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令我們很多人沒想到的是,關鍵時刻,我們的皇帝陛下竟然選擇與大夏聯手共擊金國。”
“所以呀,今天突然聽到蕭大將軍協同大夏將士大敗金國軍隊,老朽激動的差點老淚縱橫。”說到此處,老人聲音哽咽,竟真忍不住抹了把淚“想到原來我們的皇帝陛下、我們的將士一直記掛他們子民與國家的安危,想到,我們這些尋常老百姓又可以安安穩穩過日子,終於不用再每日提心吊膽地活著了。”
聽到這些平平淡淡的傾訴,尹雲樓漸漸沉默了,並入了神。
常青曾遭受的苦難他未親生經曆過,所以每當聽人提及常青舊痛,他能夠理解,但卻無法感同身受體會身在那個時代下的絕望與苦痛。身為常青的一份子,於這一點上他有愧。
可是,他卻見證過生在太平中常青的樣子——
他漂泊在外的十幾中,孤身遊走在這人世間,目睹過很多個平凡人家——
豔陽裡,百姓笑語晏晏,勞作在田間;日暮下,孩童橫笛,放牧歸來;月下,親友圍坐一團,卸下一天疲累共進晚餐;還有午後的庭院裡,老人安詳地躺在搖椅上,慢悠悠地搖著蒲扇,孫子孫女在一旁嬉笑玩耍……
這些都是普通而又平凡的場景,但它們又有種歲月靜好的魔力,總是讓人心頭沒來由的暖。
他非他們中的一員,他也未感受過那些場景裡的安寧與溫暖,可他心底就是覺得,這些場景該永駐常青,不該被其它惡的勢力打破。
在他心底,他一直有一個願想,自己很小就沒有了父母、沒有了家,沒有感受到家所給予的溫情,但是他們不能沒有,他希望常青千千萬萬的子民都能夠‘有人可倚,有家可回,有根可歸’。
老人依舊沉浸在他的感慨之中。
凝望風雪,老人蒼老的眼睛流露出深深的悲痛“……他是位好皇帝,惠武帝征戰沙場用汗血為我們百姓打下太平盛世,而他也未辜負先帝和天下百姓,為我們守住了這份太平。”
聞此歎息,尹雲樓神色微微一怔。
心中瞬間湧現一股無法言說的悵惋與無奈,甚至是一股深深的悲愴。
世人皆知,先帝禦駕親征為天下殺出一個太平盛世,可卻不知他因一己之私滅忠臣滿門,更險些於二十多年後讓常青千千萬萬子民為他陪葬。
世人隻知,尹禛賢聖仁德,可卻不知他因己之私情,聯合亂臣造反逼宮,亦不知如今常青大夏金國之格局皆由他一手造就。
上官家族被抹去了痕跡,世人隻知先帝之功績;常青大夏一戰取勝金國,世人隻知是當今聖上之功,卻不知那是三十萬將士冒死違抗聖命自己的選擇。
高位者的功績永遠被高高舉起,為世人銘記,身處在底層裡的良臣名將隻能寂然於曆史的塵埃之中。
這樣的巨大反差,著實令人深深震撼!
“……年輕人,身為男子漢大丈夫應懷揣遠大抱負,建功立業,為自己,也為天下百姓,不苛求你們如先皇與聖上那樣建立豐功偉績,但切莫學我們那遊手好閒的靖王殿下。”
提及那人,老人忍不住一陣惋惜“咱那靖王殿下幼年時,名臣大儒皆揚言此子為政以德,有治國大才,日後若為政,定可成就一番驚世偉業,卻不想長大後隻想遊跡江湖,也不願入朝為官為國家與百姓做事,如今呀,也隻能泯然眾人,做一個富貴閒散人。”
是的,這位少年天才,曾驚豔整個常青,在老百姓眼中,如若他不曾自私,順應先皇之意登基為帝,應當就不會發生後來的先後兩次常青出征大夏之事,也就不會有那些無謂的死傷離彆。
尹雲樓神色一動,但平靜的麵容並未起絲毫波瀾,世人對他的誤解,他早已習以為常,亦不甚在意。
隻是腦海裡卻細細想起世人眼中的那個靖王——
不問朝政,整日流連於江湖之中,癡迷武功,日子過的無拘又逍遙。
可這樣的日子卻是他實實在在所向往的。
若非沒有二十年前那一夜宮變,先皇先後不曾離世,他們也同意自己浪跡江湖,皇位由大哥尹禛接手,那自己一定會選擇這樣的日子吧。
無憂無慮,身後沒有後顧之憂,隻有父皇母後與大哥,自己隻管縱情江湖與山野,玩累了就回皇宮裡的家。
他越想越神往,可最終隻剩下嘴角浮起的一抹自嘲的笑。
他這半生注定了要負重累累。
人,行至他這個年紀,當初的激情與熱血早已磨滅了不見蹤跡,一切都已結束,負擔全部卸下,再回首望向歸來處,卻發現一身輕的自己竟悵然若失,迷茫無度。
而今也隻剩下,對一個人的思念,在牽引著他繼續往前。
許久,他都未再出聲。
老人也不再絮叨,心中的愉快與煩悶傾吐出來,恍然一身輕,於是心情大好。
轉頭又看向尹雲樓,笑說“年輕人,剛才的曲子不錯,再來一首。”
他微笑應下,垂首仔細拿出玉笛,雙手橫笛,再次吹奏起那支曲子。
風雪依舊,馬車慢悠悠的行駛,發出吱呀呀聲響,笛聲宛轉,在靜謐的雪地中織就一片安寧。
“不管怎樣,常青總算平安度過此劫,不再承受外敵的威脅。隻希望呀,百姓們都能安居樂業,將士們不再流血。”聽著曲子,老人忽而再次感慨。
凝望漫天飛雪,蒼老的眼睛中藏儘了故事,輕輕喟歎“也希望,不再有天涯悲客盼相聚、空山暮雪等歸人。”
吹奏曲子的尹雲樓,聽到這句歎息,心下一片寧靜。
或許吧,國無戰事,百姓安居樂業,將士卸甲歸鄉,四海內不再有離鄉悲客,暮雪中不再有翹首以盼的身影。
想到這些,他心中不覺舒展,於是沉寂深邃的眼眸便映上了點點笑意,口中笛音也愈加悠揚。
風雪之中,老人祥和的聲音又響起。
“這曲子好聽!悠揚,靜謐,有種國泰民安的祥和之意,讓人心頭沒來由的安寧。”
老人問“年輕人,這曲子可有名字?”
一曲終,尹雲樓望著手裡玉笛,想了想“應該是沒有。”
這曲子是湘兒所創,卻一直未聽她說起曲子的名,那當是還未來得及取。
“‘燈火闌珊’如何?”老人忽然破口而出,並聯想到“天上繁星爍爍,天下萬家燈火通明,這是國泰民安最好的象征。”
尹雲樓倏爾一笑,由衷讚歎“好名字。”
而他腦海想到的是——
春日裡那個夜晚,他與蕭湘一同坐在皇宮裡的登月閣中,頭頂是皓月,腳下是永興城的萬家燈火。姑娘扒在欄杆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那片燈火,眼神中是無限向往。
如果可以,他真希望,往後餘生為她撐起一盞燈,一盞屬於他們自己的燈。
雪花吹拂在臉上,剛強了半生的人,在這一刻落下了淚,他忍不住再次執起玉笛。
——
遠山,暮雪,載滿風雪的馬車緩緩前行,又一曲笛音翩然而起,吹笛之人哀而不傷地吟笛而歌,聽曲之人揚鞭驅馬沉醉於曲意。
風停了,雪大了。
今年又多了許許多多的返鄉之人,戰事告捷,屋簷下又多了盼歸的身影,但好在這是一場有終點的等待。
他們預計著,雪化之時,將士們便該到家了。想著,今年的除夕夜,一定會很熱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