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了曆史的兩代帝王父子,在長安城外,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第一次正麵交鋒。
兩代帝王,新舊交替,卻留下了許多曆史遺留問題。
在李隆基不知情的情況下,李亨擅自稱帝,換了和平年代,李亨必被天下人口誅筆伐,視為大逆之舉。
可是微妙之處在於,安祿山攻陷關中前,李隆基這位真正的帝王帶著皇子公主跑了,扔下了關中和長安的百姓飽受戰火荼毒,為了活命,這位太平天子什麼都顧不上了。
而李亨,儘管在平叛之戰中並無建樹,可他至少沒逃,在靈州指揮朔方軍與叛軍零星交戰,最後與安西軍的南北夾擊戰略以及潼關決戰,朔方軍都有參與,哪怕朔方軍乾得不怎麼光彩,可他至少乾了。
兩代帝王一比較,天下士子和百姓的心情就有些複雜了。
真正的天子跑了,李亨在靈州倉促稱帝看起來卻沒有那麼大逆不道,在很多人眼裡,李亨是臨危受命,他在力挽狂瀾,稱帝隻是讓關中和朔方地區有一個完整的朝廷,用以指揮大唐的軍隊與叛軍交戰。
在這樣的前提和情勢下,再加上李亨原本就當了二十多年的皇太子,於是李亨擅自稱帝的大逆之舉竟輕易地被臣民原諒了,就連朝堂裡最重禮製的朝臣們也無法指責他不對。
老皇帝跑到蜀中避難,天下群龍無首,總不能坐以待斃,我們擁戴太子即位為新君,有何不對?
除了沒有傳位詔書,一切都沒問題。
大唐的臣民對皇帝的包容度其實是很高的,李世民弑兄殺弟證道,臣民雖一片罵聲,最後也還是接受了,李隆基登基也是率兵闖宮,踏著滿地鮮血走向皇位,有這兩位帝王珠玉在前,李亨的登基相比之下簡直是和風細雨吹麵不寒了。
李唐皇室的胡人血統讓皇位的交替更像養蠱,信奉的是弱肉強食,誰能把弱的那個吃掉,誰就是當之無愧的強者。
算起來的話,李隆基與李亨的皇位交接簡直是難得和諧的場麵,和諧得連朝臣們都有些不適應,眼巴巴地盯著兩位帝王的交鋒,心裡都在暗搓搓的期盼他們當場抄刀互砍……
勢不如人,李隆基縱是開創盛世的君主,在情勢麵前隻能選擇妥協。
回到長安之前,李隆基已派人打探清楚,接管長安城防務的是安西軍,而接管宮闈的是朔方軍。
木已成舟,李亨已是事實上的大唐天子,李隆基如果再不識相的話,他相信李亨有能力把他這個太上皇變成死太上皇,過不了幾天他就會突然暴斃於宮中。
“罷了,李亨,你好自為之,天子不是那麼好當的,尤其是你。”李隆基歎了口氣,目光飛快在李亨身後的人群中搜索,看到身穿紫袍的顧青站在人群中,李隆基的眼中閃過一抹複雜之色。
李亨微笑,躬身道:“朕護送太上皇回宮。”
李隆基沉聲道:“朕還是住興慶宮嗎?”
“是,朕已命人將興慶宮清掃乾淨,太上皇老了,該頤養天年了。”
李隆基又問道:“你住哪裡?”
“應朝臣所請,朕住太極宮,與太上皇相隔不遠,朕可隨時入興慶宮給太上皇問安請益。”
看著麵前這個自信且沉穩的兒子,再也不複當年唯唯諾諾如履薄冰的模樣,如今的他已是天子,不再是太子,李隆基心頭五味雜陳。
一切真的不一樣了。
“李亨,朕住進興慶宮後,還能出宮嗎?”李隆基沉聲問道。
李亨微笑道:“當然能出宮,太上皇不必多慮,朕會好好侍奉太上皇,讓您安享晚年。”
李隆基臉上忽然浮起一絲古怪的笑意:“你啊,嗬嗬,還是嫩了點兒,朕之幸也,卻是社稷之不幸也。”
懶懶地揮了揮手,李隆基絲毫沒有與群臣招呼的興趣,這些人已不再是他的臣子,而是李亨的臣子。
“回興慶宮吧,朕累了。”
說完李隆基拂袖轉身,走進了車輦。
李亨與群臣紛紛避讓一旁,讓車輦入城。
熙攘的人群裡,顧青隨著群臣緩步慢行,心中有些無聊,隻想趕快結束這一切,然後回到自己家補個回籠覺。
走了沒幾步,顧青忽然被人叫住,回頭一看,卻見高力士站在道路旁含笑注視著他。
故人相見,今非昔比,顧青心情複雜地上前行了一禮。
“高將軍,蜀中一彆,久違了。”
高力士的表情更複雜,打量顧青許久,幽幽歎道:“終非池中之物,風雲際會便化龍。顧公爺,彆無恙乎?”
顧青也在打量他,高力士蒼老了許多,當初顧青率軍救楊玉環時,高力士還算健壯矍鑠,可如今再見,他已是白發蒼蒼,身形佝僂了許多,眼睛一片渾濁,像籠罩了一層永遠散不去的濃霧。
“高將軍,您老了許多,這兩年辛苦您了。”顧青歎道。
高力士眼眶一紅,急忙忍住,強笑道:“侍奉陛下是老奴的本分,談何辛苦。倒是顧公爺,這兩年風華愈茂,與當年那位剛從蜀中山村走出來的少年完全不同了。”
顧青聽出高力士話中有話,不由苦笑道:“高將軍有話直說,太上皇對臣有知遇栽培之恩,臣一直感念在心,不敢或忘。”
高力士擦了擦淚,淚中帶笑道:“顧公爺能說出這句話,可見不忘君臣舊情,也不枉陛下對公爺的信任。老奴奉陛下旨意,請顧公爺赴興慶宮花萼樓,陛下設宴相待。”
顧青笑道:“臣這就去,高將軍,請。”
高力士連道不敢,二人謙讓一番後,同乘上顧青的馬車,悠悠地朝興慶宮行去。
…………
興慶宮,花萼樓。
久違的殿宇樓閣,久違的滿堂盛宴,隻是殿內少了鶯歌漫舞,也沒有了歡聲笑語。
當年在這座花萼樓內,安祿山跳胡旋舞,李隆基長發披散鼓以和之,楊玉環高坐明堂恣意歡笑,大唐盛世在那一刻達到古往今來前所未有的巔峰。
從那一刻以後,盛世急轉直下,跌落深淵。
史學家以安史之亂為大唐盛世的轉折點,但是在文人的眼裡,轉折點應是花萼樓內安祿山的那支胡旋舞,一曲舞罷,盛世傾頹。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以一舞為終曲,或許更符合文人心中浪漫的情懷。
時隔數年,物是人非。
顧青不是獨自入的興慶宮,他帶了兵馬。
除了親衛,他還帶了兩千安西將士。
李隆基與李亨不同,李亨大半生都活在他父皇的陰影下,以至於當了皇帝後,性子仍有些懦弱優柔,但李隆基不一樣,他是殺伐果斷的帝王,麵對敵人時李隆基狠得下心,所以顧青不敢大意,他擔心李隆基剛回長安就橫下心除掉他這個權臣,搞一出廊下埋伏刀斧手的狗血橋段。
兩千安西軍將士在花萼樓外停住,排成隊列整齊地靜立。
顧青除劍脫履入殿,麵朝殿內的李隆基行禮:“臣顧青,拜見太上皇陛下。”
李隆基坐在殿內,目光冰冷地盯著他,寒聲道:“顧青,爾帶兵入宮,是向朕炫耀兵威麼?”
顧青惶恐地道:“臣不敢,長安甫定,市井與宮闈之中仍有殘敵未肅清,臣不久前在城外大營亦被不明來曆的兵馬襲營,為小心起見,臣不得不帶兵馬護侍左右,普天之下,兵馬皆是天子王師,臣絕不敢炫耀兵威。”
李隆基冷冷一哼,但也無法再說什麼。理由很充足,彼此明知是假話,卻也隻能當真話聽,這就是時勢。
殿內空蕩蕩的,隻有李隆基和顧青二人,顯然李隆基是特意召見顧青。
顧青打起十二萬分小心,神情恭謹地立於殿內,眼睛耳朵時刻注意著周圍的動靜。
對李隆基,顧青的戒備心理特彆重,他知道這位帝王年老後雖說昏庸糊塗,但他發起狠來也非常殘酷無情,廊下埋伏刀斧手這種狗血事說不定他真會乾。
李隆基吩咐宦官上酒菜,君臣二人相隔十來步,各自飲酒用宴。
酒菜剛端上來,李隆基便端杯朝顧青一舉,似笑非笑道:“朕已非天子,你我不必講君臣禮法,朕先敬你一杯。”
顧青惶恐起身,彎腰恭敬地道:“臣不敢當,臣為太上皇壽。”
說完顧青仰頭滿飲,還朝李隆基亮了一下杯底。
轉身回座的那一刹,顧青飛快張嘴,含在嘴裡的酒全吐在自己的袍袖上了。
入宮的時候他便打定了主意,今日宮宴的酒菜他一口都不能入腹,萬一裡麵下了毒,自己可就死得冤了。
李隆基也飲了半盞酒,擱下酒盞歎道:“兩年以前,還是在這座花萼樓裡,朕仍是太平天子,終日與娘子歌舞飲酒為樂,那時的大唐國庫充盈,朝野清明,人人皆頌盛世氣象,沒想到短短兩年時光,盛世便傾塌了,今日再回此樓,當年的一切仿佛做了一場大夢……”
顧青抿唇沒吱聲兒,心中卻冷笑。
“朝野清明”,“盛世氣象”,你怕是真的在做夢。
從開元二十九年開始,大唐的所謂盛世已見亂象,盛世隻存在於朝堂君臣士大夫之中,地主豪強對百姓的土地巧取豪奪,圈占田地無數,許多失地百姓已淪為農奴,或是攜家帶口背井離鄉成了難民。
朝堂貪汙成風,人浮於事,朝臣隻知阿諛奉承,對君王一片歌功頌德,偌大的朝堂竟無一人敢說真話。
“盛世”?你以為的盛世罷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