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這時刊涉及複社,那些士子要詢問張溥,有個叫周鐘的專程去了一趟太倉,那張溥同意將複社時文刊出,也答應寫創刊詞,但他說不能用複社給時刊取名。”
何仙崖擱下了茶杯,用衣袖擦了一下嘴邊的茶水。
龐雨想了一下,朝廷之上山雨欲來,若是阮大铖等人說的是真的,這個張溥當然不會一無所覺,不用複社的名號更穩妥一些。
還有便是這時刊有些新奇,張溥大概也是準備看看效果如何再說。
據龐雨近期的打聽,明代除了邸報之外,民間報紙集中在京師,在安慶碼頭上收集到的就有兩三個報頭,以《京報》為最多,也是民間的報房所發,但主要都是選登的朝廷旨意、官員任免等等,沒有脫離邸報的範圍。
江南地區有一些小報,但發行範圍很小,像這樣用時文作報紙的,此時還沒見過,所以張溥謹慎一些也可以理解。
“看張溥一個無官無職的書生,費儘力氣鬨騰出那麼大一個文社出來,必定是一個好名聲的人,這報紙對他有實在好處。
如此隻要安坐家中,便可將他所做時文遍布天下,還不用他出錢。”
龐雨笑笑道,“不用複社名號倒也無妨,作者署名處加一個複社某某就行了,都是枝節問題。
是否在複社中號召訂閱,由各地複社成員發售,這才是最要緊的,隻有張溥有這個號召力,若是沒有這一點,這報刊就缺少渠道,辦出來就沒有意義。”
“此事他也同意了,讓南京的社友去辦,小人離開南京之前,複社社集之時都在談論此事。
方公子、吳應箕他們已經在往各地寫信,告知複社相熟的社友,讓他們準備此事。”
龐雨有些興奮的搓搓手,忍不住站起來走了兩圈,“複社士子數千人遍布天下,運河上有貨有船的不少,大江、運河碼頭上有商鋪的也不少,如此報刊發行的成本最低,報紙到了當地,又要靠這幫人發散給當地士子,很快就能行遍大明,這個網絡必不可少。”
龐丁陪在一旁,見龐雨難得的這麼興奮,忍不住問道,“少爺你這時刊行遍大明有何用處?”
“咱們大明朝,有錢人都在讀書人裡麵,以後自然有用。”
龐丁對何仙崖問道,“那這時刊每月要用多少銀子?”
“若是在南京印刷,價錢更便宜,南京書坊極多,印刷效果也最好,唯有刻版稍貴。
若是在南京刻板,是按葉算的,每葉計銀一錢一分,每葉不過一錢二三分銀子,刷銀每千葉用銀二錢,隻有紙張規製尚未談定,方以智說每張至少要用六頁的呈文紙,但具體做多少,由二哥來定。”
龐雨哈哈笑了兩聲,“六頁哪裡夠,我自然要大一些的,但無論是何種呈文紙,也不會太貴,由此看來,報紙本身並不貴,最貴的是發售的人工,有了複社這個渠道,咱們主要是負責排版、印製和發貨。”
何仙崖看龐雨高興,也湊趣的道,“與二哥你預料的不同,他們對排版沒有任何提議,二哥交代的三種排版法子沒有跟他們談過。”
龐雨略有些愕然,按照他與方以智的初步商議,留出一半的版麵刊登時論,其他版麵內容由龐雨自行安排,來到這大明朝之後,時刊是少有的辦得順利的事情,龐雨感覺自己的運道正在好轉。
“他們連時刊長什麼樣子也不知道,自然不會在意排版,讓我自己排,那就更方便。
第一期的頭版,必須用張溥的創刊詞,用來聚攏複社人氣,這開創階段,頭版都要用複社的時文,用社裡有名的人的文章,其他版麵也要有一半給複社。
用了文章的,都給他們稿費。”
“那少爺剩下一半來登啥?”
“找一些守信重義的故事,古人的事情,讀書人知道的事情。
加上複社的名頭,讀者看久了,就讓這個報紙的形象顯得可信,另外剩下的版麵,登些神鬼故事,再連載一個小說。”
兩人同時奇怪的道,“何謂連載?”
“就是一次不登完,分成好多期。”
龐雨閉眼道,“有個人就靠這個辦起一個大報。”
龐丁懷疑的問道,“少爺你有啥小說好登的?”
龐雨自信的道,“蜀山奇俠傳,保準他們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