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宛若流水,總是在悄無聲息間,匆匆流逝,酷熱的夏日已然結束,颯爽的秋天到來,金秋九月,碩果累累。
錦衣衛大營的基礎擴建,已然完成了絕大部分,那些從周圍莊子請來的雇工們,也都回去忙著秋收了。
秋收可是國之大事,有關國本,衛允可不敢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強留他們,而且這重事兒衛允也做不出來。
剩下的那麼一點掃尾的工作,讓錦衣衛們自己去收拾也無甚問題。
入目之處,儘皆金黃的大地之上,一隻隻黑色的螞蟻,弓著身子,蕩漾在金色的海洋之中,辛勤的勞作。
而錦衣衛的大營之中,訓練卻從未停止,唯一不一樣的,是訓練的人數變少了,那些個少爺兵們,都不見了,僅僅隻剩下張千均從京衛之中挑來的那五十精銳老卒,還在有條不序的訓練之中。
九月轉瞬之間也過去了,十月到來,原本涼爽的天氣開始漸漸變冷,寒冷的北風,從北邊吹來,街上的人們,也已經穿上了一件件厚厚的皮襖棉衣。
九月下旬的時候,元祐帝大筆一揮,將汴京南城的一座占地五畝多的宅子,劃給了錦衣衛。
也是從這天開始,錦衣衛麾下,被分做了南北兩個鎮撫司。
城外的大營,在充當錦衣衛訓練基地的同時,也是北鎮撫司的駐地,同時,也是錦衣衛的總部,暫時由錦衣衛副指揮使張千鈞親自坐鎮。
而城內元祐帝賞下來的宅子,則變成了錦衣衛南鎮撫司的駐地,或者說是南鎮撫司的衙門,暫時由衛允這個指揮使親自坐鎮。
而錦衣衛的一百二十三號人,也被分做了兩個百戶所,北鎮撫司一個,南鎮撫司一個,北鎮撫司的百戶所,由忠勤伯二子袁文紹出任百戶。
袁文紹雖然出身忠勤伯府,也屬於勳貴之家,但卻是個真正有本事的,今年不過十九歲,便將一身家傳的武藝練得爐火純青,不遜色其父,也就是如今的忠勤伯。
加之自小便被其父嚴加教導,授以兵法,不同於被母親寵溺,而導致如今文不成武不就的大哥袁文純,袁文紹本身的天賦就不弱,再加上自身的刻苦,父親的悉心教導,這才有了今日脫穎而出的結果。
而且袁文紹也靠著一身強悍的武藝,贏得了那五十個老卒的認可,如今的錦衣衛北鎮撫司,加上袁文紹這個百戶,以及張千鈞這位兼領鎮撫的副指揮使,正式的在冊人員,總共有五十二人。
而這五十二人,主要的任務就是訓練,高強度的訓練,衛允根據後世的特種兵訓練方法,歸納總結出來的訓練方式。
這種訓練的方法剛出來的時候,還把張千鈞這位國公府出身的副指揮使給震撼到了,若不是對錦衣衛有足夠了解的話,他甚至會錯以為,衛允這是在替元祐帝訓練死士呢!
這位副指揮使,也對這種訓練的方式展示出極濃鬱的興趣,甚至還親自帶隊,加入到訓練的隊伍當中,以身作則,同時,也使得他和這群屬下之間,產生了極其濃鬱的袍澤之情。
原先衛允帶著工匠還有雇工們搭建的那些訓練器械,開辟出來的訓練場地,也全都派上了用武之地。
為此,衛允還特意製定了錦衣衛北鎮撫司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在衛允知道自己成為錦衣衛的第一任指揮使之後,他的初衷就變了,起初隻是為了應付和討好元祐帝,這才提出了錦衣衛的計劃,而這個靈感的來源,就是源自於原先世界曆史上的那個錦衣衛,還有封建王朝後期思想家魏源提出來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想法延伸出來的。
起初隻是為了解決汴京城中紈絝們鬨事的問題,主要的方法嗎,不就是拉攏一批,打壓一批,然後再安撫一批。
怎麼說也是有功之臣的後輩子侄,若光是打壓,直接處置的話,未免太過強硬了些,若是傷了那些有功之臣的心,到時候他們出工不出力,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若不是為了振興家族,光宗耀祖,蔭庇子孫,誰願意成天累死累活的的工作。
天下大同,人人無私,這樣理想型的世界,終究隻會出現在人們的幻象之中。
畢竟元祐帝還要靠這些大臣們幫著治理天下,要靠這些武勳權貴們,幫著帶兵打仗,駐守邊疆,穩固疆土。
可在元祐帝將衛允封為錦衣衛第一任指揮使之後,衛允的想法就發生了改變,既然錦衣衛到了自己的手裡,那為什麼不將其發展成自己手中一柄鋒利的鋼刀呢?
想想前世的時候,錦衣衛在鼎盛之時,那可是人人聞風喪膽,談之色變!那是何等的威勢!那是怎樣的權柄。
不過衛允的野心沒有那麼大,也沒有那個將自己推到文武百官對立麵的勇氣,但這並不妨礙他將錦衣衛按著自己預想之中的方向去發展。
說起這個,衛允是打心底裡感謝元祐帝了,衛允也開始理解那一句‘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了’!
仔細想想,若不是元祐帝,而是另一位皇帝的話,隻怕衛允如今還在翰林院裡苦哈哈的看守書庫,整日除了整理書籍,便是幫著上官,和同僚一道抄錄古籍呢!哪有今日的風光,哪有此時的地位。
北鎮撫司被張千鈞管著,衛允直接當了甩手掌櫃,除非是有事兒,否則的話,就是每五天都才會去巡視一回,每次的時間都是在早朝的前一天。
而衛允自己,有了元祐帝的旨意,身上雖然還兼著翰林院侍讀的位置,可卻不用再去翰林院報道了。
畢竟在元祐帝的心裡,衛允這麼一個有才學,知進退,有上進心,又聰慧得力的後輩,投筆從戎的話實在太過可惜。
知人善任,才是元祐帝的真麵目,再說了,錦衣衛本就是個特殊的機構,不同於其他的軍隊,展示在明麵上,被眾人所知的,就隻有一個南鎮撫司,主要負責的,就是和五城兵馬司還有開封府一道維護汴京的治安。
不過這個機構是直屬元祐帝的,和開封府有些類似,但本質上還是有區彆的,甚至在外人的眼中,衛允依舊還是文官一流。
畢竟開封府的上麵,除了元祐帝之外,還有左右兩位大相公壓著呢!再不濟,還有六部的長官呢!
官大一級壓死人,畢竟開封府尹隻是正三品,而六部的長官,可都是實打實的正二品,更彆說兩位一品的大相公了!
可錦衣衛不同,錦衣衛隻需要向元祐帝一人負責,就算是兩位大相公,對錦衣衛也沒有指摘的權力。
若是他們的後輩犯了事兒,南鎮撫司的那群少爺兵們,可不會顧忌他們的身份地位,直接就是抓了了事。
至於考慮到他們和自己長輩、家族的關係,從而網開一麵,那不好意思,如果真的有錦衣衛這麼做了,一經查實,那麼恭喜,那個包庇的錦衣衛中獎了!
若是第一次,直接三十大板,再加上警告處分一次,扣除一年的俸祿。
若是第二次再犯,那麼恭喜,直接被錦衣衛除名,並且這一輩子,都不可以入仕,就算是家裡有通天的關係也沒用,除非坐在龍椅上麵的換了個人,對錦衣衛的態度不同於元祐帝,不然的話,就隻能絕了入仕的念頭。
並且還有一項,那就是永遠不要觸犯律法,就算是觸犯了,那也不要被錦衣衛抓到,一旦被抓住了,那麼恭喜,殺頭流放倒是不至於,但一個充軍,卻是難免的了,你就算是傾家蕩產的打點,也沒有一絲講情麵的餘地,說流放就流放,說充軍就充軍!
不服?不服你就去找元祐帝告狀吧,去禦前哭訴吧!
而且流放充軍的地方不是彆處,乃是北境苦寒之地的邊軍,還是做一個沒有任何品階的小卒子!若有戰事,需要扛著大刀長矛衝鋒陷陣在最前麵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