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母慈子孝(一眼……)(1 / 1)

“大娘娘,尊體萬福!”

(宋朝也有‘母後’一次,不過更多是出於行文之中,日常稱呼母親為娘娘或者‘嬢嬢’,萬福這裡是指多福的意思。)

看到劉娥的那一刻,李傑微微躬身,行了一個揖拜禮。(類似拱手的動作)

“六哥來了。”

劉娥微微點頭,伸手朝著桌子對麵一指。

“坐下說話吧。”

“謝大娘娘。”

剛一坐下,鼻尖就傳來一陣飯菜的香味,劉娥這邊的飯菜形製和福寧殿的差不多。

雖然菜式不太一樣,但總體形製並沒有逾製。

畢竟,現在的劉娥初掌大權,野心固然是有的,但肯定比不上日後的她。

唐有武周之禍,宋承唐製,豈會不防著一手。

即便劉娥想行武周之事,宮廷內外也沒有供她生長的土壤。

“六哥的身體可好了些?”

劉娥不比尋常婦女,即便是嘴中說的是關心的話,臉上亦是一臉肅穆。

“已然大好。”

儘管是初來乍到,但李傑對自己的身體早已了然於胸,他身體的底子很好,日後隻要稍加鍛煉,排除體內剩餘的丹毒是不成問題的。

‘原身’身子不好,一方麵跟丹毒有關,另一方麵則是憂傷過度。

“那就好,明日我在派禦醫去福寧殿一趟,讓禦醫好好給你瞧瞧。”

說到這裡,劉娥語氣微頓,話鋒一轉道。

“對了,我聽說你今天去了醫官院,可是去問診的?”

李傑搖頭道:“不是。”

緊接著,他將醫官院發生的事複述了一遍,末了,李傑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微微躬身。

“臣請大娘娘念在天下萬民,允臣設立太醫局、太平惠民局。”

(ps:宋朝皇帝對父母不自稱‘兒臣’,隻稱臣。)

“六哥何須如此。”

劉娥也跟著起身,踱步來到李傑麵前,將他扶正了,然後順帶給他整理了一下衣冠。

“此舉乃惠及天下萬民,大娘娘豈有不應之理?”

“這樣吧,等治喪結束,這件事就交由你去辦吧。”

“謝大娘娘。”

李傑雖然早有預料,但隻要事情沒有發生,一切皆有可能。

史書裡僅有寥寥數筆,哪能儘書當年之事,況且史書也不一定全然是真。

為尊者諱(對尊長的過失進行掩飾)這種事,曆朝曆代皆有之。

如劉娥,在宋朝本朝的記載中,劉娥家世顯赫,這便是為尊者諱。

“六哥仁孝,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有時候,劉娥也覺得自己這個名義上的兒子,有點太多禮。

但相比於偶爾的煩惱,多禮更多的是好事。

循禮,她自己才能坐得穩,如果六哥真的和她不睦,即便有遺詔在,她也未必能安身。

外朝的那些大臣們是什麼樣,她早就看透了。

尤其是寇準,竟然敢策動他人擁立太子登基,尊先帝為太上皇。

而之後的周懷政更加讓人不寒而栗,一介內侍,竟敢密謀刺殺宰輔大臣(丁謂),甚至還想把自己這個太後給廢了。

幸好雷允恭、楊懷玉聽到風聲,立馬向她彙報。

不然的話,哪怕禁衛是劉娥的人,一場兵災也是跑不掉的。

“六哥可用過晚膳,如果沒吃的話,和大娘娘一起吃吧。”

李傑有沒有用過晚膳,劉娥是心知肚明的,不過,這並不妨礙她邀請小皇帝一起吃飯。

“剛剛吃了,不過現在又有些餓了,臣便陪著大娘娘吃一些吧。”

接下來,兩人一邊吃著晚膳,一邊嘮了一些家常。

在外人眼中,他們倆大概是母慈子孝,但內裡是什麼情況,大概隻有他們兩個自己知道。

劉娥品嘗到了權力的甜頭,哪舍得輕易還政。

不多時,李傑擺出一副糾結之色,猶豫半晌,然後開口道。

“大娘娘可是有什麼煩心事?”

“唉。”

劉娥長歎一聲,沉默許久,而後默然搖頭。

“沒什麼,隻是想起了你爹爹。”

其實,這句話隻是劉娥的借口。

獨掌大權的滋味確實不錯,但她也不是沒有煩惱,而且她的煩惱還不是一點點。

如今她最煩心的事便是錢。

哪哪都缺錢!

皇帝貴為天下第一人,死後當然也是天下第一等。

雖然曆代皇帝臨死前都強調山陵事務一切從簡,但詔書中的‘簡’豈能算數。

今天上午,山陵那邊來了消息,此次修陵至少到征集四萬多人。

同時,三司那邊也上了劄子,乞內藏錢一百萬十萬貫,絹二百五十萬匹、銀五十萬兩。

這些費用部分是修陵的必要開支,部分是賞賜用的。

而這僅僅隻是冰山一角。

按照禮製,大行皇帝登仙後,官家、親王、太後、宮內妃嬪、宮人、內侍,外朝的大臣們全都要為大行皇帝服喪。

而且不同身份,不同時間節點的喪服也不儘相同。

平均一算,每人至少要製作五件以上的衣服。

這些錢,全部都由宮內支出。

而這些還不是最大的開支。

最大的開支是給諸軍的賞賜,前幾日三司那邊粗略核算了一遍,單單這一項就要將近一千萬貫。

除了以上這些,尚有‘賜遺留物給宗室近臣’、‘各種雜賜’、‘陪葬物品支出’、‘凶器(冥器)支出’、‘山陵附屬建築的開支’等等。

這些單算一項開支並不多,但綜合起來,恐怕不比給諸軍的賞賜少。

至於,修陵完畢後例行的賞賜、升遷等,現在根本就沒有細算。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劉娥如今算是知道了,大宋這個家,有多難當。

錢,從哪來?

如今內藏庫裡雖然尚未不少錢,但扣除掉治喪的費用,剩下的連一千萬貫都沒有。

一千萬貫看似很多,可家大業大,開支也多。

每每想到此事,劉娥就止不住的頭疼,她甚至動過向諸路要錢的打算。

(路是宋朝行政單位,相當於省)

苦一苦百姓,罵名讓丁謂擔。

畢竟,丁謂才是正牌的山陵使。

另一邊,李傑眼看劉娥不願多提,他也就沒追問。

追問,可不符合他現在的人設。

其實,哪怕不問,李傑也能猜到一些,劉娥的煩惱大概率是因為國政。

論權術,劉娥必然是頂級玩家,但論施政能力,唔,還是不做評價為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