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赫本回來了
“人就不能太貪婪!”艾倫威爾遜唉聲歎氣,可一個男人不鍵政不好色,這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比起這兩點,什麼抽煙喝酒都是小毛病了。
有些錯誤是不能犯的,比如在一個女人麵前,絕對不能過多的提及另外一個女人。
“真是膽子越來越大了,西西裡美麗傳說還在剪輯,就這麼著急的催我過來。”
“我這個人沒出息,這輩子就這麼點追求。”艾倫威爾遜給了海蒂·拉瑪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賭咒發誓道,“但我保證,我對你們絕對真心實意,最大的願望就是讓你們一輩子都開開心心。”
他說的話絕對真心實意,哪怕就是一個影後也看不出來真假。況且海蒂·拉瑪一直都扮演花瓶,這一次對西西裡美麗傳說這部電影,都算是拿出最大誠意了。
雖然和海蒂·拉瑪在一起的時候很熱乎,但被龍騎兵玩了一次的艾倫威爾遜,已經在避免在任何女人麵前談工作。
再者海蒂·拉瑪是有前科的,曾經就從德國投奔過自由世界。在把他現在的工作泄露給美國,也並不是不可能。
尤其是現在外交部正在製定對艾森豪威爾這個新總統,對英美兩國的影響。
其實內政上,艾倫威爾遜就記得,美國工業在艾森豪威爾任內將會達到頂峰。這是因為艾森豪威爾任內推行的大基建,所帶來的需求增長。
他也是美國最後一個還把基建當回事的總統,從他之後,美國就開始奔著馬克思所說的,”資本是沒有辦法才從事物質生產這種倒黴的事情,它也不願意去從事物質生產,它總希望有更快、更輕鬆的賺錢手段”。
美國從六十年代開始進入瓶頸,陷入掙紮當中,除了越南戰爭的影響之外。還有就是陷入了繼續工業投入,還是朝著金融路線走的路線問題。
最終到了八十年代,裡根做出了抉擇,選擇了金融化路線。一個國家是不可能又做金融中心,又做世界工廠的。人口越少的國家,想要兩者兼得越是困難。
英國就曾經麵對過這個問題,實際上冷戰時期工黨就一直想要保證留下一定實力的工業,同時還想要做金融中心。提出的應對方案是國有化浪潮,用國家給工業兜底,同時塑造倫敦金融中心的地位。
最終在和裡根同時期的撒切爾夫人時期,英國也放棄了本土工業。
做金融中心就容易多了,以前乾工業生產,材料工藝,市場銷售這麼多環節一個不能落下,工人時不時還鬨點事,這資本家當的可真累。現在好了我隻要創造複雜讓人搞不明白的且有利於我的交易規則,坐等韭菜來,還能利用貨幣霸權,割完國內割世界,割完多頭割空頭,豈不美哉?
現在的英國,艾倫威爾遜也是在一定意義上幫助本土金融化,兩頭都吃注定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有些產業確實已經沒什麼利潤,國有化之後強行保留,隻會讓窟窿越來越大。
現在開始轉移,還能夠保證處在倫敦政府的控製之下,真到了讓資本家用腳投票的那一天,英國就控製不住轉移什麼不轉移什麼了,一旦開始就如同這一次荷蘭的海堤一樣,一瀉千裡。
“一百三十六處工廠,處在轉移名單當中,還有涉及到機械、汽車和造船的配套工廠,二百二十七個要保留!”艾倫威爾遜帶著東區的調查報告,來到白廳七十號內閣辦公廳。
他萬裡迢迢回來,本來就是回本土挖牆角的,英國一隻腳在二十世紀,一隻腳在維多利亞時代,就和後世美國同時有矽穀和黑命貴一樣搞笑。
“會不會造成失業問題?”諾曼·布魯克微微皺眉道,“東區的人口本身就貧困。一下轉移出去三分之一的工廠?”
“尊敬的爵士,產業升級是遲早的事情。”艾倫威爾遜無奈的搖頭道,“但是當前,改建計劃本身就能夠吸收一批勞動力,三五年之後改建計劃完成了。就沒人想起來那些無法致富隻能給國家帶來負擔的職業了。”
艾倫威爾遜覺得,實在不行就隻能發展第三產業了,第三產業倒不是完全沒有優點。
最大的優點就是,服務業不會出現生產過剩這種爛事,你開個飯店會非要把吃飯的人喂吃撐了?還是理發的時候要把客人的頭皮刮下來?
人服務人的行業,是不會出現產能過剩這種事的,後世美國也不是服務業導致的問題,而是真的把工業都快轉移沒了,幾乎就隻剩下服務業。
類似德國那樣保留工業實力的國家,和服務業一起支撐國家也沒出什麼問題。
無非就是一個適度的問題,美國從向日本轉移產業開始,後來又是韓國,又是東南亞,一波接一波永遠不停歇,那不出問題才怪呢。
雖然艾倫威爾遜說的天花亂墜,諾曼·布魯克可沒有直接答應下來,還是要進行一番評估,產業的轉移必須符合基本原則,高汙染低利潤。
這個標準艾倫威爾遜覺得沒問題,什麼不都是從易到難麼?有的轉移就不錯了,多少國家想要被轉移都沒機會,
有聲有色的大國總是想要付出小代價,得到大收獲。這就非常令人不欣賞!如果能夠罩著喜馬拉雅山狠狠一撞,死個十萬八萬的士兵,丟個十幾二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來表達誠意。
這種解不開的死仇下,華盛頓一定會感覺到誠意,老仙還是豁不出去。
至於美國手中的金融業能不能養活三億人,艾倫威爾遜不知道,他知道英國在怎麼樣,也隻有五千萬人,保留高端製造業和金融業加一起,壓力比同樣這麼乾的美國人小很多。
實在不行還可以移民,澳大利亞現在還不到一千萬人口,同樣可以做接盤俠,讓在英國失業的人口,換一個地方開啟新生活。
經過縝密一考慮,總的來說產業轉移風險是可防可控的,尤其是有澳大利亞幫忙的情況下。
儘管很多國家產業升級就會拋棄製造業,但是並不是必由之路,從德國不僅不放棄甚至還在擴大自己製造業的領域來看,製造業發達和成為並保持發達國家身份是不矛盾的。並不是說發達國家就必須放棄製造業,甚至一定放棄低端製造業。
諾曼·布魯克留下了評估報告,表示會在近期交給內閣,囑咐艾倫威爾遜先把東區的改建辦好,“艾倫,我是一直很看好你的,到了今天這可能是唯一我和愛德華不多的共識了。我讓你保留馬來亞專員的職務,同時處理東區改建的事情,就是讓你從多角度考慮問題,畢竟內閣秘書的工作很多,也不局限於某一個領域,你知道麼?”
這一波雞血,艾倫威爾遜精準的接收到了,馬上就感覺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氣,現在有人讓他去東區親自做建築工人都是可以的。
“這是不是說明,這一次的改建是一次考試?”艾倫威爾遜走出內閣辦公廳這麼想著。
其他負責改建的人選,也都是目前白廳非常有實力的官員。當然能夠和這些普遍四十歲左右的年輕俊傑同台獻藝,他也沒有什麼不滿的。
他的年齡在當今的白廳,不但不是一個優勢,反而還是一個劣勢。不過諾曼·布魯克要是再做十年內閣秘書,那個時候艾倫威爾遜就完全處在一切有利條件當中了。
其實這也是伯克·特倫德等人的想法,現在大家都彼此警惕,已經覺得未來領導白廳的對手,就在這一次諾曼·布魯克叫來的人選當中。
隻是艾倫威爾遜沒有什麼被注意的地方,誰會注意一個檔案年齡才二十九歲的海外專員?相反剩下的人,都處在四十左右的黃金年齡,處在一個競爭的軌道上。
現在包括伯克·特倫德在內的人,都覺得艾倫威爾遜的角色應該是,“我以為他是來輔佐我的!”
正在大家都在為天氣轉暖啟動改建工程做準備的時候,往返於北美和歐洲的班機上,奧黛麗赫本心事重重的看著窗外,闖蕩美國一年,似乎出現了一些讓她十分苦惱的變化。
到了現在她還是不知道怎麼麵對這一片土地,飛機從巴黎機場降落,很快她就被啄木鳥影業派來的專車接走。
“那個小演員回來了!”剛剛和艾倫威爾遜講完戲的海蒂·拉瑪,對著男人透漏了奧黛麗赫本回到歐洲的事實。
“哦,說明你和英格麗的公司又有項目了。”艾倫威爾遜故作鎮靜的道,“說不定你們的公司以後會成為歐洲電影的代表。”
“可能會,不過我問的不是這件事。”海蒂·拉瑪的下巴微微揚起,鳳目波光流轉道,“你最近不考慮考慮去一趟巴黎?借口不是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