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數百年一出的人物
從黃州啟程再度進京,對蘇軾而言,這一路也是忐忑不安。
從接到聖旨的那一刻起,蘇軾有些不願赴京,不是說他矯情而是被整怕了。上一次烏台詩案,牽連那麼多人,他蘇軾在禦史台關了小半年。而今主持此案的李定雖不在朝中,但蔡確,舒亶等人還官居要職。
蘇軾不願意再去麵對這些人,而且他知道官家心底也不喜歡自己,去了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蘇軾想拒絕,可轉念一想,如果拒絕不是得罪了天子,也辜負了章越的一番美意嗎?
因此蘇軾還是接受了聖旨,想要入京去先看一看。
蘇軾離開黃州時看了看自己費了近兩年功夫,方才整治下的這東坡,還有這山上的南堂和山下的雪堂頗為不舍。他以為會在黃州長久居住下去,沒料到這麼快便有新的任命了。
蘇軾換下短衫粗袍,穿戴起了官服方巾。
臨彆時蘇軾對前來相送的友人和黃州太守徐大受道,黃州山水清遠,土風厚善。其民寡求而不爭,其士靜而文,樸而不陋。雖閭巷小民,知尊愛賢者。吾州雖遠小,然王元之、韓魏公,嘗辱居焉。
黃州百姓都是夾道來送蘇軾。
說完之後,蘇軾辭彆眾人,踏上了進京的旅途。
蘇軾進京之前,順道去江寧見了王安石。在烏台詩案之中,王安石主動給天子寫信為蘇軾求情言,盛世不可殺賢才。
蘇軾是一個念恩德的人,所以他進京前特意去見了王安石一麵。
這一次再度見麵,二人之間的齬齪早已消解。
從當年王安石拒給蘇轍起草詔命,再到蘇洵寫《辨奸論》暗諷王安石。
再到變法時,王安石與二蘇間的政治分歧。蘇軾蘇轍公然反對王安石新政,後先後遭到政治磨難。
蘇軾父子三人的政治思想,說到底是源自歐陽修一脈,以基於人情和順達為主。而最早蘇洵和王安石都是受到歐陽修的賞識和舉薦。
好似原先相交的兩條線,中間分開了好一段,最後又合在一起。
蘇軾也想借著這一次見麵消弭與王安石間的誤會。而王安石麵對呂惠卿的來信選擇了拉黑的方式,但對蘇軾來訪卻二話不說立即騎著自己那頭瘦毛驢相迎。
二人在半山見麵相對而揖,然後入宅談論詩論禪。
王安石讀到蘇軾一首黃州所寫的詩後道。
“凍合玉樓寒起粟,
光搖銀海眩生花。”
王安石對蘇軾道:“道家以玉樓指人的肩膀,銀海指人的眼睛。可是如此?”
蘇軾聽了感慨,天下能如王安石這般博學的能有幾人?
二人相談極歡,王安石門下心道,這些年對於政見相異之人,除了章越外,也隻有蘇軾令他如此欣賞了。
蘇軾與王安石一聚便分彆,二人卻恍如老友一般。
蘇軾對王安石道:“今日能從於大丞相門(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