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王李從善帶著三千禁衛軍,趕到了唐軍采石磯大營。
采石磯原名牛渚磯,相傳古時有金牛出渚的故事遂得名。三國東吳赤烏年間,僧人掘井時得到五彩寶石,於是改名為采石磯。
這采石磯,與金陵燕子磯、嶽陽城陵磯並稱“長江三大名磯“。
據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這裡飲酒賦詩,相傳最後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名山得詩仙李白而益著,詩仙則望名山而流連忘返,多次來采石磯遊覽,留下了許多有名的詩篇。
這裡江麵水流寬闊平緩,既有峭壁千尋,突兀江流,又有緩衝的河灘,並非全是高山峻嶺,采石磯的河灘平緩地,最適合大規模停泊、登陸的地點,因此,這裡有唐軍安劄的大營,是要塞所在。
在曆史上,因為南唐人樊若水落第後,對南唐很失望,於是在采石江上垂釣幾個月,乘著小船裝載絲繩,把絲繩係在南岸,迅速地劃到北岸,用以計算江麵的寬窄,等測試了這裡的水深,江麵長度以及駐軍江防情況,然後進入北宋,上書言江南可取,宋太祖授予舒州軍事推官。
北宋開寶七年,宋軍出師江南,樊若水帶人在采石磯架浮橋,使宋軍順利過江,大破南唐軍。
曆史軌跡出現了些許差距。
今日,鄭王李從善進入采石磯大營,即將上任,成為這裡的監軍。
統帥林仁肇得知朝廷派了鄭王過來,親自帶人迎接,畢竟鄭王乃皇親國戚,是當今官家的親弟弟,無論是地位還是身份都比他林仁肇高出許多。
林仁肇保持尊敬,還不知具體為何事,朝廷會派鄭王親自前來。
眾將來到帥賬內,跪地聆聽鄭王宣讀了聖旨之後,愕然起身,均想原來鄭王過來擔任監軍了。
鄭王李從善放下聖旨,毫不客氣坐在了主帥位置,因為他的身份高貴,所以,到了軍營,要給林仁肇一個下馬威,也在樹立威信,讓在場的將軍,知曉誰才是真正有權勢的人。
林仁肇倒是沒有在這方麵計較,畢竟,若是跟鄭王爭這個主位,關係搞僵,反而不利於軍中內部團結,再說,一旦傳到朝廷,大臣們也會覺得林仁肇目中無皇室貴胄,對鄭王不敬,觸犯皇家威嚴。
鄭王李從善坐好之後,環顧一下賬內的武將、都虞侯們,說道:“這兩三個月來,西部戰線層層潰敗,十五萬大軍,如今隻剩不到十萬,連丟了峽口寨、池州、銅陵城,你們是否要給朝廷一個解釋?也讓本王聽一聽,你們是如何保衛國家的!”
這些將領聽完之後,麵露尷尬,都聽出了鄭王言語中的諷刺之意;但沒人敢隨意開口解釋,觸碰黴頭。
林仁肇唯有開口道:“回鄭王殿下,宋軍來勢洶洶,似乎又對我軍防情況知道甚微,所以,前幾次跨江作戰,偷襲城池的方式,逼得我軍遭受長江兩岸的攻擊,被迫戰略撤退。但我軍在水戰上並未輸,宋軍目前隻有兩萬的水兵,不敢與我軍正麵對抗,多是以牽製為主。主力軍還在北麵,由曹彬率領,大約五萬人。在南麵有李繼勳、王審琦統領馬步軍三萬,攻擊沿江的城池。”
李從善停頓一下,途中早就想好了說辭,回道:“既然如此,我建議兵分兩路,一路由林仁肇將軍帶兵,在南岸對宋軍進行圍剿,痛擊李繼勳和王審琦的宋軍,守住蕪湖、當塗這兩個城池。本王坐鎮采石磯大營,指揮水師,抵抗宋軍水兵的進攻。如此,兩路同時開攻,北岸的宋軍也愛莫能助,林將軍,你覺得如何?
林仁肇猶豫說道:“目前宜守不宜攻,我們隻要這樣守住蕪湖、當塗二城,集中兵力固守采石磯,擋住江麵,便能拖住宋軍東進的進度了。”
鄭王冷笑道:“本王現在算是明白,林將軍為何指揮大軍,一路敗退,你這思想過於保守,一味的被動防禦,導致主動權全部掌控在宋軍手中,才會陷入這個困局。既然水軍方麵,宋軍不如我軍,便可以攔住江麵,不再退讓,甚至主動攻擊對方的停泊地。而南岸的宋軍,兵力隻有三萬,又是遠道而來,難免不熟悉地形,糧草不夠,我軍當靈活多變找機會襲擊,不應該一味防守,膽怯宋軍,該硬碰硬的時候,也要拿出一番血氣,這才能提高士氣!
“比如這長江南岸三萬宋軍,兵力並不多,與其等著他們夜襲城池攻擊我軍,還不如你伺機而動,主動出擊。本王提議,由林將軍帶三萬兵馬,去與蕪湖和當塗兩城池相配合,趁宋軍再攻城時候,能夠突襲宋軍大營,把南岸的宋軍痛打一番,斷他們的糧草,是否能全殲,這就看你林將軍的能力了。”
李從善誇誇其談,紙上談兵,想的簡單,說的也非常容易。
這些將領中,有些是宋黨的人,此時,一位叫徐強的副都指揮使,立即附和鄭王說道:“鄭王說的在理,這些日子可把我們憋屈壞了,一味的被動防禦,把主動權讓給了宋軍,我們步步挨打,層層敗退,若是找到機會伺機出動,或許能夠重創宋軍,奪回兩城,將西部防線繼續向西來推進。”
“不錯,就是這個道理,攻擊是最好的防守,在兵書上也是這樣說的,我等不能因為畏懼宋軍,便采用防禦的手段,不斷的退讓,放棄任何主動出擊的機會,鄭王來到這裡,代表了朝廷的意思,鼓舞三軍,相信如果能夠主動布局出擊,或許能將南岸的宋軍消滅掉。”一位都虞侯跟著附和。
“對對,消滅掉長江南麵的三萬多宋軍,奪回失去的池州、銅陵,重創李繼勳、王審琦的大軍,我們便有了反敗為勝的機會,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毫無戰略,一味防守,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一些宋黨的將領,以及攀炎附勢的將領,此時如牆頭草一般,紛紛發聲,支持鄭王的決策,畢竟鄭王的身份地位更高,而且很明顯,朝廷已經對林仁肇將軍不信任了。
因此,他們選擇站隊,偏向鄭王!
反正這幾個人在軍中,不受林仁肇的重用,此時投向鄭王,反而有更好的提拔重用機會,這是他們的小算盤。
鄭王聽完之後,對這幾個人甚是滿意,覺得自己所言,贏得了軍心,符合當前的戰局,內心是有些沾沾自喜。
他目光看向外貌粗獷魁梧的林仁肇,說道:“既然多位將領都支持這個戰略,說明它是符合現實的,是能夠緩解我們燃眉之急的!本王不管之前是如何製定戰略的,既然已經被動到如此局麵,並沒有得勝希望,這就說明它是存在漏洞。
“你們也看到了,東部戰線邊關失守,常州城破,吳越兵大肆向前推進,結果就是在丹陽一帶,遭到了蘇宸帶兵的伏擊,打吳越兵一個措手不及,殲敵五六千人。隨後,吳越大軍兵臨潤州城下,進行日夜攻城,卻被蘇宸先後多次擊退,又消滅敵軍兩萬多人,導致吳越兵損失慘重,被迫從後方又調來五萬大軍,才形成對潤州的包圍之勢。
“你們可知道,蘇宸年不過二十,狀元出身,從未參軍入伍,不曾在軍中曆練過,但是他卻這有這等膽識,這等勇氣,敢於主動出擊,伏擊吳越兵,目前殲敵人數已經超過三萬人眾,坐鎮潤州,力保潤州城不失,哪怕在數倍吳越兵的攻擊下仍然屹立在那裡,這是值得諸位將軍學習!
“而你們這些武將,自與宋軍交鋒一來,可是失誤不斷,十五萬的大軍,糧草消耗巨大,若是不打幾場勝利,如何鼓舞士氣?如何守住西部防線,如何給朝廷信心,給我唐國百姓希望?
徐強點頭應和:“就是啊,鄭王說的太對了,難道我們這些久經沙場的武將,還不如一個文弱書生不成?”
“就是,看看江左蘇郎,都敢親自上陣偷襲敵軍,難道我等堂堂七尺男兒,還不敢?”
一些將領變得振奮起來,想要反抗宋軍立功。
鄭王李從善很滿意他們的反應,循善利誘說道:“所以,爾等不要過於悲觀,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也要找機會痛擊宋軍,懂了沒有?”
許多將領起身抱拳道:“明白!”
“鄭王說的對!”
林仁肇坐在一旁,心中苦笑,時局不是鄭王想的那麼簡單,但是他又無力反駁,因為鄭王攜帶聖旨而來,既是監軍,又是親王,軍中還有一部分將領支持!
在這個情況下,明著反對,便是在違抗鄭王旨意,會落人話柄,導致軍中不和,對接下來的防禦會造成撕裂。
因此,林仁肇打算妥協一下,大局為重,自己帶兵去圍剿長江南麵的宋軍,與守城的官兵配合,也是一種戰略。
“林將軍,你覺得如何,表個態吧?”李從善冷冷問道。
林仁肇猶豫之後,抱拳道:“鄭王有命,又代表朝廷的意思,我林仁肇必當以身作則,按朝廷旨意辦事,願意接受鄭王的建議,親自帶兵去偷襲長江南麵的宋軍大營和城池,爭取消滅這支馬步軍。”
鄭王微微點頭:“覺得林仁肇還是上道兒的,沒有在第一次見麵,就違抗軍令,多少讓李從善的敵意有了一點緩解。
這第一步,他已經奪權,分化成功;接下來便是立足腳跟,在軍中立下威望,然後暗中調查林仁肇,是否與宋國有私通,尋找證據,查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