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彆人獻給他的。”
上官子越得了誇獎,勾唇而笑:“我在風月國,看到了十來個金色頭發碧色眼珠的人。
他們衣著奇怪,行為大膽,還說著一種讓人聽不懂的語言。
不過,風月國的那位逍遙王應該能聽得懂一些,十二月初的時候,秦天在他的陪同下,接見了那群金發碧眼的人。
那顆夜明珠,就是他們獻給秦天的。”
“風月國的逍遙王……你是說秦致遠?
之前二哥去風月國,還跟他相處過一陣呢,人挺好的。”
暖寶說著,又話鋒一轉,試探道:“可那家夥不是個閒散王爺嗎?
聽說他除了吃喝玩樂納美妾外,就沒什麼本事兒了,一天天的也不乾正經事情。
至於那群金發碧眼的人,會不會……會不會是大海另一邊的人?”
說完,暖寶又胡扯了起來:“以前我看過一本書。
不記得是什麼書了,也不記得在哪裡看到的,反正裡頭就有描寫過這種金發碧眼的人。
他們生活在海的另一邊,不僅容貌和語言與我們不同,就連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還有文化等等,與我們都有很大的差異。
書裡……書裡好像管他們叫洋人?他們的語言和文字,就叫洋文。
也不知阿越你看到的那群人是不是洋人,如果是的話,秦致遠還會洋文呢?
嗬嗬,那可真稀奇!”
“來,喝杯茶。”
上官子越見暖寶說了這麼多話,十分貼心地去倒了一杯茶過來。
待暖寶接過茶杯後,才道:“你看的那本書,應該是《四海遊記》,靈劍山莊的書房裡有。
那本書我曾經也看過,裡麵不僅記載了四國各地的風景與人文習俗,更寫了大海另一端的模樣兒。
四國之外還有國,除了我們,這世上還有很多不同的人。
有的人肌膚勝雪,金發碧眼,有的人黑如墨塊,入夜以後點上燈都很難看得到他們。
不過,那本書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曆史了,聽說是祖輩無意中得到的,看了以後覺得稀奇,就一直傳了下來。
但看過那本書的人,大多都覺得裡麵有關於四國之外的內容,是作者杜撰的。
大海一望無際,誰知道另一邊是什麼?就算那邊真的有人,作者是如何得知的,又是如何回來寫了這一本書?”
“原來是《四海遊記》啊……”
暖寶不過是一通胡扯,沒曾想還真有這樣的書。
這不巧了嘛,剛好對上了!
於是,她有些不好意思道:“當時看的時候,就覺得裡頭的內容很新奇,所以特地記了一個大概。
但平時看的書實在太多了,具體是什麼書,在哪裡看的,我還真有點記不清。
不過你今天提醒我以後,我一定會記得的,這可是本好書啊!”
說完,才又道:“初看書中的內容時,確實有種天方夜譚的感覺。
可仔細想想,我們沒有見過的,不代表就不存在啊,也有可能是我們見識少,去過的地方還不夠多。
正如大家夥兒所說,大海一望無際,誰知道另一邊有什麼?
嗯……是啊,誰知道呢?既然不知道,又怎麼能斷定《四海遊記》的作者是在杜撰?
萬一人家曾不懼海上凶險,曾順著大海漂到了海的另一邊,經曆了前所未有的精彩呢?
你這一次看到的那群金發碧眼的人,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雖說這個證明晚來了幾百年,可金發碧眼的人,確實存在啊!”
“是啊,確實存在。”
上官子越點頭,神色也變得嚴肅了幾分:“洋人,洋文……
倘若他們真的來自海的另一邊,那我們可就得小心了。”
暖寶垂眸不語,她知道上官子越的意思。
倘若那些洋人真是來自海的另一端,那他們是怎麼過來的?又為何要去風月國?
他們為什麼要給風月國獻上如此寶貝的夜明珠?秦致遠,又是如何學會的洋文?
秦天將他們當成座上賓,究竟有什麼目的?
他是十二月初才見到的洋人,可秦致遠卻能跟洋人流利溝通,這是不是意味著,風月國早就找到了那些洋人,並且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聯係了?
對於第一次見到洋人的上官子越來說,他心中有太多的疑惑,也有太多的擔憂。
暖寶雖然知道海的另一端有什麼,也知道秦致遠為什麼會洋文,但她總不能直接跟上官子越說明。
說什麼呢?
說她和秦致遠都是從幾百年或者幾千年以後的地方來的?
那個地方,四國其實隻是一個國,海的另一邊還有很多很多的國。
那個地方,交通便利,科技發達,還有一種像鳥兒一樣的東西,可以載著人飛,一個晚上就能漂洋過海。
那個地方,隨處可見那些金發碧眼的人,但凡上過學的,都會說鳥語……哦不,是洋文。
所以,洋文那東西,不僅秦致遠會,她也會啊!
但這種事情,她能說嗎?
沒法說。
就算要通過忽悠人的法子去透露點什麼信息,這時候也不合適。
畢竟,她現在也是一個‘剛剛’得知,這世上真的有洋人這種物種存在。
“你這次突然回來過年,就是為了那群洋人吧?”
沉默了一會兒,暖寶抬頭看向上官子越:“你覺得那群洋人跟秦天有交易,會對咱們不利。
所以,便趁著過年的時候回來,好將消息帶給我們。”
“嗯,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不是全部。”
上官子越看著暖寶,說道:“秦天是一個很有野心,且極其看重利益的人。
無利可圖的事情,他絕對不會做。
雖說那群洋人已經給他獻上了夜明珠,可那一顆夜明珠,對秦天來說,遠遠不夠。
所以我猜測,他應該是想跟洋人勾結,得到更大的利益。”
說罷,上官子越又道:“風月國那邊,我已經派人盯著了,暫時出不了亂子。
可這些洋人,到底是第一次出現在四國的土地上,我怕在信裡說不清楚,就趕了回來。
想著,親口跟你們說的話,應該能讓你們接受得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