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為什麼要把仁宗歸到劉娥名下?
很簡單,一個詞,母憑子貴!
劉娥出身寒微,在當時並不是什麼隱秘的事情,恰好,當時真宗名下又沒有兒子。
之後,李氏生下了一個男孩,也就是未來的宋仁宗。
真宗想立劉娥為皇後,這個孩子來的恰如其分。
劉娥名下有了個兒子,他再想立劉娥為皇後,大臣們就沒有反對的理由了。
能為天子誕下麟兒,可以說是潑天大功。
因此,當仁宗被劉娥抱養後,劉娥便順理成章的被立為了皇後。
仁宗從小就被劉娥貼身撫養長大,在他的記憶裡,劉娥才是他的生母。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劉娥不是,但劉娥是皇後,並且真宗晚年多病,很多政事都是交給劉娥處理的。
既占著皇帝的寵愛,手中又有權力,誰也不敢將事實告訴年幼的宋仁宗。
直到仁宗親政,也就是劉娥死後,仁宗才知道生母是李氏的事。
稀裡糊塗的活了二十多年,並且生母死時,他當時還不知情,隻以為是尋常妃子去世。
因此,仁宗對於生母是很愧疚的。
但逝者已矣,仁宗想要補救,也沒有機會。
於是,他便將自己的愧疚全都轉移到了生母族人的身上。
李氏有一個弟弟,名為李用和,論輩分,李用和是宋仁宗的親舅舅。
福康公主的駙馬李瑋,便是李用和的兒子。
將最受寵的女兒嫁給生母的親侄子,仁宗多少是出於補償心理,同時也是為了顯示對母族的重視。
結果,這場婚姻卻成了一出悲劇。
《清平樂》的原著小說便是以福康公主為主線,不過,正午在改編時,覺得不夠宏達。
所以,最終拍攝時將視角移到了宋仁宗的身上。
以宋仁宗的一生為線索,既講述了北宋皇帝趙禎從少年登基逐漸把控朝政到殫精竭慮愛民治國的故事。
也表現了在風起雲湧的朝堂背後,仁宗的情感抉擇和喜怒哀樂。
……
……
……
三天後。
李傑重新補完了番劇,然後喚出了係統。
‘進入副本世界。’
唰!
熟悉的眼前一暗,當李傑再次恢複意識時,最先察覺到的是一股淡淡的清香。
睜開眼睛一看,眼前是一棟古香古色的房間,或者說是宮殿。
這間屋子的空間很大,目測進深約有三十多米,寬度也差不多。
很快,李傑就從記憶中得知了這間屋子的名字。166小說
福寧殿,皇帝的起居之所。
與此同時,李傑也弄清楚了現在的時間節點。
乾興元年,農曆,三月十號。
上月月中,二月十九號,宋真宗死在了寢宮。
天不可一日無主,真宗一死,原身立馬被即位成了新皇帝。
但此時‘原身’隻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不論是臨死之前的宋真宗,亦或者是滿朝文武,都不覺得‘原身’能擔得起一個國家。
因此,真宗死前留下遺詔。
‘……然念方在衝年,適林庶務,保茲皇緒,屬於母儀。宜尊皇後為皇太後,淑妃為皇太妃,軍國事權兼取皇太後處分,必能袛荷慶靈,奉若成憲,撫重熙之運,副率土之心……’
這段遺詔的大概意思是,皇太子年紀太小,暫時由皇太後協助處理國家大事。
雖然真宗留下了遺詔,明確了劉娥的權力,但如何聽政,卻需要一個流程。
畢竟,本朝沒有先例嘛。
參知政事王曾提議,皇帝和皇太後五日一禦承明殿,決議國家大事。
但宰相丁謂卻不同意這個提議。
丁謂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好不容易鬥倒了前任宰相寇準,恰好皇帝又死了,孤兒寡母的,他想要攫取更大的權力。
所以,他提了一個另外的建議。
皇帝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其他時間,大事由太後和皇帝召集大臣一起商討。
非大事則由宰府大臣商討,有了結果再由內侍送到皇帝和太後麵前,得到了皇帝和太後的首肯,方能施行。
相比於王曾的提議,這個提議就要狡猾許多。
什麼事是‘大事’?
什麼事是‘非大事’?
還不是他丁謂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