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初,負責AI係統研發的許紅兵,也就是鞏衛的授業恩師,被調來負責殲40智能平台,看到陳皓給出這個模板,一度還特彆不理解。
甚至,提出反對意見!
空軍最頂尖的戰機,是用來對敵作戰的。
弄成這麽可愛的形象乾嘛?
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
還有!
以前在研發中心,開發的AI係統,不是叫小A嗎?
為什麽殲40平台改成小星了?
總之,就很奇怪。
當時陳皓反問,AI係統用哪一個形象丶名字,對殲40性能會有影響嗎?
反正他堅持拍板,誰反對也沒有用。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個叫小星的卡通形象,眉宇間跟夏輕墨很相像,但又不完全一樣。
「小星,啟動係統。」陳皓下令。
「是!」
AI係統回應。
瞬間,駕駛艙儀器紛紛亮起,而陳皓穿的特製太空衣,頭盔內呈現全息視野。
這就是未來很多年,全球最強的空天戰機!
全息係統!
AI操作平台!
完全是未來技術的結合。
此刻。
整個試飛站場景,以虛擬模式呈現在,宇航頭盔視野之中。
他的意思鎖定跑道:「準備試飛。」
AI立刻響應。
戰機從機庫緩緩滑出,各種提示也隨之出現。
『啟動核反應堆!』
『動力裝置運行正常!』
『交感神經控製係統正常!』
『連接北鬥定位係統!』
『連接量子通訊係統!』
『是否起飛?』
起飛!
其實不需要說。
用嘴說是一種習慣,殲40操縱是通過交感神經,在頭盔內虛擬場景指揮,也可以理解成……意念控製!
AI係統丶虛擬實境丶意識交互,一係列未來科技融為一體。
這,就是殲40!
北美烏拉諾斯項目成功了?
那隻是讓北美有了,初步的太空戰能力。
就飛行器而言……
跟殲40不在一個級彆!
就好比,三十年前的阿波羅登月,跟華夏剛完成的登月,技術層麵完全不一樣。
北美有AI係統嗎?
有虛擬實境嗎?
有交感神經指揮技術嗎?
都沒有!
手動控製,極其落後。
無論反應速度,還是智慧化作戰體係,都比殲40弱了無數倍。
跑道上。
殲40開始啟動加速。
下一刻,AI跟地麵塔台自動連接,根本不需要陳皓用嘴說,直接給出試飛數據。
『滑行距離115米!』
『升空!'
塔台控製室裡,以王將軍為首的眾人,瞬間驚得目瞪口呆。
殲22最短起飛距離190米。
已經很離譜了好吧?
可……
在殲40麵前完全不夠看!
「大力出奇跡……」一位飛控專家苦笑。
一個是燃油。
一個是核動力。
能比?
升空後僅僅幾秒內,音障雲出現在機體外。
如此加速……
同樣非殲22所能比擬!
「大氣層內性能測試。」陳皓說道。
幸好!
注射基因製劑後,體能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駕駛殲40的專用太空衣,融入了最先進的抗荷技術,在進行大過載機動時,飛行員不至於陷入昏迷,否則……即便體質增強,也扛不住過載。
速度在增加。
不斷加速!
「巡航速度2.8馬赫!」
「3.5馬赫!」
「4.2馬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