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問吉禮
虞幼窈有些無所適從,她雖然封了郡主,也乘了鸞駕出行,但並無儀仗,百姓並不需要跪地恭迎,隻需退避以免衝撞即可。
騎馬跟在車駕旁的謝景流笑了:“遼東三省由來苦寒,百姓可耕種的作物有限,獲得的糧食也有限,物資貶乏,加之士紳當道,百姓們時常衣不裹身,食不飽腹。”
“襄平是番薯的第一批受益者,人人開荒種番薯,番薯已然成為他們的主糧,武穆王府更是不遺餘力地宣揚你的功德,你活菩薩的名聲,最早就是從襄平城傳出,襄平甚至有百姓為你建生祠,鑄塑像,每日供奉。”
虞幼窈倏然想到,她種植番薯的初衷是:安得綠藤滿田間,世無饑荒,天下百姓俱歡顏。
襄平城做到了。
等番薯在整個大周朝推廣成功,會有更多百姓,不會再挨餓了。
襄平古城很大,虞幼窈打開了車窗,沿路林立著大小商鋪,路邊還有各種小攤,街上不時有官府衙役巡邏,往來百姓衣著破舊,卻還算整潔,一個個精神也不錯,邊民長得高壯,嗓門也重,街上不算繁華,卻也有呈現了喧囂之象。
大街上男男女女神色坦蕩,自由行走,毫無任何避諱。
便有年輕貌美的女子走在街上,叫男子不老實地盯著瞧,也不見任何局促,甚至還理直氣壯地瞪回去,有些還潑辣地罵回去,通常惹來男子好一通嘻笑,甚至是吹輕佻地一聲口哨,旁人見了,也都是善意地哄堂一笑,不含帶任何惡意。
虞幼窈不覺抿了嘴,輕笑。
襄平古城是遼東首縣,車駕在城中又走了一個時辰,這才緩緩停下。
謝景流翻身下馬:“到家了。”
春曉和夏桃率先下了馬車,一左右地打起了帷幕,許姑姑跟著下來,虞幼窈這才出了車廂,踩著腳凳子,被許姑姑扶下了馬車。
襄平氣候比較濕冷,已經到了三月,天氣乍暖還寒,還有些刺人。
許姑姑接過婆子遞來的一頂及腰鬥篷,幫虞幼窈係上。
虞幼窈一抬頭,就看到了麵前的高門大戶,正門前三階踏跺台階往上,左右兩旁各兩根木柱,大門漆以青銅色,顯得古樸低調,門上掛了“謝府”牌匾。
這會兒,謝府一大家子都等在門口翹首以待。
外祖父,外祖母。
大舅謝巡、二舅謝遼、三舅謝迢。
大舅母姚氏、二舅母林氏、三舅母鄭氏。
大表哥謝行洲、二表哥謝臨淵、四表哥謝硯清、五表哥謝雲澤。
見虞幼窈下了馬車,謝老太太高興不已,連忙喊道:“快把火盆端過來,跨過火盆,也好袪一袪晦氣。”
連忙就有婆子嚷嚷道:“火盆這就來了。”
火盆擺在大門口,謝老太太連忙道:“兒孫舉步跨火煙,晦氣自去福又吉;家業興旺人不惱,闔家和睦萬事興。”
虞幼窈拎起了裙擺,抬起腿跨過了火盆,進了門裡。
謝老太太笑眯了眼睛,連忙拿起柳枝,沾了柚皮水,灑掃了她的全身,問她:“淨不淨?”
這是問吉禮,由長輩做來趨邪、避凶,袪晦,虞幼窈連忙道:“淨!”
謝老太太笑容一深,又問:“吉不吉?”
虞幼窈又道:“吉!”
謝老爺子連忙道:“老太爺還在正廳等著,快去給他老人家請安。”
虞幼窈在幾個表哥的簇擁之下,去了正廳。
其間謝老太太見虞幼窈走路有異,連忙問怎麼回事。
虞幼窈就用與三表哥通好的說辭,解釋了一遍。
謝景流從旁幫腔,謝老太太也沒懷疑,就是心疼外孫女兒,拉著外孫女兒的手,仔細問了腳上的傷。
到了正廳,虞幼窈恭恭敬敬地謝老太爺磕了一個頭。
謝老太爺連忙道:“快起來,快起來,你扭傷了腳,還沒儘好,可得小心一些,咱們家也不在意這些虛禮。”
謝老太太上前扶起了虞幼窈:“你二舅和三舅臘月就到了襄平,借著武穆王的關照,在襄平城買了這一處相鄰的兩座三進宅院,謝府三房住這邊,左邊留給你住,你跟前的幾房人一早就將院子安置妥了。”
虞幼窈的陪房,都先行來了襄平。
“三進的宅子,三房人住得開嗎?”謝府在泉州,可是建了一座宅群,每一房人都住了三進的院子。
襄平城也不是沒有更大的宅子,隻是礙於尊卑禮法,普通百姓家的宅院不能超過三進,他們又是初來乍到,現成的宅子,也不是儘如人意,拿了錢也未必能買得著合適的。
一進院子,就是一個獨立的四合庭院,正房上下兩層,加東西兩麵偏房,還另設了大大小小的偏院。
謝府不納妾,家裡沒那麼多庶子庶女,一房就那麼幾個人,住一進院子,肯定是綽綽有餘。
隻是有了泉州謝宅對比在前,就難免有了落差。
謝老太太也想到了泉州的宅子,有些傷感:“夠住,夠住,遼東一帶地方人稀,不像泉州寸土是金,宅院占地很大,內裡的格局也顯得寬闊,房間多,院子也多,一進的院子,都能比得上泉州的二進院子那麼大。”
北境天高皇帝遠,宅地也不貴,住宅的規製不能逾越,就在占地上、家中的格局,小院的數量上鑽空子。
宅子是武穆王幫忙挑得,可他們家也是瞧中了這處宅子內裡大,每一進院子有大半畝(460平米),一家人住著寬鬆,這才買下來的。
王氏也笑道:“我們家後頭有一座不小的山頭,買宅子的時候順帶了一起買,等我們家在襄平安頓下來了,就將山頭堆平了,再建幾座宅院,我們初來乍到,開頭的日子,肯定不是儘如人意,好在一家子都齊齊整整地,這比什麼都強,後頭的日子,肯定是越過越好。”
家裡都是一人住一進院子,唯獨她獨住了一間大宅,虞幼窈總覺得不適合。
林氏拉著她的手:“你除了是我們家的姑娘,還是朝廷親封的韶懿郡主,就是五進大院也住得,也是一時尋不到更適合的宅子,才安排你住了旁的院子,等我們家安頓下來了,就將旁邊的院子擴建。”
古代的宅院,每一進的占地,差不多150-300平方米,甚至更大,嗯,一進院子就相當於一個小彆墅了,哈哈。一進院子都有高牆,側門,院門等等,就算住在一個大宅裡,也是極注意隱私,。
古代的宅院,都有規製,三進以上的宅院,都是達官貴人府宅,普通百姓一般都是三進以下,不夠住擴建,加建都沒事,但是規製這東西,隻要不是明麵上的逾越,比如九進九出,如大門前的踩踏,天子用九,諸侯大夫用七,二品以用五,三品以下,以此類推,宅子裡的建築什麼的,也有講究,隻要不逾越,其實規製沒有太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