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經驗之談(1 / 1)

第1267章經驗之談

惟精山貧瘠不足以供黨項二十餘萬大軍點集補給,所以兵馬分三路而出。

李秉常分一路兵馬令妹勒都逋攻天都山,另一路兵馬由嵬名阿埋所率。

嵬名阿埋沿著環靈大道進兵,在浦洛河歇息數日,以往李繼遷多次圍靈州時,多次在此伏擊宋軍往靈州輸送的糧草。

昔日真宗時,曾打算在此建博樂城,連接環州,清遠軍,靈州的通道。

但因耗費太多而作罷。

真宗時靈州丟失,現在宋軍要費十倍的氣力奪回此地。

現在環慶路,西安州都接到黨項大軍的警訊,不知意圖所在。

李秉常最後率大軍則從惟精山出發,這裡是黨項經營已久的熟地,他認為宋軍不會察知他的動向,豈不知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宋軍監視之下。

對於宋軍進築的蕭關,李秉常心底猶如一根刺,但其實並不真正在意,平夏城才是他心頭的刺。

隻要宋軍繼續在平夏城築城,那麼他們就可以多次嘗試在蕭關築城,從而抵近靈州。

所以蕭關隻是虛晃一槍,他隻要破了平夏城,那麼平夏城以北宋軍修築的所有城寨,都將不攻自破。

所以李秉常分出一路兵馬包圍了蕭關。

自己親率大軍南下。

梁乙逋也是隨軍南下。

他非常自負,也確有才乾。之前宋軍若遲一個月攻下涼州,他有把握讓宋軍在涼州城下大敗而歸。

可惜宋軍兵馬錢糧兵馬太厚,導致他功虧一簣。

否則他真有把握力挽狂瀾。

梁乙逋控馬走在軍中,這條路他走得實在太多了太多了。

當年他追隨涇原道梁乙埋多次走過這條通道,與黨項大軍人人背著袋子來搶不同。

他梁乙逋則看得很多,他看得是門道。

他雖被剝奪了兵權,但還有自由。他沿著葫蘆川一路南行一路觀察河穀的耕田。

以往這些番人都是刀耕火種,穀子往河邊一撒,等次年了就扛著袋子去收糧食。

就是這樣一年一收。

他算過這樣一斤種子下去,能有五斤收成就是豐年了。所以這裡的番人常常都是饑一頓飽一頓,每次黨項點集南下,這些番人都是自願跟隨去搶。

不過這一次他到了河邊就發現完全不同了,這裡的番人竟然開始懂得耕種了。

這裡的莊稼開始種在了壟上,壟高溝低,而且壟與壟間隔一段距離。

這一幕在宋朝內部或許是司空見慣之事,但在梁乙逋看來則是不得了,這就是宋人的壟作法。

如此耕種到了第二年,便可將壟鏟平成溝,溝變成了壟,如此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

但是這種辦法,為什麼之前番人不用?因為壟作法需要犁田,要犁田需要耕牛,最重要的是需要犁。

梁乙逋仔細察看土地,確認這些田土都是用犁翻過的。

隻有鐵製的犁才能深耕,挖土成溝,推土成壟。

那些番人(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