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戎,兵也(1 / 1)

邇英閣。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禮也。”

“戎,兵也。”

這一日,邇英閣的講官又換了一人,聽他那蒼老的聲線便知,此人的年紀已然不小。

事實也確實如此,今天授課的是新鮮出爐的翰林侍講學士孫奭。

雖然孫奭是去年剛剛調到兗州任知州,任職還不滿一年的時間,但這在北宋並不是什麼罕見的事。

有時,某位官員還沒抵達任職的地方,新的朝廷誥命就下來了。

其實,對於入不入京,孫奭本人並不是很在意,尤其是現在執掌相印的是丁謂。

當初,孫奭正是因為反對林特和丁謂的茶法,從而得罪了丁謂一黨,然後被貶出了京城。

如果不是王曾特地寫了一封書信,信中言明此次入京乃是為了教導官家,他還真不願意回來。

對於丁謂這幫南人,孫奭是很看不慣的。

他看不慣倒不是因為瞧不上他們的能力,恰恰相反,丁謂的能力很強,丁謂擔任三司使時,功績卓著。

真正讓孫奭瞧不起的是,王欽若、丁謂等南人上位的手段。

東封西祀,不知花費了多少錢財,這些事大多都是由這幫南人挑起來的。

不僅如此,為了供奉天書,先帝耗費巨資,修了玉清昭應宮,這一修,便是八年時間。

占地四餘頃(一頃等於一百畝),長達八年的修建時間,花費億萬兩,亭台樓閣兩千餘間。

為了建玉清昭應宮,幾乎花光了國庫裡的銀錢,並且還召集了大量的役夫。

論規模,論花費,隻怕當年的阿房宮也不過如此。

如果不是國朝承平日久,天下富足,修玉清昭應宮,絕對是亡國之舉。

因此,孫奭是極其討厭丁謂等人的。

一群隻知迎合上意,不知民間疾苦的奸邪!

不過,討厭歸討厭,孫奭卻不會借著給官家上課的機會乾點什麼。

他是一個很傳統的文人。

該上課,便一板一眼的上課。

比如,他今天講的便是《左傳》,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另一邊,李傑一本正經的坐在榻上,看起來像是認真聽講的樣子,不過這隻是表象。

孫奭這個人,人是好人,也是一個好老師。

但這種教育方式,與他不合。

毫不客氣的講,天下間沒有人能給他上課。

李傑現在唯一的弱勢,便是年紀太小,吃了年齡的虧。

如果他稍長幾歲,他有十數種辦法直接親政,可現在,十三歲的少年,想要接過天下的擔子,旁人肯定是質疑成分居多的。

而今,他隻能慢慢的等待。

幸好他從來不缺少耐心。

半晌。

孫奭講完這一篇,問道。

“官家可有所悟?”

李傑微微一笑,章口便來。

“戎,兵也,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然,不宜妄動,亦不可不動。”

聽到這話,孫奭臉上沒什麼表情,心中卻暗自皺起了眉頭。

官家這發言,有點危險啊。

昔日秦皇漢武,皆是窮兵黷武的獨夫,窮兵黷武,乃暴政,秦皇漢武,皆暴君。

(PS:聲明一下,這不是小星星的看法。

在宋朝,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觀念裡,始皇帝和漢武帝都是暴君,原因嘛,窮兵黷武占了大半,北宋士大夫的追求是,致君堯舜。

所以,宋朝對刀兵一事,也是很排斥的,不然的話,也就沒有遼國和西夏的歲幣了。

在他們眼中,歲幣的花費遠小於戰爭的耗費,且不傷民力。

至於什麼封侯拜相之類的,那不是他們的追求

順便吐槽一句,什麼致君堯舜,與民休息,TMD很扯澹,應該用與士大夫休息才對)

“藝祖(指宋太祖)曾言,石晉苟利於己,割燕雲以賄契丹,後,藝祖設封庫樁,欲以募勇士,期其圖攻,取之於國。”

此話一出,孫奭心中頓時咯噔一聲。

當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燕雲之地,早在後晉時期便有石敬瑭割讓給遼國,至今已過將近百年時間。

官家欲取燕雲之地,遼國豈會答應?

屆時,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恐怕是逃不過的。

燕雲之地,藝祖曾欲取之,太宗亦曾欲取之,然奮兩代之力,皆未成功。

況且,出兵燕雲,名從何來?

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宋承於後周,後周承於後漢,後漢又承於後晉,如果要承認正統之位,也就意味著,必須承認後晉割讓燕雲一事。

但這是能拿到明麵上說的嗎?

顯然,不能。

退一步而言,如果承認正統,也就得接受後晉割讓燕雲的事實。

‘唉。’

念及至此,孫奭不由長歎一聲。

官家有雄主之誌,亦有雄主之相,這對於天下而言,到底是好事,還是禍事?

孫奭也不知道,他也不敢擅自評論。

但有一天可以肯定,刀兵一起,百姓肯定得遭殃。

漢自孝惠至文景,與民休息六十餘載,民眾大增,國用益足,這情況與國朝何其相似。

然而,武帝登基之時,家底子厚實啊,哪像國朝,繼先帝東封西祀之後,又修了玉清昭應宮。

國庫裡的錢,根本就不夠支持官家的雄心。

雖然孫奭隱藏的很好,但李傑還是看出了他心中的憂慮,隻是李傑並不在乎這一點。

他今天發表這番言論,也是順勢而為。

既然提到了兵事,他便順著孫奭的話繼續往下延伸。

目的嘛,也很簡單。

李傑是故意向外釋放信號,他很清楚,今天課堂上的言論,要不了多久就會傳到太後的耳中,兩府大臣的耳中。

然後便是勳貴們的耳中。

當兵的最怕什麼?

怕沒仗可打啊!

沒有戰爭,隻能混跡於京中享樂。

固然,很多胸無大誌的人就喜歡這麼混。

但他們代表不了所有的武臣。

李傑表露出興兵的意思,便是給他們希望,隻有打起來了,他們才有改變現狀的機會。

不然的話,他們會一直被文臣壓著。

一張空頭支票就能換來大量武臣的親近,以及支持,似這種無本買賣,可謂是一本萬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