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回到宋朝當暴君!
第340章梧桐嶺之戰(六)(2)
兩萬軍卒駐守梧桐嶺,卻是被宋軍在不到兩刻鐘的時間裡消滅殆儘。
他雖然始終隻是親衛,但也隱約能夠感受到孔元心中此時是個什麼感受。
將軍百戰死,遭此大敗,將軍怕是無顏回去見伯顏主帥了。
這種大敗,會成為將軍這輩子的恥辱。
然而,他作為親衛,還是要勸。這是他作為親衛的責任,隻要離開,興許還有雪恥的機會。
可惜,孔元隻是說道:“如果我在宋軍未擺開陣勢前,命令士卒衝鋒,結果興許就不是這樣了……”
這場仗,他們可以說完全是輸在宋軍的擲彈筒上。如果不是宋軍的那些炮彈下雨似的落到元軍陣中,以他們的騎兵之盛,縱是宋軍有霹靂炮和火銃,也未必能勝得過元軍。
畢竟,近戰是騎兵的天下。
親衛聽到孔元這話,眼神登時黯然。
孔將軍將過錯都攬在自己身上,讓他瞬間明白,孔元已經沒有再回端溪城的打算。
他還想勸,卻不知該如何再勸。
將軍是好麵子的人,若是活著回去,以後便不能再算是常勝將軍了。
而孔元已是又道:“你帶著眾弟兄回去,向元帥稟報宋軍火器之勝,讓元帥不要給宋軍排兵布陣的機會。”
親衛聞言,猛地跪倒在地,“小人趙四誓死追隨將軍!”
他跟在孔元身邊十多年了,孔元不回去,他回去,也不知道該去哪。
周圍親衛也都是跪倒,個個眼眶泛紅,“誓死追隨將軍!”
軍中親衛,近乎個個都是熱血兒郎。
如他們這樣的親衛,大多是無牽無掛之人,這條命,早就決定隨時為孔元而赴死了。
孔元臉上微微泛起潮紅,有些感動。
這些親衛懂他,而他,也同樣清楚這些親衛的忠心。
他們都是他帶出來的兵。
“好!”
孔元沒有再勸這些親衛,眼中彌漫淚光,臉色卻不再頹敗。
英雄末路,亦是壯誌豪情。
他偏頭看向周圍臉色不怎麼好看的元朝綠林營供奉們,拱手道:“我等決意在這和宋軍決死,就勞煩諸位回去稟報元帥了。”
“告辭!”
這些供奉沒有多說,領頭的對孔元拱拱手後,便率著供奉們離去。
綠林營在元朝是單獨建製,不歸孔元統轄,他們隻是來幫忙的而已,自然不會留在這和孔元等死。
很快,這些供奉的身影便消失在梧桐嶺上。
孔元眼看著這些供奉走遠,心中並無怨言,對親衛道:“搬鼓來,本將要親自擂鼓。”
他還有四千北營大軍。
鼓聲起。
風聲瑟。
陣陣鼓聲在梧桐嶺上響徹起來。
孔元親自擂鼓,周圍僅剩數十親衛,還有少數傳令兵、擊鼓兵。
東、南兩麵山腳下還在廝殺,但已經有元軍士卒開始潰逃。
槍響不斷,喊殺聲不斷。
就在這鼓聲中,元軍的四千北營大軍也終於繞到蘇泉蕩大軍後頭。
但可惜的是,他們迎頭撞上的卻是宋軍鋪天蓋地般的炮火攻擊。
蘇泉蕩早就用望遠鏡發現他們的動向了。
他身處之地離著梧桐嶺北麵也不過數百米遠而已,用望遠鏡,簡直連北麵山坡山的老鼠都看得清楚,更何況足足四千元軍?
於是,即便是這些元軍已經儘量繞遠、隱蔽,但還是沒能躲過的視線。
喊殺聲突然又在梧桐嶺下響徹起來。
元軍北營大軍衝到宋軍的後方時,駭然發現,宋軍壓根沒有絲毫的慌亂。
宋軍的後軍儼然正在嚴陣以待,好似就在等著他們來似的。
槍響了。
前排的元軍騎兵接連慘叫著倒地。
宋軍後陣,儼然有足足一千五的火銃兵。
而這也就罷了,在一輪槍響過後,四百霹靂車也被推到軍前。
“放!”
在偏將的大喝聲中,四百支綁著霹靂炮的弩箭向著元軍騎兵大陣呼嘯而去。
一團團泥土連帶著草屑被炸飛。
元軍北軍衝陣中人仰馬翻,不計其數的士卒、戰馬被炸得支離破碎,血肉模糊。
場麵無比血腥殘酷。
孔元在山坡上看著這幕,持著長劍的右手不禁微微顫抖。
他知道,這場戰爭他們已經沒有絲毫勝利的希望了。
北軍四千,根本不可能攻破宋軍嚴陣以待的大陣,完全是在送羊入虎口。
宋軍的那些弩車,還有他們的火銃,威力太大太大了。沒有上萬騎兵,根本沒法衝破他們的陣形。
但孔元,卻也沒有再召回北營大軍的打算。
騎兵衝勢已成,即便這時退卻,也不可能再留下多少人。
他眼神中又露出些悲憤之色,將劍橫在頸前,道:“諸位弟兄,本將軍先去也。”
有時候,對於常勝將軍來說,大敗便也意味著死亡。
可以說他們這是愛惜翎羽,也可以說他們是太重麵子。但,這卻是實情。
不是每個順風順水的人都能夠經得住波折,孔元一路大敗元軍,他實在難以接受這樣的大敗。
劍過長頸。
這日,元先鋒大將軍孔元自刎於梧桐嶺上。
“將軍!”
數十親衛跪地痛哭。
其後,他們,還有那些留在坡上的傳令兵等士卒也無人選擇苟活,儘皆追隨孔元而去。
戰爭說不得誰對誰錯,都是手上沾血的人,但毋庸置疑,孔元是條漢子,也是個好將軍。
他麾下的親衛,也是漢子。
他們更是真正的軍人。
不到兩刻鐘,元軍的北營四千大軍也在戰場上消弭了,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峰後山、西雛山下的廝殺聲也已徹底停歇。
兩萬元軍,除去那些綠林營供奉以外,幸存者寥寥。
在梧桐嶺山坡,還有周圍原野上,到處都是元軍橫七豎八的屍首。
還有戰旗和屍體在燃燒。
蘇泉蕩帶著趙大、劉再遠等人踏上梧桐嶺,到接近梧桐嶺頂端處的山坡上。
這裡沒有元軍的帳篷。
荒草地上,是孔元等近百元軍的屍首。個個都是以長劍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