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片段上熱搜,在短視頻平台廣為流傳時,很多人說淩穗歲是“雪中氛圍感的神”,我身邊也已經有十來個人把她的劇照當頭像和手機壁紙了。
有不少沒看過劇的網友,還說她是神女降世的具現化。雖然這和主角的角色身份差了十萬八千裡,但我能理解,畢竟這裡的“神女”是一個形容詞。
它代表的不是某種具體的性格,而是超脫凡塵的氣質。她站在雪中,眼神似無情,又深情。
她注視著人間大地,見證四季流轉,她代表著天行有常的法則,目光不會為任何人停留;但當她的視線掃過你時,哪怕隻有短短一瞬,這種溫柔的、包容的、俯視卻不傲慢的愛意,就能驅散黑暗,讓人生出無限大的勇氣。
這大概就是觀眾對“神女”的美好想象,也是所謂氛圍感的底層邏輯。如果以後的影視劇想複刻,在學習導演如何運鏡的基礎上,彆忘了演員起到的關鍵作用。
講到這裡,淩穗歲所呈現的效果已經是內娛仙俠劇的演技標杆了,但這僅僅是從片段就能看出的外在表現。不管其他演員能否追上,這大概是她幾年前就有的水平。
如果要討論更深一層,就得連著前麵的劇情一起看。
來點前情提要,嘉月披著飛光的馬甲和師姐月下談心時,應該是她妖生的最低穀。
她是戰士,但她最向往的是和平。她以前的觀念是用武力獲取坐下談話的機會,結果發現根本沒有仙魔殊途、正邪兩立,流血和犧牲隻是上位者平衡手中砝碼的方式,她的理想徹底成了笑話。
師姐心情不好擺在明麵上,嘉月卻要撐著搖搖欲墜的表象。同樣的戲服,圖1的嘉月剛入宗門,眼睛裡充滿鬥誌,圖2就隻剩淡淡的死感,好像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
即使是劇照,大家在左右滑動時應該能感受到明顯的差彆了。無論是從光影效果還是人物表情上,圖1都很陽光積極,圖2整體偏冷調,看完之後心裡會有點不舒服。
當然,這種不舒服的程度會非常輕微,因為帶兵作戰的嘉月已經習慣將情緒藏於心底,不讓自己的狀態影響到己方的士氣。
但它仍然存在——你懷疑這是一根紮在心底的刺,生理反應卻稱不上疼痛。它更像輕飄飄的發絲,你說不清它在哪,找不到它的位置,但如果不把它從身上取下來,就堵著一口難以咽下的悶氣,不上不下地卡在喉嚨裡。
嘉月是帶著這樣的心情和師姐談話,還要從師姐那裡聽到人間有多慘——在嘉月的認知裡,被迫上戰場的士兵已經很可憐了,但在戰亂背景下,還有手無寸鐵、命運飄零的庶民百姓。
都已經這麼苦了,卻還要分出婦人和幼童作為被欺淩者的底端。而且在庶民群體中,是沒有老人的。
天哪,這簡直是對嘉月的精神重擊,逼迫她不得不直麵自己的渺小與無能。淩穗歲的處理方式是身形微晃,幾次眼神閃爍。
她的腰背依然挺直,脖頸也保持著優雅,緊皺的眉頭卻散發出危險的
信號。這裡沒有內心os,後麵的劇情也沒有這一段的解釋,那就讓我來大膽推測一下嘉月的想法:
好爛的世道,真想把所有人都殺了。
就如同一個著名地獄笑話,如果人類都死完了,就能實現世界和平。
誰說理想主義者就沒有劍走偏峰的時刻呢?人性,或者說妖性總是會隨著環境變化的。倘若這場談話到此結束,這也許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引導嘉月的命運軌跡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幸運的是,師姐還有話要說。
師姐傾訴了她對天界的向往,還暢想了得道飛升後的生活,包括自己以後要為人間修煉者做出什麼貢獻,要如何在仙魔大戰中擊退敵軍,早日爭取到和平。
在嘉月已知天君做了多少壞事的視角裡,師姐對九重天抱有的美好幻想根本就是不可能實現的東西。
嘉月幾次欲言又止,很多觀眾都能看出她的猶豫。她不知道自己該不該說,師姐前半生已經過得夠苦了,戳穿真相又能怎麼樣呢?徒增她的痛苦罷了。
最開始,淩穗歲表達出的情緒也是如此。不過隨著師姐越說越多,她的目光裡也漸漸褪去了憐憫同情,轉為沉思和追憶。
這是嘉月心態變化,或者說被拉回正軌的重要轉折點。第一遍看這部劇時,我一直在思考,嘉月到底想到了什麼?
在這一點上,我和我的朋友還產生了分歧。朋友認為嘉月想到了曾經的自己,所以重拾初心,繼續前行,我卻覺得並非如此,因為嘉月的眼神中並沒有多少懷念。
為了尋找答案,我將這段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第五遍時,我腦海裡突然想到一句話——“這條魚在乎”。
這句話相關的經典故事無需贅述,那一刻我將這句話在心裡念了好久,忽然鼻頭一酸。
“嘉月”這個名字的寓意是美好的日子,她卻一直活在被欺騙、被利用的圈套中。她想要的是和平,卻在客觀事實的層麵上成為了仙魔兩族的幫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