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邊境(1 / 1)

宋煦 官笙 1130 字 1個月前

趙煦在與章楶,許將等人談論著水師的事,言談中的大小事,無不關乎於水師的戰略以及相關的‘紹聖新政’的諸多事宜。

‘紹聖新政’比‘王安石變法’的爭議還多,這些爭議,在‘新黨’內部也是分歧巨大,還有不少,是章惇、蔡卞、章楶等人都持談對態度,在趙煦手腕下,或答應,或模糊,或不言語。

這還是在政策層麵,在日後的推行中,爭議必然會隨著事態發展而擴大,章惇,章楶,蔡卞等人的態度,就變得越發重要。

從年前開始,趙煦就在與這些高官們談話,在不斷的施加壓力,堅定他們的決心,以及預防某些事情的發生外加將責任前置。

無疑,軍方是重中之重,比政事堂那幫人還得重視。

趙煦既要對兵部、樞密院加強控製,對‘軍改’過程也要事無巨細的掌握,對各級掌兵的將領,經略更不能有一絲大意。

借著談論‘水師’的事,趙煦再次強調了‘軍改’的重要性以及保持改革進度。

大宋的問題太多,軍政兩界累積幾乎到了頂點,想要改變,王安石的變法,最多修修補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甚至還會激化,促成更多問題。

想要解決,得從根子上下手。

從根子上觸動,那阻力,壓力,就是不可想象的。

樞密院,兵部麵臨的壓力,是趙煦這個決策者不能完全體會的,遲疑甚至是退縮都可以理解。

理解歸理解,趙煦不允許改革遲疑,必須要堅定的進行下去,而且還要保持速度。

在金明池走了一圈,在漫步回皇城的路上,趙煦如同尋常漢子,揣著手,張嘴之間就是白氣,道:“今年朕計劃著,要去各處走走看看,各路,以及海軍,朕都想親眼看一看。”

許將聽著,倒是不意外,趙煦早就說過,稍稍頓了頓,道:“官家出京巡視,不知要帶什麼人,什麼護衛?”

現在大宋是紛紛亂亂,四處匪亂如火,皇帝出宮,必然要帶足夠的軍隊護衛。

其中不可言說的是,裁剪軍隊,在禁軍、廂軍等中怨聲極大,要是有人搞出嘩變,危及君上,那可就是天地震動,風雲變色了。

趙煦瞥了他一眼,道:“這個暫且不說。”

許將一怔,明顯感覺到趙煦似乎話裡有話。

章楶倒是想到了另一層,官家出京,京裡怎麼辦?

兩人想到更多,朝局錯綜複雜,沒有官家坐鎮,會怎麼樣?

走了幾步,許將收拾情緒,道:“官家,遼人那邊有異動,在河東路,似乎有軍隊集合的跡象。”

趙煦嗯了一聲,道:“擎天衛,皇城司那邊也有消息。”

蕭天成的人頭被送了回去,遼國自認會憤怒。自詡天朝上國,大宋這麼做,遼國定然‘震怒’。

在河東路邊境集合軍隊,趙煦並不意外。問題在於,遼國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真的有決心,有能力與大宋這邊再打一場嗎?

許將道:“臣認為,遼國在這個時候集合軍隊,不過是虛張聲勢,待等冬去解凍,少說還有四五個月。”

不是不得已,沒人會在大冬天開戰,河東路又多寨壘,不能速戰速決的情形下,根本打不起來。

遼國,隻是一種虛張聲勢,宣泄憤怒。

趙煦也是這麼判斷的,踱著步子,道:“還是不能大意,讓種建中嚴加戒備,必要的時候,可以先發製人。對於遼國境內叛軍的支持,要加大力度,不能讓遼國騰出手來。”

許將跟在趙煦身側,道:“是。遼國這邊,暫且威脅不大。靈州府那邊,折可適做了一些試探性進攻,夏人龜縮不出。官家的斥責詔書已經發過去,李乾順還沒有動靜。”

“哼,”

趙煦冷笑一聲,道:“李乾順還抱有幻想,不著急,等時機成熟了,再收拾他。說說吐蕃那邊。”

遼國是虛張聲勢,李夏龜縮不出,那所謂的‘三國伐宋’的聯盟,就剩下吐蕃了。

許將道:“呂惠卿經略成都府路,目前正在整肅軍隊,對於吐蕃各部加強監控,他曾給兵部與樞密院來信,說是會主動出擊。根據他的探查,吐蕃分裂嚴重,與李夏時孟時戰。李夏而龜縮不敢出,吐蕃孤立無援,他認為,針對青塘地區的吐蕃,出手勝戰會很容易,隻是後續處理會比較困難。青塘遠離中原,地廣人稀,吐蕃經營多年,即便收複,想要長久,朝廷要耗費的人力物力不可想象。並且還需要大軍駐紮,長期鏖戰……”

長期鏖戰。

這種事,以大宋目前專注於改革的既定國策,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章楶接話,道:“官家,臣認為,討伐青塘吐蕃,還需要李夏協助,可下旨,命李乾順從軍,從側麵進攻,並且一直保持高壓太深厚,轉移我們的壓力。”

許將一怔,看向章楶,道:“李乾順不會輕易答應吧?另外,若是李乾順借機擴張,也不利於對李夏的削弱。”

李夏的建立,幾乎是南征北戰,對宋,對遼,對吐蕃,是硬生生打出來的,不少地盤,原本屬於吐蕃。

章楶道:“不管是李夏,還是吐蕃,國力都遠弱於我大宋,遼國遠水救不了近火,吐蕃孤立無援,哪怕與李夏媾和也不足,趁此機會,可以好好敲打李夏,不止與吐蕃,與遼,李夏的位置也很重要。”

許將聽懂了,神情沉吟。

趙煦揣著手,道:“朕認為可以。李乾順那邊不老實不意外,但要敲打的他老實,折可適的動作可以大一點,這一次,不是上書謝罪那麼簡單了,伐吐蕃,他要隨軍,歸呂惠卿調遣,他要是不同意,讓折可適給我圍了興慶府!”

許將抬起頭,看著趙煦道:“臣認為可以,遼國要在河東路集合大軍,又要防備國內叛軍。再想救援興慶府,就心有餘力不足,鞭長莫及。”

趙煦腳下踩著雪,一步一吱呀,道:“遼國那邊肯定會興師問罪,不必理會,我們要求互市,在互市的基礎上,談其他東西。”

“臣等領旨。”章楶,許將齊齊抬手。

說起來,事情有些古怪。互市,一直是北方勢力對中原王朝的要求,而中原王朝一直對北方勢力進行嚴厲封鎖。

現在調轉個頭,中原王朝要求互市,遼國倒是諱莫如深,不肯同意。

/txt/120880/

。書趣閣_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