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晉定國將軍封修武伯(1 / 1)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誌 1629 字 3個月前

第三一零章晉定國將軍封修武伯

崇禎雖然沒有當皇帝的經驗,可是他卻不算傻。

那麼多的錢糧扔過去,就算扔在水裡,那也可以聽點響。

然而,集全國之力,空耗錢糧數以千萬計,數次加遼餉,逼反百姓無數,卻讓崇禎太過失望。

在原本的曆史時空裡,崇禎雖然醒悟了,卻無能為力。

因為他,彆無選擇。

這個時空,天雄軍讓他看到了一丁點的希望。

天雄軍沒有花朝廷一文錢,依靠盧象升的個人威望,利用大名府百姓和士紳的支持,從無到有,組建了一支軍隊。

天雄軍的將領,就是盧象升這個大名知府,還有全旭這樣的國子監生。

在萬馬齊暗的時候,天雄軍的前鋒營就像一顆耀眼的明星。

先敗鑲紅旗,陣斬愛新覺羅家族第三代最傑出的將領,貝勒嶽托。

再克洪山口城,從建奴手中奪回了第一座被後金攻克的城池,再敗阿敏,奪回遵化城,敗阿濟格。

全旭前後給崇禎皇帝發了十九道報捷奏折,這些捷報大都被朝臣詆毀,認為全旭是虛報戰功。

然而,問題是兵部既不派人點驗戰果,也不前往遵化慰問,反而一個勁兒在彈劾這個,彈劾那個。

孫承宗倒是不在乎個人得失,極力撮合各部團結協作,然而,架不住朝廷一直在扯後腿,不是這個總兵缺糧,就是那個總兵欠軍餉。

大明財政是相當困難,這點崇禎是非常清楚的,可問題是,孫承宗是一個腳踏實地做事的人,而大部分大臣都是嘴炮。

崇禎頂著壓力,開啟了封爵之路。

天雄軍前鋒營參將封修武伯,晉定國將軍。

這是武官虛銜,不是實職,相當於現在的軍銜,屬於武職從二品第四等。

滿桂晉右國柱,封爵武安侯。

孫承宗晉左國柱,封爵武威侯。

盧象晉治政卿,擢升遵化巡撫,永平伯。

殉國的趙率教,追封太子太師,右柱國,定邊侯。

……

遵化前線。

天亮之後,全旭又開始了折騰。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他讓民夫圍著前線陣地,開始往地上砸木樁,那種木樁粗約海碗口大小,長約三米,其中一米的位置埋入地底。

每根木樁隔離大約十餘米,然後在木樁上用纏繞著帶著鐵蒺藜的鐵絲,用這種東西當作籬笆一樣,把整個大營都圍了一圈。

除了這道鐵絲網,同時還有新玩具。

那就是原始的投石機,當然,並不是傳統的投石機,而是配重式投石機,還有一個俗稱叫襄陽炮。

這種投石機效率更高,可以把三百斤重的巨石或沙包投擲到二三百步之外。

全旭自然沒有巨石這樣扔著玩,他采取的則是燃燒彈,而且是土法製造的凝固式汽油燃燒彈。

全旭指著外麵的防線道:“咱們的火炮炮彈和火藥都是有限的,打一炮少一炮,所以,能用投石機解決的問題,儘量不要用火炮!”

劉全張了張嘴,他知道火藥的庫存量,但是全旭既然這樣說,他也沒有反駁。

全家軍在遵化城外的防禦體係形成了最外圍以鐵絲網和投石機、箭塔為依托,至於弓箭,也不是普通單兵式弩機,而是重弩。

反而全旭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後金在俘虜百姓的時候,也是有針對性的,沒有技術,沒有能力,老弱病殘直接殺掉。全旭現如今有五十三鎮五六萬百姓,超過三分之一都是青壯工匠,擁有各種技能。

鐵匠、木匠、石匠、泥瓦匠、會燒製瓷器的窯匠,會雕刻、會紡織的,會釀酒、會養殖……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隨便拎一個人出來,都是個頂個的人才。

在沈明澤的統計下,這五十三鎮裡,擁有秀才以上功名的讀書人就有四百多人,當然,進士、舉人之類的不過百八十人,至於沒有功名的生員,多達兩千人。

這樣的人,自然會被利用起來,統計百姓的戶籍,年齡、能力,在沈明澤的管理下,五十三鎮百姓,才從五萬多人變成可利用的資源。

有了有效的統計,合理的分工,效率也高了起來。

鐵匠負責打鐵,全旭一個命令下去,他們自然知道打造什麼東西,木匠、石匠同樣如此。

這麼多的讀書人,如果全旭不利用,那就對不起他了。

全家軍的識字班從最初的基層軍官,到目前為止,開始全麵推廣,這些拿著刀槍的全家軍將士,從最基礎的操訓手冊上的每一個字開始學習。

當然,全旭也不怕這些東西泄密。

可以說職業軍隊最難的不是訓練內容,而是相應的後勤體係,以全家軍一個步兵團為例,每個團五百八十四人左右,每個人的戎服就是四季四套,可事實上呢,哪怕是朝廷待遇最好的關寧軍,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原因很簡單,沒有機械化,大規模分發服裝很不現實,讓民婦來做服裝,一套衣服他們需要做十天半個月,如果是從棉花開始做,半年都不見得可以做一套出來。

但是,這樣的服裝,對於後世的服裝廠來說,流水線生產,一天幾萬件都不是問題,幾百件那隻是家庭作坊級彆的小廠產能。

當然,訓練耗費最大的是鞋子還有食物,特彆是肉食,如果士兵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根本無法承擔高強度的訓練,以全家軍的訓練水平,他們每個士兵一個月的菜金就高達三四兩銀子。

這樣的生活費可比普通小地主高多了,如果不是全旭這樣的人,誰能養起這樣的兵?

全家軍三千人的部隊給養,比普通明軍兩萬人馬都要多,至於現在兩萬多人規模的部隊,糧食、肉食,基本上讓全旭都感覺到了壓力。

他其實還可以擴軍,有足夠的人手,但是他不能,因為給養太難了。

全家軍從上到下,人人參與文化課學習,全旭不求他們有多少文化,至少可以看得懂軍令,軍紀,軍規,以及各種行文。

除了給軍隊上課學習,遵化城也變成了生產基地。

遵化城不缺資源,後金收集在遵化城的物資,可以連鐵鍋、鋤頭、犁頭甚至菜刀都沒有放過,有木材,有鐵器。

後金雖然占據著東北最繁華的資源礦山,可是他們卻不會開采,他們缺鐵,可是,鋼鐵卻是一個國家的脊梁。

遵化城打造了足足上千座的配重式投石機,將整個遵化城的大營打造成了刺蝟陣。

沈明澤針對全旭停止進攻,一門心思搞訓練也理解,可最不理解的是全旭居然把訓練重心放在了識字上.

“主上,為何要花大力氣培訓將士們識字?難道說主上準備打造一支君子營?”

“哈哈!”

全旭笑道:“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沒有前途的,也是沒有未來的!”

全旭隨便指著一門火炮道:“就以這門火炮為例,如果要擊口那根綁著紅絲帶的木樁,需要如何調整射界嗎?”

“門下不懂操炮,自然不知!”

全旭道:“現在的火炮射程太近,炮兵還可以目測,將來的火炮可以發射到二十裡,三十裡甚至一百裡!”

“一百裡?這怎麼可能?”

“火炮沒有發明之前,你會相信火炮可以攻城破寨,可以將敵人炸得人仰馬翻嗎?”

全旭笑道:“現在不行,不代表未來不行,將來一定可以,那個時候,炮兵看不到目標,那如何瞄準?這就需要經過精密的計算,在數學的世界裡,沒有什麼不可以計算,要想把炮打得準,那就要學習,要想打造精良的鎧甲,同樣要學習,這涉及了專業的核心知識,你也需要學習!”

儘管是同一個型號的火炮,發射一樣的彈藥.由於製造公差、服役時間長短、維護保養的情況存在差異,所以初速存在較大差異。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在炮擊的時候,需要考慮的還有溫度、濕度,風向,海撥,維度等等。

並不是說,隨便拉幾個人,給幾門炮就可以發揮炮兵的實力,這需要士兵們有基礎文化知識,才能方便訓練。現在招兵,基本上不會再招高中學曆以下的新兵,因為沒有學曆,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根本就無法學會武器的操作和保養、維護。

全旭此時沒有采購最新式的武器,考慮的就是這些原因。

現代的武器自然是非常先進,威力也大,如果造成錯誤的操作,危險也是巨大的,比如說,一個不小心,炮彈打到自己人頭上,一發一五五榴彈炮可以掃了一個營。一個普通的士兵,因為情緒緊張,拿著槍對著戰友一陣狂掃,樂子就大了。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存在的問題。

沒有足夠忠誠的部隊,全旭不敢放這些武器到士兵手上,一名合格的狙擊手千米之外可以乾掉敵人,可,誰能保證這個槍對準的不是自己?

那麼炮兵也可以將炮口對準司令部,對準全旭。

那麼樂子就大了。

這需要訓練,進行思想教育,也需要時間的積累。

沈明澤有些不以為然,全旭也沒有解釋。

反正以後,他會明白的。

崇禎三年正月初三,王承恩抵達遵化城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