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坐在自行車後座上顛得屁股疼,吳蘇蘇也高興得不得了,因為好心的姐姐給她很多糧食,還有鞋子和沒有補丁的衣服!
好心姐姐一一清點給她看了。
好心姐姐還叮囑她說,吃的一定要留給自己和家人,吃飽了才有力氣活下去,才能等到滬上調撥糧食過去救濟他們。
吳蘇蘇決定聽她的。
“好心的哥哥,我能知道好心的姐姐叫什麼名字嗎?還有好心的大叔,我以後要報答他們!”吳蘇蘇在夜風中找話題。
騎車帶她的青年朗聲一笑,“你運氣好,找到好人家求救,他們家的人可好了,幫助的人不計其數。你嘴裡的大叔是一位抗戰英雄,現在是滬上的大乾部,你嘴裡的姐姐叫李星星,她呀,捐了很多錢,做了很多好人好事兒。”
“哥哥跟我說說唄。”吳蘇蘇請求道。
兩位青年原本是上麵安排給陳向陽的警衛員和勤務兵,但他說自己不需要,後來就給安排在政府上班,住得很近,算是間接保護他和家人的人身安全。
這麼兩個人自然希望吳蘇蘇是懂得感恩的人,便挑些能說的告訴她。
吳蘇蘇來時走了很久很久,覺得有一天那麼長。
回去卻很快。
外來人半夜進村,當即驚動白天總是東躲XZ、夜間才回家休息的大隊長,看到吳蘇蘇才放下心,“蘇蘇,你這是從哪兒來?兩位同誌是誰?”
吳蘇蘇沒說實話:“我出門討飯迷路了,遇到兩個好心的哥哥送我回家。”
大隊長哦了一聲,警惕地看著兩個青年。
兩人淡淡一笑,沒提陳向陽給他們布置的人物,因為這樣的調查往往取決於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而不是靠當地乾部的嘴巴來說。
他們跟吳蘇蘇直接去吳蘇蘇家裡,
很簡陋的房子,屋簷低小,破破舊舊,若是遇到雨雪天氣,屋裡就得下雨。
吳母和兩個小女兒有氣無力地躺在床上,給人一種閉目待死的淒涼。
吳蘇蘇趕緊上前叫醒母親和妹妹,“快來吃東西,肚子不餓,睡覺就舒服了。我遇到好心的大姐姐,給我換了很多糧食。”
先撕一個白饅頭分給她們,然後燒水衝豆奶粉。
大姐姐告訴她,喝這個可以補充蛋白質、減輕浮腫病。
吳母和兩個小女兒來不及問清楚,狼吞虎咽地吃饅頭,接過吳蘇蘇遞來的豆奶粉,也不怕燙,咕嚕咕嚕地灌下肚。
饑餓教給他們的經驗就是把東西吃下去才是自己的。
待吳母稍有精神,兩名青年詳細地問起鯉魚村狀況,得知他們是滬上乾部派來調查的,吳母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為這事兒,他們等到白天又走訪幾家,很快便忙碌起來。
李星星沒敢打擾她爹,打算時刻關注,希望可以得到妥善的解決。
一周後,聽陳向陽說滬上已陸續調撥三萬斤糧食到鯉魚村,按家庭情況和人頭借給鯉魚村各家各戶,足夠他們度過青黃不接的年月。
今年風調雨順,當地的收成低不了。
隻要夏糧安安穩穩地入倉,大夥兒的困難就算結束了。
越往後會越好。
大旱大澇總不會再持續三年。
拿到調撥糧食而受益的不止是鯉魚村,還有周邊的一些貧困村落。
老季同誌是老前輩,更有悲天憫人的胸懷。
陳向陽願意乾,他怕什麼?
滬上得他們家的好處根本數不清,拿出一點救人,任誰都挑不出毛病。
對於糧食月銷售一億五千萬斤的滬上來說,調撥出去的幾十萬斤糧食根本不算什麼,因為謝家捐贈的糧食下個月又能到一批。
人家的糧食為什麼第一時間到滬上?還不是因為兒孫在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