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布達拉宮就快落成,一座座宮殿也基本上已經完工,耗時數年的建造眼看就要結束。
布達拉宮內,祿東讚和鬆讚乾布說了默嘔招收牧民的事情。
鬆讚乾布聽完祿東讚的講述說道:“現在默嘔手裡有多少牧民了?”
祿東讚思量著說道:“不多,就算這次再招收一千牧民他們手裡也就隻有三千牧民。”
鬆讚乾布琢磨著說道:“看來李正是用心良苦呐。”
祿東讚皺眉說道:“讚普覺得如何?”
鬆讚乾布長歎一口氣說道:“他們要的是吐蕃的孩子,而不是真正的牧民。”
很少見鬆讚乾布怎麼關注吐蕃的事宜,看來鬆讚乾布也不是完全就放棄了吐蕃。
能夠看到這個樣子的讚普,祿東讚心中寬慰了不少。
祿東讚低聲說道:“我們需要做點什麼嗎?”
鬆讚乾布重新閉上眼說道:“難道我們要攔著我們的牧民不去他們的領地嗎?”
說到著話祿東讚也沉默了,眼下牧民之間的矛盾愈發的多。
鬆讚乾布低聲說道:“靜觀其變吧。”
祿東讚站起身雖然不明白鬆讚乾布的心思,但總歸看到讚普能夠關心部族之間的事情了。
走下布達拉宮的時候,祿東讚看到越來越多的吐蕃僧人心中也不免有一陣悲涼,或許將來吐蕃的勇士會越來越少,吐蕃的僧人卻會越來越多。
抬頭看向東方,祿東讚心中想著現在的李正到底在做什麼。
一陣寒冷的季風吹過,不知不覺已經入冬了。
祿東讚收緊自己的衣衫加快腳步走下布達拉宮。
涇陽,一個巨大的鍋爐從鐵匠鋪拖了出來,這個鍋爐比成年男子的身高還要高出一截。
整個鍋爐在陽光下泛著金屬光澤。
李正和李泰遠遠看著大牛和李治等一群書院學子圍著鍋爐忙活。
李泰看著這個鍋爐說道:“這就是稚奴年這些日子以來做出來的成果?”
李正感慨地點頭說道:“晉王殿下為了造出這個東西茶不思飯不想,都快走火入魔了。”
李治從一開始的最基礎的物理作用開始學,在到後來的力的相互作用力的力學開始,在研究動能的轉化。
這期間經曆了三四年。
這個鍋爐還連接著兩三個巨大的齒輪。
隨著鍋爐的點燃,一聲響亮的汽笛聲響起。
汽笛聲非常地尖銳且嘹亮,方圓數米都能聽得到。
鍋爐開始運作,隨著炭火的燃燒鍋爐的煙囪開始吐煙,隨後鍋爐便的齒輪也開始轉了起來。
李治的眼神中都是興奮。
又過了一會兒之後鍋爐的動靜慢慢變小,齒輪也停止了轉動。
一群興奮的學子也冷靜了下來,開始尋找問題所在。
李泰遠遠看著這些說道:“你說這個東西用處到有多大?”
李正咧嘴笑了笑說道:“以後你會知道的。”
鍋爐停止了運作之後,大牛和李治開始拿著圖紙再討論。
看來第一次造出來的鍋爐還是有些問題。
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已經很不錯了。
一陣冷風吹過,關中也到了要入冬的時節了。
李正抬頭看了看陰雲密布的天空說道:“這天氣怕是要下雨。”
李泰也說道:“我在書院的換洗衣服還沒收,就先回去了。”
李正回到家中之後,雨水便落了下來。
雨水中還帶著細小的雪花。
這種雨水很冷,落在臉上還有些刺疼。
李麗質端著一杯熱茶坐在家門口正在教著小兕子寫字。
李治也急匆匆回到了家中。
一進門就看到了李治幽怨的眼神。
李正淡然喝著茶水。
李治湊近繼續用幽怨的目光看著李正。
安靜了好一會熱,李治終於忍不住說道:“你難道就不想說點什麼?”
李正看著外麵的細雨漫漫說道:“天氣入冬了,咱們村子的大棚蔬菜可以準備起來了。”
李治說道:“我要說的事情和天氣無關。”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看了李治一眼說道:“晉王殿下想要說什麼?”
李治把圖紙放在李正麵前說道:“鍋爐有問題,運作了半柱香時間就停了。”
李正長歎一口氣說道:“有句話說得好,失敗乃成功之母,多失敗幾次晉王殿下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李治指著地圖說道:“那你告訴我,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放下手中的茶杯,李正說道:“晉王殿下用來燒鍋爐的炭火可能是火力不足,如果換成煤來燒的話可能效果會更好。”
李治琢磨著說道:“你說的應該也有道理,煤更加地耐燒而且火力更大。”
李正又說道:“一般的煤礦還需要經過粉碎去除雜質之後才好用,不過這個步驟很汙染環境,對人體也不好我這邊還是不建議。”
李治思量著說道:“就算是還一種燃料,煤炭的火力更大,那鍋裡內的壓力也會更大。”
李正稍稍點頭,“那這一次鍋爐問題所在晉王殿下明白了嗎?”
李治看著圖紙說道:“燃燒得不充分導致鍋裡內部壓力不足,一打開氣閥之後鍋內的壓力迅速溢出,鍋內的壓力減弱導致鍋爐停止運作。”
“晉王殿下總結失敗的原因還是挺熟練的。”
李正欣慰地點了點頭。
看著這一幕的李麗質忍著笑意,就差李正說一句孺子可教了。
李治又說道:“如果要換一種燃料,鍋爐內部的還要進行一些改造,鍋爐的氣閥大小也要修改,既然換成了煤,煤在燃燒過程中所產生的熱比炭火更高,鍋爐內壁也還需要加厚,密封也需要加固。”
想玩這些李治苦惱的扶著自己的額頭說道:“這相當於將整個鍋爐推倒重來。”
說完李治再次看向李正。
感受到李治的目光,李正說道:“晉王殿下不要這麼看著我,圖紙是你自己設計的,鍋爐也是你自己讓鐵大做的,失敗了不能都賴我。”
李治說道:“圖紙最關鍵的一部分是你給我的。”
李正歎息道:“那是我根據茶壺而來的靈光一現而已,能夠做出鍋爐全是晉王殿下自己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