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朝曆代皇帝登基開始,便要進行皇陵的選址開始修建皇陵,這都是定數,白卿言又是大周的開國皇帝,按照章程……這就是大周的頭等大事。
“皇陵關乎來日國運,自然是頭等大事。”魏不恭鄭重道。
“若是皇陵真的能讓來日國運昌盛,為何晉國最後還是沒落了呢?”白卿言將魏不恭遞上來的竹簡卷起放在一旁,“真正能讓國運昌盛的,不是皇陵……而是人,是即將長成的少年才俊。”
白卿言曾在蕭容衍派人送來姬後所留下的書籍著作上,看到過這樣的內容……
姬後如此寫道,少年強則國強,若要少年強,則需更多的少年開智,需要更多的少年發奮讀書,開闊眼界和思想,從百家諸子所遺留的精粹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領悟他們所認為的興國之道,再集思廣益,通過不斷實踐來摸索適合一國的興邦之法,如此往複循環……一代又一代的有誌之才孕育而生,一國……才會順應時局世道的改變而變,生生不息。
白卿言深以為然,所以她以為……興辦學堂,讓少年讀書,讓少年啟蒙開智,開闊眼界和思想,才是大周的頭等大事。
魏不恭頭一次聽到一個皇帝說這樣的話,忍不住抬頭朝著坐於案幾前的眉目含笑的大周女帝望去。
“大周初立……求賢若渴,為何?因為賢才稀缺!人才、大才,魏大人說不重要嗎?若是不重要當年列國為何對他國而來的學子許以高位,留住人才?開設學堂,是為了開民智,讓更多的大周少年去學習古之聖賢風骨,從而立心、立誌,學習聖賢留下的書卷文章,掌握利國、利民的治世手段!”白卿言舉起魏不恭送上來關於設立學堂花費的竹簡,“這是為了給大周來日培養英才,就是為大周在培養來日,這才是國運,而不是……皇陵!”
白卿言的話讓魏不恭目瞪口呆的同時,卻又不知為何,心底似翻湧起滔天巨浪,猶如醍醐灌頂,仿佛打開了一種新的格局的觀念。
是啊,想將一國建設強大,需要有人才,與其招攬人才,不如對症下藥……為自家培養人才。
她放下手中的竹簡:“試想一下,我大周國若是人人識字,人人都是人才,都是大才,大周將會如何強盛?國之本,為民也!民強……則國強!當每一位大周百姓,都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領悟,何愁不能天下一統?所以魏大人說說,這辦學堂和修皇陵,哪一件……才是頭等大事?”
白錦瑟這也是頭一次聽自家長姐說起辦學堂的意義所在,竟然被說得熱血沸騰,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強大而強盛的大周。
人人識字,人人都是人才……
讀聖賢書,承襲聖賢風骨,立誌、立心,百姓不再在雞毛蒜皮上計較,不再僅僅隻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萬眾一心,為國家強盛而出力,這大周將會是另一番天地,另一番模樣。
魏不恭唇瓣緊緊的抿著,誠心實意朝白卿言一拜,不知為何眼眶泛紅,鄭重道:“陛下目光之長遠,微臣所不能及,今日聽陛下一言,猶如醍醐灌頂,必定會將興辦學堂之事辦妥,力求滴水不漏。”
“如此,便辛苦魏大人了……”白卿言將竹簡遞給魏忠,讓魏忠送去給魏不恭。
“但陛下,修建皇陵之事,按照舊例……”
“我還活得好好的,有那些修建皇陵的銀子不如用來多開設些學堂,它日若我真的不在了,入白家祖墳便是了。”白卿言語速輕緩,“我並不是清高,更不是高尚,身在紅塵都是俗人,誰坐上這個位置,內心……也不可能對修建皇陵一事毫不在意,隻是比起奢華的皇陵,我更想同我的親人們在一起。”
“可陛下……”魏不恭抬頭還想再勸,想起這位女帝說一不二的脾性,終於還是叩首,接過魏忠遞來的竹簡,恭恭敬敬退下。
從大殿內出來,魏不恭眼眶濕紅,他是真的沒有想到……這輩子會遇到一個女皇帝,這女皇帝並非如他想象中那般隻會打仗,這位女帝的思想和眼界遠遠要比他想象中的更為遠大超前。
白錦瑟跪坐在白卿言身邊,替白卿言斟了一杯茶:“看來長姐已經找到了治理大周之道了。”
白卿言搖了搖頭,抬手揉了揉白錦瑟的發頂:“哪有那麼容易!”
“長姐意在開民智,為生民立心、立誌,培養賢才……這還不算?”白錦瑟問。
“我們讀了那麼多各學派所流傳下來治國治世的書簡,或曰……弱民強國,或曰……仁德治國,可看來看去都沒有找到想要的,甚至不知道這些傳承下來的百家精粹思想和理念中,哪些才是最適合大周的。”白卿言看向白錦瑟,語聲中帶著疲憊,遠遠不如往日那般胸有成竹,“其實,到現在長姐都不清楚,治理大周……需要我們和滿朝有才能的大臣在時間行進中慢慢摸索。”
“但……唯有開設學堂培養後繼英才,長姐敢肯定一定是對的!大周有了足夠多的人才,總能有人才、大才在曆史向前推進或是改變之時,敏銳察覺到,迅速調整大周國策,知道大周國策應當怎麼變如何變,如此大周才能長盛不衰!”
這世道時時刻刻都在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所以白卿言時時惕厲自省,不敢有絲毫懈怠。
祖父和父親曾經教導過白家所有子嗣,他們在邊塞護衛生民……一寸不能退,不僅僅是因為要護這山河,更是因為數萬生民在後,他們一退,數萬生民無人護。
而如今,白卿言的背後是整個大周的百姓,她更是不敢怠慢。
因為她遠沒有自己所展現出來的這麼胸有成竹,她害怕,會讓祖父失望……會讓父親失望,會讓弟弟和妹妹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