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七章陌生的複州(1 / 1)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誌 1603 字 3個月前

第六五七章陌生的複州

全旭並沒有向崇禎說什麼遼東地大物博之類的話,因為他知道,一旦說出來,崇禎皇帝肯定會不高興。

現在的遼東,比後世的東北三省加起來還要大三倍,並不是後世意義上的遼東,無論是煤炭、鋼鐵、或者木材、金、銀、銅等貴重資源,在全國範圍內,也是屈指可數的,特彆是本溪鐵礦發現以後,遼寧省就成了全國鐵礦第一。

思來想去,全旭望著崇禎道:“隻有努力工作,人人努力工作,就是因為大家都努力工作,遼東才越發展越好,越建設越好,陛下您也看到了,遼東不僅有這種鐵路,還有交通便利的水泥路,甚至還有柏油馬路。”

相較水泥路而言,柏油馬路的造價成本自然會更低,哪怕是冬季被寒冷凍裂的路麵,隻要陽光暴曬之後,就可以變成原樣,除非是遇到嚴重的超載,才能把路麵壓壞。

遼東雖然不盛產瀝青,可問題是大西洋和非洲有不少天然瀝青湖,隻要遼東需要,那些歐洲商人就會把這些東西運到遼東。

沒有辦法,遼東不缺歐洲的成品,而歐洲卻需要遼東的工業品和生活用品,出口貿易出現嚴重的逆差,就算沒有全旭的時代,大明就吸納了四億多兩白銀的進口,這是純貿易逆差。

四億兩白銀,現在英鎊還沒有出現,國際國貨還是以荷蘭人和馬劍銀幣,或者西班牙的比索為主,四億兩白銀,相當於差不多五億三千萬比索。

全旭接著苦笑道:“臣奉命出鎮遼東的時候,遼東什麼都沒有,遼東人口幾乎被努爾哈赤殺儘,幸存者僅不足千人。彆說官道、道路、連城池都沒有,昔日大明設立的遼東二十五衛,也全部變成了廢墟,,現在遼東發展的不錯,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所有遼東人的功勞。”

全旭真不是謙虛,隻靠全旭一個人的努力,累死都沒有現在的遼東。

崇禎其實不相信的,他隻是認為全旭在謙虛,與大明其他大臣,恨不得連百姓多生一個孩子的功勞都算在自己頭上相比,全旭不貪功,簡直就是聖人。

與兩年前相比,現在的遼東火車的速度和運輸能力獲得了極大的提高,最初的時候,客運蒸汽機火車,僅僅可以掛裝十六列,這是全旭按照後世的習慣。

可是隨著蒸汽火車的技術成熟,哪怕是現在的客運火車,也是加裝三十二列,普遍采取客貨混運的方式。

在火車前麵為客運車箱,後麵則為貨運列車。

當然,也有那些全部貨運的列車,以煤炭和鋼鐵這等笨重物資為例,一輛蒸汽機火車可以運輸五千到八千噸之間。

運載能力的提高,運輸效率也更大提高,鐵路上也更加繁忙,在從旅順火車站前往複州灣的路上,崇禎皇帝就看到了至少十二輛滿載著貨物的火車,呼嘯著前往旅順口碼頭。

這讓崇禎更加感慨萬千。

不毛之地的遼東,被全旭經營成了大明兩京十三省最富裕的地方,特彆是因為全旭與朝廷的聖旨,遼東的糧食可以直接抵達通州,也就是說,遼東成了北方的糧食供應基地,這是從江南糧商嘴裡奪過來的肥肉。

這一點,儘管江南商人非常不滿,可是他們也沒有辦法,全旭的原則就是要拳頭就是道理。

現在的吳淞口被全旭設立了一個炮台,同時,吳淞口駐紮著全家軍的一個步兵旅,還有一個隸屬於東海艦隊的內河艦隊,共計有三十八艘飛魚戰艦,飛魚戰艦在對戰歐洲戰艦的時候,有點吃虧,身小力薄,可是用飛魚封鎖長江還是可以做到的。

複州是沒有火車站的,全旭也沒有奢侈到為了崇禎一次出行,專門鋪設一條鐵路直接清泉寺,不對,這個時候已經沒有清泉寺了,而是清泉宮,這就是地名。

火車隻通到複州站,距離清泉寺還有差不多四十餘裡的路程,這個時候,則需要換乘崇禎的車駕。

麵對複州城內的雙向八車道水泥路,這給了崇禎極大的震撼,在蒸汽機火車上,崇禎已經吃過飯了,他倒是沒有感覺到饑餓,就帶著車隊圍繞著複州城參觀起來。

與金州相比,複州城隻能算作一般,畢竟金州才是遼東的政治、軍事、金融中心,常駐人口有二百多萬人,如果算上臨時工和季節工,以及遊客,金州的人口絕對超過三百萬人。

然而複州卻隻有三十一個鎮,常住人口約十三萬一千戶,人口八十六萬稍多一些,僅僅相當於金州的三分之一。

複州的商業街給崇禎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個時節,已經馬上進入大雪封山的季節,各地的百姓都在瘋狂地采購著過冬的物資,像白菜、芹菜、蒜苗、或者土豆、蘿卜,都是成馬車馬車的購買。

當然,除了蔬菜、水果、還有大量的衣服。

崇禎好奇的問道:“複州有這麼多家準備辦喜事嗎?”

在崇禎的理解中,像百姓這樣大量采購生活物資,除非家裡辦喜事,需要開辦宴席,否則根本就不可能采購這麼多物資。

全旭解釋道:“其實並不是,他們隻是采購了自己用!”

“自己家用?”

崇禎指著水泥路上連綿不絕的馬車車隊道:“他們這些家庭都是大戶嗎?需要這麼多物資?”

“其實也不全是為了自己家食用,而是為了捐給學校!”

全旭指著不遠處的一座學校道:“在遼東,學校都是官府籌辦的,老師從官府裡的領俸祿,學校也不收錢,都是免費上學,這些百姓,有些過意不去,會向學校捐獻各種物資,像什麼肉啊,火腿、臘腸,以及饅頭、蔬菜水果,總之,學校裡會收到五花八門的東西!”

崇禎感歎道:“還是遼東民風樸實!”

其實,也並不算是遼東百姓樸實,也不是他們倉稟實而知禮節,這主要是與遼東的政策有直接關係。

確實是百姓們在解決了自身的吃喝拉撒之後,確實是有了更高的追求,遼東可不參考什麼家世,但是,每一名大學生要想進入官府工作,會考察這個學生的家人,並不是說什麼家世多高,而是考察學生父母的風評。

如果這個學生的父母蠻橫不講理,那麼這個學生多少會有點這種意思,彆指望他會多麼講理,所以,家庭背景和人員關係,會作為官員升遷的一個考察標準。

在這種情況下,遼東的百姓們非常注意自己的口碑,如果因為自己扣門或者尖酸刻薄,影響了自己孩子前程,他們就後悔死了。

怎麼才能形成自己良好口碑?

那就是向學校捐獻物資和金錢,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種捐獻的風氣,這種善舉,可以影響孩子的將來地位和前程。

全旭從來不認為某個人是獨立的個體,一個官員就算他自己不想徇私,可問題是,他身後有一個龐大的家族。

結果,他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原則,工業黨在去年處理了五十多名科級以上官員,幾乎九成都是被自己的親戚拉下水的。

好在崇禎隻是隨口一問,也沒有多說什麼。

就在這時,崇禎指著遠處的一輛怪異四輪車問道:“這是什麼?”

“哦!”

全旭苦笑道:“這是蒸汽機車!”

自從蒸汽機發明出來以後,就有工匠琢磨著製造一輛可以不用牛馬拉動的車輛,事實上,僅僅遼東工業大學,就出了十幾個這種研發小組。

眼前的這輛蒸汽機車,簡直就像一台後世的四輪拖拉機,隻有一個座位,前置蒸汽機發動機,擁有十三匹馬力,可以一邊轟鳴,一邊前進。

當然,由於技術不成熟,足足一大票人跟著處理問題。

“這是自行車!”

全旭看著崇禎疑惑,就急忙解釋道:“三個輪子的叫三輪自行車,陛下可彆小看這種三輪車,一年成年勞力,一天可以騎著自行車行駛上百裡,還能拉動五六百斤的貨物!”

崇禎看著複州,眼中儘是陌生。

沒錯,複州的百姓,並沒有因為他的到來,直接像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樣,直接跪上一地,所過之處,到處磕頭。

多少讓他有些失落,更加失落的是那些百姓,各忙著自己的事情,對於崇禎皇帝的車駕,有些不耐煩,有的厭惡,就是沒有尊敬。

要知道,全旭出行從來不會封禁道路,也不會乾涉百姓們的生活,但是崇禎不一樣,所過之處,三千騎兵開道,直接把街道封死,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如臨大敵,反而讓百姓感覺有些難受。

圍著複州城的環城路轉了一個多時辰,崇禎則直接前往他的行宮,此時的行宮已經早已在崇禎剛剛抵達複州的時候,被錦衣衛負責接手了。

全旭不負責崇禎的貼身保衛工作,外圍的軍隊也不多,隻有全旭的親衛旅勳衛團負責防守清泉宮的外圍。

崇禎的身體不如全旭,今天也是累壞了,又是坐火車,又是坐馬車,來回行駛了三四百裡,實在是有些吃不消。

崇禎需要在行宮裡休息,而晚上則需要參加遼東政務院為崇禎準備歡迎宴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