製造是一個涉及諸多產業的技術。”

李伯虎點頭表示認可,孟謙繼續表達,“我這裡做了一個模型,大家可以來看一下。

我們以杭城為例做一個雲製造模型,首先,我們要打造一個杭城雲製造大數據中心,在杭城搭建起工業互聯網,對大數據進行實時管理。

通過對大數據的管理,我們可以掌握生產,銷售,庫存等全麵信息,同時我們打通線上線下之間的通道,通過對信息的處理來催動企業協作,調配過剩產能,提升生產效率。

其次,通過雲製造工業物聯網打造服務平台,提供技術培訓,金融貸款,客戶回饋,信息檢索等在線服務功能。”

孟謙耐心的展示著模型,大家也看的非常認真,“所以在我們看來,雲製造的核心就是資源整合,產業融合以及個性化製造。

在資源整合方麵,雲製造能夠將散亂的製造資源集中起來,並通過數據處理形成統一資源,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並突破單一資源的上限。

在產業融合方麵,就比如我們剛才看到的,把製造業和線上銷售,線上服務,線上金融等產業進行深度融合,企業可以通過平台了解自己和整個區域內的多項數據指標,也可以通過平台獲取教育資源,金融資源,甚至還能通過平台了解用戶滿意度。

整個平台的建立有利於企業更好的了解用戶信息和市場信息,從而建立更好的產品策略和發展策略,打通生產,銷售,服務三個點。

最後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定製化服務,定製化的市場一定會越來越大,這是我始終堅信的一點。

雲智聯可以打破傳統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障礙,利用及時的信息交互為客戶提供全定製化或半定製化服務。

而定製化產品的發展,一旦市場體量足夠龐大,可以通過這個領域超越發達國家在傳統產品上的優勢,提供無限可能性,就比如我們的AI芯片,通過定製化產品的個性化特征打破壟斷。”

李伯虎等人聽的非常認真,一邊聽一邊記筆記,“那在孟總看來,我們接下去的重點攻堅技術方向有哪些?”

孟謙仔細的想了一下,“智能傳感器,分布式控製係統,數據采集係統,工業軟件,這都是雲製造發展的必要發展技術,也是現在全世界想要發展雲製造都必須要去爭奪的技術領域。”

“那在這些技術領域,孟總覺得我們跟國外的差距有多大?”

“雲製造是一個新概念,所有配套技術其實本身就存在個性化特征,所以我不認為我們有多大的差距,現在該做的就是如果我們能認定這個方向,那就集中精力去把這個方向做好,不要想太多。

我們在概念上取得了先機,接下來我們就該在技術上搶占先機了。”相對成熟的工業雲最早打造者是通用電氣,那是2013年的事情,而華夏如果能從現在開始好好發力,有大風集團的技術支持和孟謙的先知外掛加持,三年內打造出領先的華夏工業雲不是不可能。

會議後,大風集團毫不意外的成為了華夏雲製造項目發展中最重要的民營企業,將和華科院,航二院等機構一起致力於華夏雲製造技術的發展。

晚上一起吃飯的時候,大家還在繼續聊這個事情,李伯虎問了很多更細致的問題,甚至包括城市的選擇,“孟總覺得我們從哪個城市開始做試驗比較合適。”

“燕京或者深城吧。”

“滬上呢?”

“滬上有點缺乏科技基因,這個領域還是燕京和深城更合適一點。”

“那杭城呢?”

“杭城終究差著點火候,配套都起不來,發展互聯網還可以,發展工業的話杭城還沒有這個基礎。”

李伯虎默默點頭開始盤算這個事情,孟謙則趁機轉向航二院的領導,“領導,我有個事情想跟你商量一下。”

“孟總請說。”

“我們想跟你們借人才。”

“借人才?什麼人才?”

“王寶森...”

孟謙的話讓整桌人都沉默了,大家下意識猜測孟謙應該是想借人去搞光刻機,但問題是這樣的人才華夏一共就這麼幾個,他們跑去搞光刻機的話,軍工航天這邊怎麼辦。

好在孟謙也知道這事很難辦,馬上解釋道,“是這樣的,這幾年我們在光刻機研製的過程中自己也培養了不少人才,但各位都知道,像這種頂級研磨師全世界加起來也不到100人,很多企業都把這樣的人才視為珍寶我們花錢也挖不來。

但至少在這接近十年的培養之下,我們公司還是出現了一些有望衝擊頂尖手藝的師傅,所以我今天特地谘詢了一下王師傅,因為我很早就在關注這個領域的人才,也發現王師傅的好幾個學生都有很不俗的表現。

果然,在今天的溝通中王師傅告訴我研磨這個事情雖然經驗很重要,但天賦和技巧同樣重要,他的學生之所以往往都能有不錯的表現,是因為王師傅傾囊相授,一對一指點,所以我想向航二院借王師傅的意思是說想請王師傅來幫我挖掘並培養一下人才,來給我們公司的師傅當當老師,看看我們公司這邊有沒有能拔的起來的好苗子。”

孟謙這麼一說,大家馬上就接受了,華夏私企裡一直都沒培養出這方麵的頂級匠師,現在大風集團有了點起色又有心好好培養,讓國企裡這些大師傅看看有沒有看得上的徒弟順帶一起培養一下,又能增加華夏頂級匠師的數量,又能為私企培養匠師,自然是好事。

隻不過像王寶森這樣的人收徒都有自己的標準,不是誰想當他徒弟都可以的,所以孟謙下午跟他溝通的重點就在這,讓王寶森自己去滬上微電科挑人,有看得上眼的最好,如果都看不上眼,那這事也就算了,絕對不強求。

領導們也沒什麼太大的意見,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