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窯洞村寨,建在兩山之間,規模還不小,足有百餘戶。一條小河從山穀蜿蜒而出,還有牧童在河邊放牧牛馬。
眼見大隊人馬前來,村寨口的飛快的回村稟報。
隱隱間,響起銅鑼敲響和犬吠的聲音。緊接著,一個身穿黑衣,頭戴無翅高冠紗帽,腰佩漢劍的老者,就率領男女老幼六七百人出了村寨,井然有序的一起跪倒兩邊,讓開通往村寨的道路。
“來者必是禦駕,爾等不得喧嘩,好好跪著便是!”老者須發皆霜,年近六旬,可仍然很有氣勢。從他的穿戴來看,必是村正無疑了。
很快,幾個鮮衣怒馬的侍衛帶著三百騎兵來到村寨門口,領頭的乙等侍衛對跪在地上的村民們高聲喊道:“皇帝陛下禦駕北巡,要進寨查訪民情,村正何在!”
老者立刻躬身下拜道:“老朽李家寨村正李念忠,見過諸位將軍!”
與此同時,一男一女也一起上前拜到行禮。兩人一個是治安使,一個是司婦使,都是從十品的最低官吏。從十品的官俸每年隻有十二元,可畢竟屬於官身。
一個紫服侍衛跳下馬背,“李村正免禮,治安使司婦使免禮。皇帝陛下經過此處,心念百姓疾苦,要進寨駐蹕半日。我等要進寨警蹕,布置迎駕。”
李念忠聽說果然是天子要進寨,頓時心中激動萬分,趕緊說道:“陛下親來李家寨,真是李家寨天大的福氣的。老朽這就吩咐殺雞宰羊…”
“這倒不必。”那乙等侍衛笑道,“陛下乃天降聖人,仁愛萬民,怎麼會讓百姓上供酒食?陛下有旨,你等一切都無需準備,隻需有人回話即可。”
“遵旨!”李念忠叉手說道,“既然陛下有旨意,老朽就在此候駕罷了。”
李家寨的百姓何曾見過這等架勢?六七百村民黑壓壓的跪在地上,都是不敢喧嘩。
李念忠雖然是十品村正,也算見過一些世麵,可是此時仍然緊張萬分,唯恐出了差錯,吃罪不起。
皇帝陛下要親自進寨啊。
“將軍,我李家寨屬於蒼林鄉,鄉公所就在十幾裡外,要不要傳鄉正過來,一起接駕?”李念忠忐忑的問道。
侍衛回答:“不用了。見微而知著,陛下不會在此多待,倒是不必傳鄉正過來。”
很快,數百騎兵進入李家寨警蹕戒備,以免藏有可疑分子。
緊接著,又是數百騎兵前來,齊聲大喊道:“聖駕將至!”,隨即下馬在村寨口布置警戒。
“聖駕將至!”第三批騎兵很快又來到村寨口,打著華蓋,曲柄傘,斧鉞等儀仗。
然後第四批騎兵也到了,打著天子大纛和龍旗。
“聖駕將至!”
接著又是一群身穿紫色雲紋褂的侍衛前來,一個個按著唐刀,昂首挺胸的釘子一般佇立著。
半刻鐘的功夫,竟然連接來了五批禁軍和侍衛,個個鮮衣怒馬,氣度不凡,顯示出天子親軍的威嚴。
這麼大的場麵,李家寨的村民們哪裡見過?就是村正李念忠,此時也頭都不敢抬起的默默跪著。
然後,皇帝禦駕的大隊人馬才來到村寨口。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先來到村口警戒的禁軍和侍衛,一起對著禦駕跪下,山呼萬歲。
李家寨的百姓,也跟著山呼萬歲,磕頭不已。
被侍衛和大臣眾星戴月般簇擁著的唐主,看見恭敬跪拜的村民,聲音平和而又如同天籟般說道:“平身吧。”
身邊的禦前侍衛立刻大聲喊道:“陛下有旨,軍民平身!”
“陛下有旨,軍民平身!”幾個侍衛縱馬上前,大聲喊道。
“謝陛下!”眾人聞言這才一起平身,自然而然的站成長長的左右兩列,空出中間的進村道路。
李洛走馬進入窯洞村寨,然後下馬,帶著大臣在村寨中觀摩。這是李洛自七年前稱唐王起,第一次到村裡觀摩民情。
大唐君臣但見寨中一排排窯洞,井然有序,村寨中還有一個不小的廣場,邊上是村公所,村公所前是告示台,還張貼著最近的朝廷大政。李洛定晴一看,卻是有關西征和發現兗州鼎的告示。
按照唐廷製度,凡是明發天下的詔旨,或者重要部令,都要傳抄天下,一直要傳到基層。
村寨廣場東,就是村學堂了。
村學堂也是剛建好不久,隻是一間平房而已。李洛進入村學堂,但見裡麵都是矮小的坐席,地麵泥土夯實,也就隻能坐下五六十人。看著雖然很簡陋,但卻更乾淨。
有黑板,也有工部研製的粉筆,毛擦。黑板旁是教師的書案,上麵放著李洛和崔秀寧親自編寫,由大唐出版機構統一印製的村學教材。有《國語》、《算術》、《華夏簡史》、《地理簡要》、《德操》五門課程,內容都非常簡單淺白。
大唐普及村學義務教育。七歲之前,必須進入村學學習,城中是坊學。十二歲之前,絕對不允許離開學堂,算是五年製小學教育。
就拿《國語》來說,除了收錄《百家姓》和《千字文》,還要收錄一些簡單易懂的唐詩宋詞,以及淺白的經史子集,比如《論語》和《道德經》的片段。
整個村學階段,共收錄有三千常用漢字。要求識寫兩千字才能村學畢業。
《算術》則是要求能打算盤,會簡單的算法。
《華夏簡史》,要求簡單了解從神話時期到聯盟時代的傳說,以及三代到洪武初年的重大事件,比如秦統六國、文景之治、三國鼎立、五胡亂華、隋唐大統、兩宋偏安、神州陸沉、洪武再造等大事記。
《地理簡要》則是要簡單了解大唐山川大地,五湖四海,以及海外地理大概。
《德操》是道德人格教育,主要是故事的形式。其實就是天道教推行的人道,核心是“忠勇信義禮”,俗稱“九字德操”,宣揚做到九字,便能成就君子大道,感應天地神靈。
忠是對國家,對君父;勇是對敵人惡人,對不法之事;信義禮是對親朋和其他人。
如果“九字德操”做的差,那就是失貞無道的劣等人,不但不能感應天地神靈,還會遭受厄運和報應,任何人做的壞事都無法隱瞞昊天神明,遲早會受到製裁。
除此之外,《德操》還簡單描述了“君子六藝”的人格審美。
這五門課程,全部是主課,沒有主次之分。
但是,由於大唐師資力量不夠,財政也養不起太多教師,所以村學並不分班級,隻有一個在編吃皇糧的教師。
教材也不分年級,就這五本。
為了解決教師太少,不分班級的弊端,崔秀寧采用了“學長助教製”,就是用成績好、入學早的學生,幫助教師來教導入學晚的學弟學妹。而助學表現好的學長,就可以優先獲得教師的推薦,升入鄉學繼續學習。
如此一來,就解決了師資和財政不足的大難題,同時也養成了以長扶幼的風氣,強化了孩子的責任心,鍛煉了孩子的綜合能力。
可謂一舉三得。
至於鄉學,已經不是普及義務教育,那就需要考試了。一般而言,最多隻有五分之一的村學生,有機會升入鄉學。
鄉學三年,同樣不分班級,采取“學長助學製”。
李洛翻開一本《國語》,看到自己當年編入的一首詩《憫農》。又翻開《算術》,看到崔秀寧編入的麵積計算法和乘法口訣。
再翻開《華夏簡史》,看到自己親自編寫的一句話:華夏元年,黃帝軒轅氏打敗蚩尤,統一諸夏各部,華夏聯盟時代開啟,傳說時代結束。
又翻到最後,看到:“華夏3981年四月,唐國公恢複臨安,正式起兵驅除韃虜…華夏3983年十月初一,唐王順天應命,在百官萬民三請之下,在江陵繼承華夏帝位,國號大唐,年號洪武。”
最後拿起《地理簡要》,開篇第一句話就是:大唐天朝地大物博,疆土萬裡,東到日出之海,西到裡海之東,南到大洋之島,北到大漠之邊,陸地國土一萬平方唐裡(三千萬平方公裡)。
書中還有一份地圖,是崔秀寧繪製的《大唐疆域圖》,地圖上看,整個後世亞洲除了裡海以西幾個國家,以及天竺中南部之外,都是大唐疆土。
八成的後世亞洲土地,都在這張地圖中,麵積是後世中華的三倍大小,真是喪心病狂。這可是幾年前就繪製的地圖,由此可見大唐帝後的巨大野心,根本早就有之。
地圖上,大唐疆土的最西端,便是裡海。而且整個裡海都被劃入唐土。波斯高原的一半,都劃入唐土。波斯灣的一半,也劃入了唐土。
至於北方的北海(貝加爾湖)就更不用說了,地圖上成了內湖,整個西伯利亞,都在大唐疆域圖中。
就是宋、衛、梁、理四國,也在大唐的疆域之內,隻是標注為“諸侯國”。
裡海和烏拉爾山以東,隻剩下七個國家。除了大唐,就隻有天竺中部南部的六國。
可是即便是這天竺六國,也是大唐的外藩,是大唐的附屬國。
真是太霸道了。單說麵積,和窩闊台時期的蒙古帝國差不多大了。
李洛很滿意的瀏覽完教材,坐在教室的案椅上,下令道:“傳村吏和教師來見朕。”
“遵旨!”侍衛領命而去。
須臾間,村正李念忠等四人被侍衛帶進學堂,三個村吏,一個教師。
“草民李念忠,拜見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念忠恭恭敬敬,戰戰兢兢的下拜磕頭,其他三人也一起大拜。
按照大唐禮製,哪怕再小的官員,見到皇帝也可自稱微臣,而不是草民。可是李念忠等人不敢自稱臣。
“平身吧。”李洛氣定神閒的翹足坐在椅子上,顯得很是灑脫,“李念忠,朕問你,這李家寨有多少戶口,賦稅幾何,從軍者幾何?”
李念忠見到天子神態和煦,一顆心落下,人也輕鬆下來,叉手躬身稟奏道:“回稟陛下,李家寨共有一百三十二戶,男女老幼還有六百五十三口。賦稅,洪武五年共繳納五百一十六石麥子,繭子十五石,折合銀圓五百八十三元。眼下從軍者二十八人,都是騎兵。不過,大軍北伐時戰死兩人。”
李洛和大臣們都有點訝然,一個六七百人口的村寨,加入唐軍的竟然有將近三十人,還都是騎兵,這個比例實在是很高了。南方一個行政村往往上千人,也就十來人在軍中。
這也不奇怪。本地人善騎,也不缺馬,而且驍勇善戰。不然也不會有當初有名的橫山鐵騎。就說眼下,唐軍騎兵中的橫山兵,少說也有五千人。
“想不到小小一村,竟然有二十八名大唐騎兵,還戰死兩人,當真不易。你們都是西夏遺民麼?”李洛問。
李念忠道:“好教陛下知道,李家寨的戶主大多姓李,確是故夏遺民。隻是今日,我等早就不是黨項人了,而是歸屬漢人。”
唐主點頭頷首,對李念忠的態度很是滿意。
“你們姓李,可是西夏宗室後裔?”李洛問。
“回陛下話,”老村正道,“草民等雖算是故夏宗室後裔,世係卻隔了四百年,要追溯到夏國公庶支。”
“原來如此,確算久遠。”李洛明白了。夏國公是誰?就是李思恭。唐定難軍節度使,因為鎮壓黃巢有功,爵封夏國公。這個李,也是唐朝賜姓。
西夏是李思恭的嫡脈李元昊在一百多年後創立的。而李念忠是李思恭的庶脈後裔,說起和西夏王族沒啥關係,宗室都說不上。
唯一值錢的身份就是姓李,在西夏時期還能高人一等。
“村民生計如何,可能吃飽穿暖?”李洛問道最關心的問題。
李念忠回答:“回陛下話,自從大唐收複此地,行均田令,定兩成賦稅,百姓的生計就大為好轉,流民也全部返鄉。這都是聖天子的功德啊。於蒙元時相比,真是好了太多。所說日子過得緊,總歸是能吃飽穿暖了。”
“那朕就放心了。”李洛露出笑意,又看向一個麵相斯文的中年男子,“你就是本村教師?”
“回陛下,草民正是村學教師李仲。”斯文男子叉手行禮,神色恭敬的回答。
李洛問:“如今進學者,有多少人?”
“回陛下,共有五十七人。男童二十九,女童二十八。”
“這些教材,可好學麼?”
“回陛下,好學。陛下的禦製教本,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實在是千古未有的蒙學聖典,其中微言大義,真令草民萬分敬佩。”
李洛又看向一個年約三十的英武女子,“司婦使,這幾年,村中可有溺殺女嬰之舉啊?”
司婦使斂衽行禮後回道:“回陛下話,沒有。本地並無溺殺女嬰風氣。民婦平時要做的事,也就是管管姻緣生育,養蠶紡織之事。”
李洛問完了幾人的話,站起來說道,“走,帶朕去看看百姓家的窯洞。”
“遵旨!”
一行人來到廣場邊的一個窯洞,但見裡麵被挖出四間,兩間住人,一間存放糧食和紡車,一間是牲口圈。看著雖然很簡陋,但牆壁上卻處理的很是光滑,還掛著弓箭。
李洛看到這家人存了十來石糧食,灶台上有鹽有油,牲口也不瘦弱,不禁點頭微笑。
看上去,這家人的日子,還算湊合。
又看了好幾家,基本都差不多。特點是幾乎家家有弓箭,少數家庭還有馬。有馬的家庭,大多都是軍屬。
接著,又來到一家烈屬家庭。
“傳烈屬來見朕。”尊貴的大唐天子直接坐在坑上傳令。
很快,一家百姓被帶進來。
一個老者,一對中年婦男女,還有一個少女。四人一進來就趕緊下跪,頭都不敢抬起,也不知道如何說話,隻是叩首。
“起來吧。扶他們起來。”李洛聞言說道,還用手虛扶了一下。
“謝陛下。謝陛下…”四個烈屬也隻會謝恩。
“戰死的騎兵,是你們的兒子?”李洛問那對中年男女。
“回陛下。”老者回話道,“戰死的李十二郎,是草民次子。他們…”他指指三人,“是草民長子長媳和孫女。”
老者說到這裡,目中已有淚水。
唐主歎息道:“為了大唐,十二郎戰死沙場,朕心甚憫之。李老先生,不知烈士撫恤,可領到麼?”
老者無聲垂淚回答:“好教陛下知曉,領了三百銀圓,足夠草民養老了。謝陛下恩典,草民,草民謝陛下…”
“你不用謝朕,真和朝廷還要謝你們。”李洛說道,“來人,賜十二郎家一百銀圓。”
老者趕緊推辭,“陛下啊,草民萬萬受不起。十二郎為大唐戰死,為陛下儘忠,死後靈牌不但入了村中道社,還入了郡縣道廟和長安道宮,這是他天大的榮耀。撫恤銀朝廷已經給了那麼多,還免稅二十年,草民受不起了。”
“無妨。”李洛道,“朝廷雖然給了,但朕既然來了,就是朕的意思。”
“謝陛下…”老者帶著三人再次跪下,一家人謝恩磕頭。李洛親自扶起老者。
接著,李洛又去看了另外一家烈屬,同樣賞賜了一百銀圓。
最後,李洛也沒有忘記去村中道社看看。
鄉村有道社,縣有道廟,郡有道觀,各京有道宮。宮觀廟社四等道廟,很是森嚴。
根據天師府的規定,村中最少有炎黃道社和忠武道社這兩社,而在鄉中,必須五道社俱全。
李家寨的炎黃道社和忠武道社,就在學堂後麵的兩個幽靜處的窯洞中。占地不到四分之一畝,也沒有道士管理,隻有神像,香爐和靈符。因為鄉村道社是最低一級的道廟,沒有設置道官,一般都是村官負責管理。
兩個道社雖都很小,卻都很是肅穆。
忠武道社中還有兩個烈士的靈牌。
從小道社的香火看來,平時來道社祭拜的村民還是很多的。
可以想象,村民獨自來道社祈禱的情形。尤其是在夕陽時分,在大雪紛飛時,在細雨朦朧時,某個疲憊而迷茫的人來到這裡,靜靜的對著神像祈禱,最後摘下道社中的一道靈符,心境安謐的離去。
而在風雨如磐的大夜,道社中的風鈴傳來隱隱的叮鈴聲,似乎也能驅散鄉人深沉的夢魘。
莫要小看這不起眼的道社,這必將流傳千百年,成為華夏大地上特有的風情,是鄉國中永久的記憶。
李洛和大臣們在炎黃道社和忠武道社上了香,就下令啟程。
臨走時,皇帝下令賞賜村中百姓每戶三斤肉。
一日之後,禦駕來到無定河邊,但見河水嗚咽無語,從蒼茫原野中蜿蜒而來。
隔著無定河向西北放心瞭望,秦漢長城的烽火台,已經隱約可見了。
“可憐無定河邊骨,又是春閨夢裡人。”李洛輕輕吟道,對群臣說道:“這無定河,古來多是中原邊塞之河,不知道埋葬了多少漢家男兒的屍骨。而我在我大唐,無定河再也不是邊塞之河,而是內河。”
唐主揚鞭一指西邊,大聲說道:“大唐的邊塞之河,隻有裡海!也就是大唐的西海!”
“傳旨,過無定河!”
“遵旨!”
半日之後,禦駕渡過無定河。過河之後,才算深入道河套地區了。此地風貌,已經是草原風情了。
時值五月,草甸上百花盛放,蜂蝶飛舞,不遠處青山如眉,河流如帶,長城靜寂。既秀美絢麗,又壯美宏闊,筆墨難以描畫。
“妙哉,朕想不到,河套之地,竟如斯之美也。”李洛讚歎道。
河套地區,是林海和草原交彙之處,這樣的地方,風景往往也最為壯美。
不遠處,就是長城了。
駐守長城鎮北台的唐軍分隊,見到禦駕前來,立刻下城迎駕。
鎮北台扼守兩山之間的山口,連接兩處長城,是抵禦塞外胡人的重要關隘。但其實,曆史上此處多次被匈奴突厥蒙古等胡人攻破。
李洛登上鎮北台長城,但見這秦漢時期的古長城已經殘破不堪,滄桑無比。和後世的明長城區彆很大。
登上長城,眾人就似乎穿越時空,來到秦漢隋唐。
往北一看,蒼野茫茫,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似乎延伸到天際,時值夕陽西下,殘陽如血,落霞如錦,映照著遼闊的天地,壯觀無比。
很少見到塞外風光的唐廷大臣,都是見此忘機了。
李洛看著這一幕,拍拍斑駁的城牆,對著夕陽草原說道:“這道長城,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可是,又有幾次能真正擋住胡人南下的馬蹄?”
“萬裡長城,又有多少兵馬,夠用來駐守?”
“這道用磚石修建的長城,真的那麼有用麼?”
群臣聽了皇帝的話,都是若有所思。
文天祥歎息道:“陛下,長城真要能擋住胡人,千百年來,又安有胡人屢次南下之禍。”
“文先生說的不錯。”李洛聲音陡然拔高,“以朕看,這長城,多半是個擺設,與其說長城擋住了胡人,還不如說,他擋住了漢人占領草原,利用草原的機會!”
“唉——”唐主感慨萬分,“真正的長城,是一腔血勇,是進取之心,是利用草原的智慧!而絕不是這個長城!”
“百世英雄百世夢,萬裡長城萬裡空啊。”李洛念出張廷玉最有名的詩句。
ps:月底了,求票票!晚安!今天太忙了,蟹蟹大家!
/2_2540/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清逸文學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