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求求東家給條活路吧(二更求訂閱)
第一零七章求求東家給條活路吧
全旭早就想過使用煤炭來代替木柴燒飯和燒窯。
隻是非常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了。
原來積雪冰封,交通不便,他想買也沒有地方買,他沒有選擇,隻能砍伐鬆樹林。
現在他終於把煤球和煤球爐子弄出來了。
當然,起初還有大股的濃煙冒出來,三娘趕緊跑過來:“相公,燒火的事,讓我來!”
“不用了。”
也就是一柱香的時間,爐子裡的黑煙已經消散,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團團藍色的火陷。
全旭將他那個從後世帶過來的水壺放在上麵。
全旭這才發現,上麵還缺一個鐵圈。
好在牛結實的效率夠可以的,僅僅幾分鐘的時間,就將灶台罩打造好,放在煤球爐上,不大不小,正好合適。
三娘這時發現這個小小的煤球爐,雖然看著沒有柴火燒得旺盛,然而燒水的速度卻比柴火還要快,在一刻鐘後,燒了整整一水壺開水。
三娘將水壺裡的開水倒進暖水瓶裡存放起來,不多時第二壺開水也燒開了。
“這太不可思議了!”
二娘點點頭:“這個爐子可以燒水,自然也可以炒菜?”
“這是自然!”
全旭試著搬了一下煤球爐,感覺重量在七八十斤左右,有點沉。他將煤球爐搬進廚房裡,二娘洗洗手,開始給全旭做飯。
全旭勸過二娘很多次,隻是她執意要做事,全旭也沒有辦法。
這一點,三娘就比較聽話,全旭讓三娘管理女家丁兵,她就負責訓練,讓她管銀庫,她就負責管理銀庫。
全旭望著牛結實道:“煤球模具,已經打造多少了?”
“回稟東家,現在有六多百個!”
“做夠一千個!”
全旭笑道:“以後大名府所有人都會燒上煤球!”
畢竟,大名府擁有煤炭資源,相當豐富,就像這樣的煤球,一家三口,每天三塊就足夠用了。
而煤球的成本,全旭買的時候不到九噸多五枚銀幣,也就是相當於百斤煤炭,大約兩三十錢的樣子,既使賺五倍的利潤,賣一文錢一顆煤球。
那麼一個月才需要九十文,九十文錢能買到的木柴,大約半擔,約五十斤,可是這五十木柴能燒多久?
為什麼明朝一到冬天就有很多人會凍死?
就是因為沒錢買柴燒,不舍得。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不是豪門大戶,普通工薪階層,一個月的薪水,光燒柴就需要燒掉三分之一。
相較而言,一錢銀子不到的代價,還是眾百姓可以接受的。
全旭大院開始燒上了煤炭,這種用粘土與煤炭混合而成的煤球,成了全旭大院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這種煤球爐與後世的煤球爐幾乎如出一轍,做飯、燒水,非常方便,最關鍵的是,隨著這種東西出現,反而成了一個盈利點。
彆看這種煤球沒有技術難度,隨著煤球爐的出現。
大名府城很多人也前來采購,就是這樣簡單的煤球爐,成本不到一百錢,賣到三百錢居然供不應求。
農村的百姓還好說,他們可以撿些柴火或者砍柴,解決生火做飯的問題,然而城中的百姓就隻能買柴,這反而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隨著煤球爐的出現,這種方便的爐子,迅速成為大名府以及周邊的一種緊俏商品,不過僅僅半個月之後,仿製品就開始出現。
好在全氏的煤球爐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銷量也在節節上升,有大名府、也有開州甚至東昌府、廣平府的商販前來進貨。
經過周宏儒的計算,僅僅煤球爐這一種商品,每天可以為全旭帶來將近一百兩銀子的進賬。
一百兩銀子全旭雖然沒有看到眼裡,不過這卻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要知道需要賣出去三百多個爐子才能賺錢一百兩銀子。
至於煤球,這種東西的利潤更高。
一顆煤球,需要用一斤多煤灰,一文錢的煤炭可以製作成三顆煤球。
至於其他成本,人工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全旭給工人的費用就是三頓乾飯,約合每人三斤多米,可是他們每名工人一天至少可以做六七千顆煤球。
煤球雖然不值錢,可架不住數量多啊,儘管多次增加人手,一天可以生產煤球五十萬顆,依舊供不應求,五十萬顆煤球,就是五十萬文,約合五百兩銀子,利潤就是三百多兩。
一天三百多兩,那麼,一個月下來就是上萬兩銀子,一年妥妥滴十萬兩以上。
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這個煤球場也被全旭獨立了出來,直接建造在夾溝河河畔,劃出四五百畝的空地,用來晾曬煤球。
以牛結實的兒子牛歡喜當煤球廠廠長。
通過女人坊的口碑發酵,女人坊的營業額在節節攀升,事實上,雖然女人坊隻是在大名府府城裡,就連遠在京城的貴婦也前來消費。
她們不僅僅是前來采購奢侈品,最多的則是為了享受SPA,享受美容護理。
進入二月底,女人坊的會員存款正式突破百萬兩。
全旭剛剛開始想著拿著明代的古銀,放在後世販賣,然而購買工業白銀,鑄造銀幣花出去,結果呢,隨著全旭拿出來的銀錠越來越多,蘇彤提醒全旭,他已經進入有關部門的視線,有人開始調查全旭。
全旭嚇得隻好取消了這個打算,他將女人坊的存款,拋出火耗,鑄造成銀幣,雖然隻是加入了百分之五的錫,但是由於采取的鍍膜工藝,全旭的銀幣不僅成色靚麗,而且圖案美觀,更重要的是,份量足。
無論再精確的稱,兩枚銀幣之間的差距不到一厘(克)
全旭鑄造的錘子銀幣卻非常受歡迎,使用方便,一枚就是一兩,二兩就是兩枚,一目了然。
不像那些烏黑的碎銀子,用的時候還要稱。
不過,沒有人稱全旭的銀幣為銀幣,人們總是習慣的稱呼為全氏銀餅。
這是全旭最無奈的事情,銀行沒有正式開業,但是,經過女人坊流出去的銀幣就多達三十餘萬枚。
當然,由於女人坊的會員存款的流通,全旭成功利用這些銀子,進行鑄造,累計鑄造兩百萬枚。
經過陳應的反複磋商,二月底,全旭買下預訂的十三萬餘畝土地。
進入崇禎二年的三月,大名府本地的農民,離開了建築工地,返回家中開始準備春耕,城堡的工程進度一下子慢了下來。
全旭似乎沒有把春耕的事情放在心上,他帶著三娘、二娘、乘坐著他的馬車,袁世卿乘坐著一輛普通馬車,其他幾輛大車上放著柴米油鹽,數十名家丁跟隨。
名義上,全旭是在巡視自己的田地,事實上,他就是在春遊。
由於去年冬天的雪很大,此時的田地還不算乾旱,小草吐出嫩芽,春風拂麵,頗為舒適。
與全旭的心情愉悅不同,袁世卿可是愁眉不展,他是真愁。
“東家,咱們什麼時候開始耕地!”
“不急。”
可是作為外院管事,袁世卿卻不能不急,他前往開州、廣平府、甚至東昌府去打聽,根本就沒有人願意賣牛。
沒有牛,全旭的十五萬餘畝地,拿什麼耕種?
十五萬畝有多大?差不多相當於一百多平方公裡。
當然,全旭的田地並全是在大名縣境內,大名縣境內的有七萬餘畝,而在開州一部分、彰德府臨漳縣也有一部分。
臨漳縣的南崗,這是全旭位於大名縣最遠的一塊地。
全旭站在周圍,仔細觀察著這裡的土地,地界碑已經換了,現在換了全旭的名字。
周圍佃戶可憐巴巴的望著全旭,他們沒有土地,也擔心全旭不給他們土地種。
“東家,再不耕地,時間就來不及了!”
袁世卿急上嘴上都起了水泡。
“不用著急,你現在通知,原來的佃戶,讓他們過來開會!”
除了全旭大院周圍二三十裡沒有村落之外,高崗這裡反而有大大小小的十幾個村落。
袁世卿聽到這話,他還以為全旭是分配人手,準備開工。
袁世卿的腳上仿佛像長了彈簧一樣,非常開心的去通知這些佃戶。
眾家丁則開始南崗的高地上,搭建了一座座帳篷,又從隨行的馬車上卸下來柴米油鹽。
附近的村落叫高家莊,麵積不大,總共才二百餘人。袁世卿通知高家莊的青壯,這些青壯分頭通知周圍的村落。
這些村落有遠有近,有大有小,足足兩個多時辰,這十幾個村落,三千餘人這才抵達現場。
全旭吃過午飯,已經睡了一覺。
此時,等到所有人到齊了。
全旭伸伸懶腰,拿著喇叭望著眾人道:“我姓全,是你們的新東家,現在吩咐你們幾件事。”
全旭剛剛開口,把這群沒有見識的百姓嚇了一大跳。
全旭的聲音仿佛像炸雷一般響起,他們人數雖然多,卻能清楚的聽到全旭的話。
眾人不明白這是大喇叭,對於這位新東家敬畏起來。
“你們想不想種我的地?”
有一名白發蒼蒼的老人家顫顫巍巍的道:“不知東家要收幾鬥租子?”
“我不準備把地租給你們種!”
聽到這話,眾人神色變得煞白。
不給他們租地種,這讓他們怎麼活啊。
“撲通,撲通。”
全旭麵前跪了一地人。
“求求東家發發慈悲,給條活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