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初見成效(1 / 1)

福寧殿。

「官家,政事堂那邊傳來消息,開封府界,京東路,京西路的裁軍一事,進展頗為順利。」

「那些被揀選的人,得知放免歸家的恤恩,絲毫沒有怨言,紛紛盛讚皇恩浩蕩。」

「如今,三地一共揀選了近一萬人,並且揀選仍在繼續,依照政事堂的計劃,最終應該能裁撤掉兩萬人左右。」

提到‘兩萬,這個數字,雷允恭語氣一頓,連忙用眼角的餘光瞄了一眼官家。

這個數字,太大了。

當他第一次得知這個數字時,甚至懷疑是不是有人在中飽私囊!

三地的廂軍總數不過七八萬人。

結果,淘汰者竟然高達兩萬!

如此一來,也就意味著廂軍中有四分之一的人不合格。

雖然廂軍隻是役兵,不是真正的作戰部隊,但這個淘率概率也太高了一些。

之前的廂軍將領,難不成都是飯桶嗎?

‘幸好官家沒有動怒。,

眼看官家一副雲澹風輕的樣子,雷允恭提著的心也跟著落了回去。

其實,對於這個淘汰率,李傑一點也不意外。

依宋朝的兵製,廂軍本就是老弱病殘的集中地,淘汰率高一點,很正常。

何況,廂軍也是喝兵血的重災區。

廂軍的待遇不比禁軍,廂軍的郎將,收入有限,動歪腦筋的人自然就多了。

李傑甚至覺得淘汰的少了一點,不過,考慮到未來的基建計劃,廂軍確實不宜裁撤太多。

在他的計劃中,廂軍未來的編製不止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多。

至於,多的那些人從哪來?

當然是從禁軍中淘汰出去。

戰爭,從來不是以人數論輸贏,三十萬烏合之眾,也比不上一萬精兵。

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桉例,可不少。

如果不能提高軍事素養,人數再多,也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提高戰力,才是禁軍的要務。

「三地的廂軍軍費開支,每年預計能夠減少三十萬貫。」

「很好。」

李傑微微一笑,囑咐道。

「傳詔中書,朕從內庫中撥款三十萬貫,交付至三司,令三司儘快於三地重建州學。」

雖然這三十萬貫隻是預期數字,但興學的事,李傑卻準備儘快提上日程。

此一時,彼一時。

前不久,他才剛剛給文臣們來了一記狠得,現在也是時候給個甜棗了。

用三十萬貫來堵住文臣的嘴巴。

這買賣,很劃算。

值得一做。

此外,寇準那邊也有消息傳來,而且是好消息。

最近這段時間,不少儒士都相邀前往應天書院,應天府距離西京並不遠,很多儒士途徑西京的時候,都會去寇府拜訪一二。

按照李傑的意思,寇準也試著吹了吹風。

最終,結果是喜憂參半。

支持以詩賦取士的人確實不少,但不少有識之士,也看出了科舉製度中的隱憂。

如今的科考製度,考的是博聞強記的能力,不問才學器識,即便是才學俱佳的考生,應試是用錯韻腳,也會被黜落。

【講真,最近一直用

取士嗎?

而且根據寇準的彙報,絕大多數讚同科舉改革的,多是出身寒門的名儒。

這一點,其實很有意思。

任何時代,既得利益者都不乏後繼者,以及挑戰者。

科舉無疑打破了門閥世家的體製,唯才進舉,但現行的科舉製度,也不是沒有捷徑。

應製詩,自有規律。

相比於那些世家大族,寒門出身的子弟,單單在這一點上便差了很多。

世家大族占據社會資源明顯更多,他們能夠得到更多的情報,然後他們便能從中總結出部分規律。

最後,在應試之前,他們還能根據貢舉官的身份,投其所好。

這裡的投其所好不是賄賂,也不是舞弊,而是根據貢舉官的性格喜好,寫出符合貢舉官感官的應製詩詞。

當然,即便改革了現有的科舉製度,不以詩賦取士,改考實學,實務,出身世家大族的考生,仍然會占據優勢。

這一點,是無法徹底改變的。

就像後世的考生,個人的天賦、努力,固然很重要,但考生的家境,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占據社會資源多的家庭,完全有能力聘請名師開小灶,甚至還能用錢開道,砸開某些學院的大門。

從古至今,某些(特)東西(權)從未消亡,隻是換了一層皮,換了一個形製。

片刻後,公事彙報完了,李傑話鋒一轉,提起了王曾的事。

「之前我交待你的事,你辦的怎麼樣了?」

話音剛落,雷允恭連忙跪倒在地。

「官家恕罪!」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

王曾是當朝宰相,想讓他辭官,哪是那麼容易的?

而且,王曾家教甚嚴,不像丁相那樣,如果換做是丁相,雷允恭有一百種辦法隱晦的警告對方。

但這一招在王曾那裡不好使。

王曾的幾個子女,基本上沒什麼破綻,人家安安穩穩的收租,哪有漏洞可尋?

另外,官家還特地囑托他,不能用那等潑臟水的行為,不能莫須有。

有了這些限製在,雷允恭思想來去,也沒找到破局的點。

所以,這事便一直耽擱了。

「臣無能!」

砰!

砰!

說話間,雷允恭重重的磕了幾個響頭。

「請官家降罪!」

「算了,你下去吧。」

李傑揮了揮手,示意雷允恭退下。

這家夥,確實有點不靠譜。

最終,這事還得是他自己來。

其實,想要讓王曾退位,辦法也不難。

隻要一場大火,不,小火就行。

想到這裡,李傑的視線似乎穿越了城牆,看到了那片耗費了無數民脂民膏的宮殿。

玉清昭應宮。

……

……

……

寶慈殿。

「官家從內庫中撥了三十萬貫財物給三司?」

雖然劉娥現在半隱退了,但內朝的事,還是她說了算,內庫乃天子私庫,藏於大內,其中的錢財,自然也就歸她管。

不過,她和李傑之間有過約定,低於一百萬貫的開支,無需向她報告。

「是的,說是用來助學的,開封府,京東路,京西路的裁軍結果出來了,官家聽了彙報,很是高興。」

「然後便賜了三十萬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