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白的蘆花在風中簇擁起伏,開闊的澤麵上漁船往來,風帆相並,一派繁忙景象。
“日子過得真快。”
梁渠立於船頭,望著近在眼前的義興鎮,感慨萬千。
八月下旬走,十月中旬歸。
去時盛夏,歸時入秋,連鎮後矮山上,亦不知何時矗立起一座高聳樓閣。
樓閣未曾封頂,梁柱參差,但五重八方亭宇初具規模,泛舟澤上的漁夫一眼便能望見,朦朧薄霧下,添生出幾分人文氣。
“文廟奎閣?”
梁渠目力極佳,觀摩樓閣樣式,隱隱有所猜測。
每座縣城內皆有三廟,文廟武廟城隍廟,旨在鼓勵百姓崇德尚武,興旺發展。
臨近江河,更要添一座河神廟或龍王廟。
梁渠此前聽人說過,平陽縣裡有意要把文廟和河神廟建到義興鎮上來,沒想到動作那麼快。
待舫舟靠近上饒埠,逐水玩鬨的水獸各自散開。
肥鯰魚,江豚們按照吩咐,跑進大澤抓黃滿膏肥的大螃蟹,為蟹宴作準備。
不能動和拳頭則順應地下河流,先一步往家中去。
梁渠獨自搖槳上前。
各地人口的不斷湧入,安頓,讓平陽縣及附近鄉鎮發展日新月異。
跟八月份相比,上饒埠沿岸開出十數家新腳店,遮陽棚下不乏吹水喝酒的水夫。
有兩家甚至掛著“八銅板吃飽,十二銅板吃好”的木牌,門口架起大鍋,暗紅的老湯咕嘟嘟沸著,腥膻的肉香飄得四處都是。
不到飯點,即有饑腸轆轆的夥夫來撂下銅板盛飯,圍繞鐵鍋痛快扒飯。
鄉民們見到梁渠標誌性的舫船從岸邊經過,驚詫之餘相繼上前問好。
梁渠一一頷首。
更有漁夫劃船靠來,從魚簍裡抓出大魚,熱情招呼許久未見的梁渠。
“梁爺!新鮮的大鯽魚,拎回家燉湯!”
“鯽魚有什麼好吃的,全是小刺,我這有大花鰱,要喝喝魚頭湯!”
岸上茶肆店家大笑:“大澤最不缺魚吃,梁爺土生土長的平陽人,稀罕你那兩條魚?欒子,去包二斤冷切羊肉!”
“欸,不必如此。”梁渠婉拒眾人,“諸位好意心領,實在……”
腳店裡,忙碌擦桌的夥計望向梁渠背影,好奇問:“掌櫃的,那人誰啊?派頭那麼大?全來送魚?”
四周吃飯的食客麵麵相覷,堂內忽地爆發大笑,震得屋瓦輕顫。
“老掌櫃,你哪招來的愣小子,莫不是山裡逃出來的黑戶?”
“義興鎮上不認識梁爺,那不是騎著驢子趕雞,不識高低嘛!”
“嘿,你小子,假機靈,真糊塗。”適才出門打招呼的老掌櫃轉身過來,猛拍小二後腦,旋即翹起大拇指,“記住嘍,梁爺是咱鎮上的這個!
就你這小身板,要不是靠梁爺,哪攢得下工錢?全要讓流氓混蛋搶走!家裡兩畝水田每年借了糧,納了糧,到死也剩不下一口食!以後眼珠子擦亮點,不識衙差也不能不識梁爺!”
說罷,老掌櫃對眾多食客拱手道歉:“小黃牛不識虎,南潯鄉裡跑出來討生活的鄉巴佬,沒瞧過大人物,大家不要一般見識。”
大家自然把老掌櫃的話當玩笑。
沒人會把此等小事放在心上,調笑幾句不再理會,各自吃飯。
小夥計捂著後腦勺若有所思。
附近鄉鎮全說義興鎮好,沒有扒皮鬼,沒有滾刀肉,連每年借糧種的大戶價格都比旁鄉低。
感情源頭在這。
埠頭上。
梁渠婉拒漁夫,店家們的好意,係船上岸,捧拾犀皮箱,錢箱。
“水哥!我剛才聽說你回來,隻當有人捉弄我,沒想到真的!”
梁渠回頭:“鬆寶?今天怎麼有空來漁欄?”
許久不見的林鬆寶身著一身黑色練武服,從漁欄裡幫忙抬出跳板,搭上舫船後指向埠頭兩側挖坑挑泥的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