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的百姓都是種慣了地的,便忍不住議論一番:
“還彆說,皇上扶犁親耕還真有一把好手,真是一點也不比咱們這些做慣了農活的老農們差。”
“可不是嘛,一瞧就是有把式的。”
“聽說皇上鎮守北境時,因軍中艱難,經常和戰士們一起開荒種糧。”
“……”
皇上扶犁親耕一把好手,一些朝臣們心裡卻慌得一批,頂著老百姓們指指點點的目光,下了藉田耕地。
“手上沒點把式,連犁都扶不緊實。”
“好端端的地,給糟蹋得喲,叫狗刨了一樣,沒咱們皇上耕得密實。”
“真是亂搞,這地耕得薄了,就貧脊了,不蓄肥,也不蓄水,種子插下去也不能活,就算勉強能活,肯定也長不好,沒有收成的……”
“……”
都察院的禦史拿了冊子,親自向附近的老百姓們請教,並記錄官員們藉田的表現。
一個個跟照妖鏡似的,當場無所遁形。
臣子耕得不如皇上好,足夠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虞幼窈也穿了粗麻衣,將頭發包在頭巾裡,拎著一個背簍,跟在殷懷璽身後,將耕好的翻地裡的雜草清理出來。
雜草生命力頑強,不能沃肥,留在地裡會爭莊稼的營養。
皇後都親自下地勞作,這些衣光鮮亮的命婦們,也坐不住了,連忙跟著一起下地。
“撿雜草也不知道抖一抖根子上的土,要都這樣搞,土裡的土壤不就變薄了。”
“瞎踩什麼呢,剛翻好的地,都踩平實了。”
“那麼大根雜草就在手邊上,一個個睜眼瞎的喲,一看就是眼裡沒活……”
“可彆糟蹋地了……”
“……”
四周的百姓們義憤填膺,恨不得衝進田裡去教她們怎麼做。
場麵透著一種古怪的滑稽感。
二月下旬,氣溫隨著太陽的高度升高,還不到五時,田裡就傳出,有人曬暈了,隨行的禦醫連忙將人抬走了。
百姓瞧了,少不得嚼弄:“我呸,皇上犁了半天,連氣都不帶喘得,一個個比皇上還金貴不成?”
殷懷璽一直乾到午時。
朝臣們也隻能咬牙跟著一起乾,甚至皇上下犁了,他們也不能立馬走人,還要多耕兩刻鐘才能離開。
中午,皇上召集百官,一起吃了一頓粗茶淡飯,粗食餅子摻了高梁杆子,麥麩,一盤青菜不見油腥。
大臣們哪兒吃過這樣的苦頭,一個個乾了一上午,又累又熱,本來就沒有胃口,還要叫吃這種割拉嗓子,難下下咽的東西,哪兒吃得下去?
但帝後不光吃得麵不改色,還憶苦思甜:“軍中都是六分雜糧,四分糠麩,放在爐子裡烤熟了就吃,又硬又刺嗓子,咱們吃的這個,隻加了兩分糠麩,油也下得足,味道還不錯。”
意思是,還嫌他們吃好了?
大臣們連忙將餅子往嘴裡塞,難吃也不敢表露出來。
虞幼窈輕笑:“彆看粗糧割拉嗓子,味道不好,卻利消化、益腸胃,最適合大魚大肉之後刮一刮腸油。”
她話音一落,殷懷璽的目光一一從底下的大臣們身上掠過。
大臣們嚇了一跳,紛紛低下頭狂吃粗糧餅子,長得胖一些的,還憋著氣兒,把肥得流油的肚皮趕緊收一收,也好叫讓自己的肚子,瞧著沒之前那麼大,雖然這並不管用,卻是他們強烈的求生欲。
殷懷璽玩味輕笑:“朕自登基以來,每日都會用一碗粗糧粥,眾位卿家,都是朝中的肱股大臣,平時操勞國事,也要多注意養生才行,總吃大魚大肉怎麼能行?不如這樣吧,今後每日早朝,眾卿家不如與朕同食粗糧養生?”
他一直都有早上吃粗糧粥的習慣,虞幼窈說可以加速腸道運化,增強胃動力,使腸道更通暢,免於積食肥胖,還飽腹營養。
大臣們哪裡還敢說一個‘不’字?!
皇上登基之後,陸陸續續譴散了不少宮人,大臣們見此情形,也是心中發緊,連忙打發家中姬妾,嚴格按照品級置妾,不敢逾越,寵妾滅妻的行來,更是要不得;
皇上縮減後宮開支,他們也不敢輕忽,連忙也跟著一起縮減家中開支;
皇上要讓他們體會民生疾苦,才能一心為民,摒棄前朝奢糜享樂之風,皇上既為表率,要樹清正勤檢之風,他們隻能照做。
不光在早朝,與皇上同食粗食,家裡也要跟著一起吃。
一連十五日,昭永帝日日耕地勞作,粗茶淡飯。
百官們苦不堪言,不僅要跟著一起乾,還要乾得比皇上多。
皇上當天耕了五畝地,他們就要耕六畝以上,耕不完沒關係,夜裡撐了燈,上趕著也要耕完,總不能讓皇上比他們更得多。
因此,在最初的兵荒馬亂後,大臣們都正視了‘藉田禮’,耕得不好的,連忙尋了老農們請教。
後麵倒也似模似樣。
殷懷璽心疼虞幼窈,每日讓她下地半個時辰,就不讓她再下地,她那份活兒,都讓殷懷璽接手乾了。
於是,虞幼窈就將外命婦們聚集一起,教導她們養蠶、繅絲、織布、印花、染布等,就連附近農莊的農女們,也紛紛過來聽課。
外命婦哪兒還敢怠慢,不僅白日裡跟皇後娘娘一起學,還要尋了精通的人,在家裡背著學一道。
十五日過後,帝後擺駕回宮。
萬民遙相送。
大昭通鑒史記載:“昭永二年二月吉亥日,昭永帝行藉田禮,扶犁親耕,昭懿皇後隨駕,行桑藉禮,親授養蠶絲織,帝後作表,勸課農桑,萬民爭相觀禮,學習,君民同喜,魚水情深,首開君民魚水情,自此天下歸心。”
回宮第二日,昭永帝大赫天下,免征兩年賦稅。
頒發了屯田製。
普天同樂。
與此同時,皇上果然罷免了一批,在‘藉田禮’期間表現不好的官員。
還有一些在‘桑藉禮’期間,表現不好的外命婦,也連累家裡的爺們降職。
皇上言道:“修身齊家,方能治國平太下,連家都修不齊,難當大任。”
同時也擢升了一批,表現好的官員。
隨後頒發詔令,於八月金秋重開恩科。
天下學子無不大喜過望,大讚新皇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