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局勢(1 / 1)

第1248章局勢

元豐五年的局勢,大宋在河北沿線可謂是全線備戰。

宋初趙匡胤那等命李漢超等將分彆駐守各州的局勢已是一去不複返。

太宗皇帝後兩次北伐失敗,加之防範武將之心日益,文臣領兵局勢已成。

因為失去幽燕天險,導致河北防線一馬平川的局麵。

太宗末期真宗初期,宋軍對遼野戰屢屢失利,導致宋朝隻能坐守河北幾座堅城,放任遼國騎兵在河北境內隨意劫掠。

最後才有澶淵之盟的屈辱和議。

此後遼國對宋一貫奉行威懾外交。

另一個時空位麵上從慶曆增幣,再到熙寧劃界,都讓遼國屢屢得逞。

在逼迫宋朝將歲幣改稱為貢幣時,遼國使者甚至當麵脅迫宋使說,咱們大遼兵強馬壯,人人都有南下之心。你們為了小小麵子上的問題,而遭致滅國之患,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宋遼關係中,宋朝一直處於極屈辱的狀態。

熙寧時官家與王安石這一對君臣,也對此引以為恥,但最後也無可奈何。王安石勸官家這都是曆史遺留問題,咱們現在隻能接受現實。

……

所以章越決定重整河北武備,全麵準備與契丹作戰。

道理是這個道理,事情往往是兩個樣子。

就好比人總有一段打雞血的日子。我下定決心要努力發奮讀書,但沒過幾天各種困難就來了。

今天天氣太冷等會起床。

某大V說過不要過度努力。

適當玩一會沒關係的。

學習要懂勞逸結合。

明天一定好好讀書。

好困!

國家與人不同,國家會更理性一些,但找借口都是一個意思。

從遼國泛使蕭德讓再度來到宋朝時,不少官員就開始勸說皇帝順從。

但這些身為人精的官僚們勸說時,也是很有策略。

有些官員心底認為大宋打不過遼國,但是你不能在書麵上這麼寫,所以滿篇都是說以道德感化外夷冠冕堂皇的話。不少大臣勸說天子,漢武帝躬秉武節,遂登單於之台,唐太宗手結雨衣,往伐遼東之國,都是得不償失之舉。

後人還以為這些官員迂腐,以為他們真的認為這些人滿口仁義道德,可以用道德感化外夷。

其實內在是官員保守和惰性所致。

官員們知道戰事一起,人人都有責任。

遼軍鐵騎南下,你身為守城官員怎麼辦。城外是數萬契丹鐵騎。

你回頭城裡看了一圈,城池年久失修,府庫裡空無一物,全城上下隻有數百名老弱病殘的弓手。

看到這裡,你心底就涼了,所以想到日後的處境,立即上書反對。

而另一些官員知道朝廷一定會大舉更張,整軍修武。

城池年久失修就去修,府庫裡空無一物就去民間收稅,兵馬都是老弱病殘就去募兵去訓練。

但辦這些事哪裡不需要大量精力物力民力財力。老子隻是小小一名卑官,哪擔(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