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113【投資不如炒房,大眾電影周刊】(1 / 1)

第113章 113【投資不如炒房,大眾電影周刊】

張漫玉的身上,其實有一種惹人憐憫的柔弱感,這點從《旺角卡門》中出演的女主阿娥,就能看出一二來。

到後來出演的《人在紐約》《甜蜜蜜》,張漫玉身上始終都有一種我見猶憐的既視感,馬嘉旗這個高位截癱的女主,由張漫玉這樣柔弱形象來出演,可能更有震撼感。

不過具體怎麽拍,李藝書也不知道,他現在手頭上還有兩部等著上映的片子,還有跟邱福生合作的《中央車站》。

可以說項目太多了,整的他這一年來都沒怎麽好好休息過。

不過李藝書也是樂在其中的,本身現在就因為身體年輕的關係,精神很充沛,加上又有太多的「創作」欲望,導致他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電影當中。

但這也忽略了休息跟享受!

現在這年頭的娛樂方式,除了網際網路沒有外,可不比未來少啊,平民點的就是夜總會丶酒吧之類的場所消遣消遣,高端點的就是打打高爾夫丶去看看馬賽丶參加遊艇派對……

說起來還沒看過馬賽呢。

又聊了一會兒。

張漫玉臨彆前說道:「李導,麻煩您了,我回去後就好好地體驗體驗。」

李藝書尷尬道:「呃,這個倒也不必體驗,你要真想體驗,就去找找看有沒有這類因為車禍不幸高位截癱的年輕姑娘,給她們一點鼓勵。」

「好的李導。」張漫玉點了點頭。

等送彆張漫玉後,李藝書直接對著霍文熙道:「明天有空嗎?」

「啊?有的老板。」霍文熙臉一紅,終於要來了麽。

李藝書道:「明天陪我去看看馬賽,順便帶我逛一逛港島。說起來,幾次來香江,還都沒怎麽好好的玩過呢。」

「好的老板。」

霍文熙臉上露出失望之色,她還以為終於輪到自己了呢。

「對了。」

李藝書沒注意到霍文熙臉上的失望,反而是問道:「薑工那邊研發的怎麽樣了?」

霍文熙道:「還在研發中,自從我們買下技術MPEG技術後,薑工已經組建好了實驗室,他說進度很不錯,樂觀一點明年三四月份,應該就能看到初代產品的效果了。」

「這樣啊…」

李藝書微微眯著眼,思慮了一番,講道:「這樣,你回頭以科技公司的名義,去買一點港台電影的VCD製作版權。」

「需要買哪些類型的?」

「都買,哪怕是邵氏十幾年前的老電影,能買就買,價格自然是越便宜越好,最好不超過1萬港幣一部。知名一點的片子,價格可以高一點。」

「知道了老板。」

VCD研究出來後,最主要的還是電影製作成光碟的版權。

國內他可以靠著廉價版權的方式,跟技術一起打包授權給那些VCD品牌,不求在這方麵能賺錢,旨在培養正版意識。

真要賺錢,還是得在目前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他們對版權還是相對重視的,特彆是在歐美各國,在資本家的影響之下,版權意識還是很高的,港片在歐美都有一群受眾體。

香江五六十年代的老電影,基本都已經不再發行錄像帶了,堆在倉庫裡麵也是成灰,一萬港元一部,外加一些有點名氣的電影打包出售VCD版權的話,相信邵氏之流的老牌電影公司肯定是樂意的。

而且趁著現在,很多電影公司都不知道VCD是什麽的情況之下,靠著低廉的價格拿下VCD的版權,以後多少肯定是能賺點的。

哪怕賺不到多少錢,可版權在手終歸是好的。

接下來的幾天。

李藝書一直跟在霍文熙的後麵,在港島四處遊玩,不是買買買,就是逛逛逛。

期間,他還去了一趟半山,看著錯落在半山的豪宅,找霍文熙一打聽,最便宜的一套都得3000多萬。

按照現在1美元:7.8港元的彙率來看,也才360萬美元左右。

對比普通人而言,那肯定是很貴的,不過李藝書卻是知道,這個價格算是便宜了,他記得1997年的時候,正好是千禧年香江房價最高峰。

王妃就豪擲了4800萬,買了一套沙田的豪宅,當時八卦報紙上報導滿天飛,李藝書還羨慕了好久,要知道他那會兒還在為努力拍電影而發愁呢。

隻是第二年,金融風暴來襲,港島房價直接腰斬。

想到這,李藝書立馬就有了一個好的理財想法,那就是買房!

他之前一直想著自己這錢該怎麽投資,過去沒做過生意,對於實體行業,李藝書也沒那個心思去打理,身邊能用的人跟放心的人,更是沒有幾個。

所以與其費心費力的去做生意,還不如炒房來的快樂,隻要記住在1996年底把房子全賣掉就行。

等98金融風暴期間,再抄底買幾套物業,之後就在燕京跟魔都買房,再跟投點阿裡跟企鵝,基本上就不必為錢發愁的。

有了炒房的想法後,李藝書也是直接打給了艾米,讓她把上次說的那位理財顧問帶來公司。

藝術電影公司。

理財顧問陳金生詫異道:「李導,您真的確定要買這麽多套房?其實現在房價還算穩定,我認為最好的理財方式就是基金,現在長江實業的基金……」

「不必了。」

聽見長江實業四個字,李藝書就沒了興趣,擺了擺手道:「陳顧問,我這人偏保守,對金融丶基金丶股票什麽的,我都不感興趣,還是幫我以買好的樓市為主。」

「好吧!」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