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1 / 1)

蘇廚 二子從周 1395 字 1個月前

第一百三十四章綠茶

三月三,螃蟹上高山。

今年沒有倒春寒,鄉親們提心吊膽了一個月,直到秧苗壯實後才放下心來。

然後,可龍裡就被籠罩在了一片蔥綠裡。

唯有祠堂前一片雪白,那是梨花爛漫。

調皮的娃子們晚上邀約打著火把照螃蟹,時常在水邊聽到大魚撥水的嘩啦嘩啦聲。

為了繁衍後代,它們現在連人的腳步聲都不怕了,隻在水草中儘情翻騰。

水中又開始出現了滾滾的烏雲,那是巨量小魚苗組成的壯觀場景。

無需蘇油發動小孩子們了,三哥五哥六哥自覺帶著隊伍舀水花,孩子們被無情地剝奪了玩水的樂趣。

三月水還涼!誰敢下水嚇折騰,仔細屁股!尤其是帶頭的那個!

於是娃子們又把興趣轉移到了山上,山上鳥多了起來,野雞最好了,還有兔子,黃麂。

石薇來信了,她和自己寫給自己的信前後腳到的,信裡沒說誰先誰後,估計是輸了。

玉局觀還不錯,裡邊的人穿的衣服都一樣,整個地方都是香香的,還有幾個玩劍的高手,不過玩金針的高手更多。

然後這裡還有好多書,有的書裡有圖畫,裡邊的大人還光著身子,身上好多小點點。

飯菜不太好,不過自己帶著媽子,有小油哥哥的調料和菜譜,他們準備單獨開小灶。

這裡的他們,指的是小天師哥哥,白胡子老公公師父,還有她自己。

這建議是小天師哥哥提出來的,他還慫恿自己跟小油哥哥多要點醬油,但是小油哥哥你說過吃太鹹了不好,我就拒絕了。

蘇油笑了,可以想象神棍兄長被拒絕時的鬱悶。

接著看,信裡還說很想可龍裡,連石家村都想了,想水溝裡邊的小魚,山上的鳥兒,嗯,還有冬筍,田螺,鱔魚,泥鰍……

這下輪到蘇油鬱悶了,想了這麼多,連泥鰍都沒放過,就是不想我。

嗯,這些都是我帶著她玩的,想這些就是想我,這樣理解沒毛病吧?

還有幾個習題本,空著好幾道題,那是不會的,小油哥哥你給填上。

放下這封信,還有一封小天師的信函,信裡說石薇直爽大方,是個可愛的小姑娘,很得大家喜歡。

感謝蘇油提供的石紙,鉛筆,試紙,砝碼,最重要的,是酸堿互證的思路和表達式。

他親自嘗過了稀鹽酸,草木灰水,最後還將它們混合到一起,用試紙測量平衡之後小飲了一口,鹹的!

蘇油看著隱隱感覺頭有點痛,要不要這麼變態!這是要做科學怪人嗎?!

趕緊批改作業,然後回信,首先給小天師。

你們觀裡那些黃色書籍,先彆讓薇兒看到,她還小,從認識藥品物種開始就好。

化學試劑最好彆用舌頭來測量,好多東西有毒,有腐蝕性,吃了會出毛病的!

醬油那東西好說,這就準備,還有十瓶永春露,這回是特曲,你嘗嘗要是好的話,給小弟推銷推銷曲藥。

然後給石薇寫信,語氣換成淨是童真,然後跑幾處他們常玩的地方,用鉛筆畫了幾幅素描給石薇寄去。

……

大人們忙不過來,他們要在後山開地,在新修的田埂上種桑樹,還要在梯田田埂下邊那點土坡上鑿出小坑點豆子。

精耕細作,見縫插針。

千人種地萬人食,巴蜀大地給了人們無私的饋贈,人們也用最辛勤的方式將它們利用起來。

龍腦樟的種子香香的。去年冬日,蘇油返鄉後便組織娃子們在收集樹葉的同時采集漿果。

紫黑色的漿果采回來,加水堆漚,使果肉軟化腐爛,然後用清水洗淨,薄攤於陰涼通風處晾乾後,精選出飽滿健壯的那些。

剛一開春,蘇油便將種子交給三嫂,先用石灰水消毒,然後用溫水浸種催芽,撒播到祠堂背後苗床當中,還細心地覆蓋上稻草。

如今苗子已經長了出來,蘇油又讓三哥在老龍腦樟林子裡開出一個苗圃,利用樹冠遮陰,對樹苗進行定植。

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工程,去年樟林的種子不下萬粒,這一批樟苗,幾經淘汰後,還有幾千株。

八公驗看過樹苗幾次,對蘇油搗騰樹木的本事已經再無懷疑了,美滋滋地在村裡宣布,油娃說了,接下來樹苗會進行幾次移植,一年後出壯苗,三五年後成樹,到時候大家有願意種的都可以,油娃跟大家收樹葉。

還有就是,今年的茶葉彆瞎采,除了照去年的法子扡插之外,隻采嫩葉,兩葉一芽,像鳥嘴張開露一舌頭那種,都交到祠堂,油娃要做茶。

蘇油不是不喝茶,是不愛喝大宋茶,而且感覺宋茶這東西越高級越反動,完全不是他的菜。

後世峨眉山麓,樂山雅安眉山,是川茶重要產地,樂山這邊是綠茶,還有花茶,竹葉青;雅安那邊,則主要是下關沱茶的做法和銷售到雪區的黑茶。

還有就是蘇油那時候山裡自采的大白茶,老蔭茶。加上胖大海和金銀花,口味其實也不錯,至少沒少給他掙學費。

工作之後,一位領導是茶癡,而且執拗地認為手工茶比機器加工的好,聽聞蘇油是搞非遺恢複工作的,便指示他考察手工炒茶工藝製作恢複的可能性。

蘇油在幾個地方考察了一遍,寫了一份報告,認為機器加工其實比手工製茶不差,茶葉更重要的是產地,氣候,土壤,也就是說是茶葉本身的品質。

而成品口味,其實機器加工發展了那麼多年,和手工區彆不大,隻在茶葉完整度上差了一些,要不是高手師傅,一般人還真搞不過機器。

領導很快做了批示,小同誌的報告有一定的建設性,但是工作沒有做細,要是同一片茶山,同一個茶種,同一批茶葉,傳承人手工的和機器加工的,是不是有區彆呢?做沒做過驗證呢?

蘇油終於恍然大悟,屁顛屁顛地找到一位幾代家傳老茶農,守著他從采茶到製成茶葉,重新寫了一份工藝報告,重點突出了該傳承人的茶場所在地和最好的茶葉出場日期,還突出了因手工產量太低無法市場推廣之類的話,連茶葉樣品一起交給了領導,並且對自己的工作疏忽做了誠摯的檢討。

領導終於滿意了,笑嗬嗬地拍著新報告,誇獎他領悟力強。

搞清楚,人家要的就是這個,市場上買不到的東西,才是拿出去裝逼的好東西。

……

可龍裡各家的茶葉全收到一處,量還是有些嚇人。

這玩意兒才是真正的知易行難,說起來大工序也就是殺青、揉撚和乾燥三個步驟而已。

但是要細分起來,光一個揉撚,手法就有十幾種。

即便機器生產,簡化後也分為殺青,搖青,揉撚,篩沫,揀梗,理條,曲毫,烘培,提香,乾燥等諸多步驟。

不過好在他知道機器工藝每一步的目的是什麼,因此便好辦多了,從機器步驟倒推回去,將之變成簡化版手工炒茶工藝。

至於複雜的進階版流程,他倒是寫到了本本上,誰愛玩誰玩去,老子對茶要求又不高,有得喝就行。清明穀雨轉眼即過,趕緊弄出來是正經!

就這樣還是浪費了不少,主要是娃子們猛火爆炒習慣了,糊了不少茶葉,愣是將茶葉搞出了咖啡味兒——糊了。

帶領著內務組鼓搗了一個星期之後,終於搞出了斤把青瑩瑩的綠茶,這還是靠熱風烘乾工序大大縮減了工時的緣故。

蘇油抓起一撮泡到杯子裡,先聞了聞味道,再小心品了一口,一股沁人心脾的熟悉滋味在舌尖回轉開來。

蘇油一邊吹著杯子,一邊喜笑顏開:“總算是對了,好,工藝定型,抓緊時間生產,明前就這樣錯過了,再過了穀雨,品質又要降上一檔!”

ps:真懷念上本寫種田文的日子啊,逍遙自在,推個女孩寫的種田文吧:《我有一片山林》,章推這東西,其實好像沒啥用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