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霄城所在的青山州,一直被道門修士私底下稱為萬法之地,原因很簡單,因為有癡心觀這座道門執牛耳者坐鎮,所以便有世間道法,出自此處的說法。
這也就導致了,青山州內,道觀星羅棋布,道人如雲,在以往,百姓們對於這些道人,自然是敬重的和害怕都有。
但如今這狀況好了不少,再麵對這些道人的時候,青山州百姓,大多可以不卑不亢,最多搭上一個笑臉,至於卑躬屈膝,那就根本不可能了。
道觀一多,青山州內的寺廟就少了。
原因簡單,早在癡心觀建立之時,道門真人頻頻出現於世間,這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青山州,既然道人們常常出現,時不時又有濟世之舉,百姓們自然更加信奉,此消彼長之下,本州的寺廟大多難以為繼,香客寥寥,寺廟也就極難存活。
畢竟不入修行的那些所謂的高僧,都是需要吃飯的。
到了如今之時,一座青山州,此刻境內找得出來的寺廟,隻有座。
其中一座寺廟,在青石郡內,名字也尋常,名為石井。
來由也簡單,據說當初青石郡鬨旱災,百姓們喝不上水,恰好有一苦行僧來到此地,幾方勘量之下,在此地挖出一口井,解了當地的旱情,之後當地百姓得知這僧人並無寺廟所處,便出資為他修建了一座寺廟,便是這石井寺了。
寺廟不大,寺中最開始也隻有那苦行僧一人,而後幾年,才收納了幾個遊方僧人。
不過在到處是道觀的青山州,一座寺廟是不是能夠這麼長此以往地存在於世,卻要讓人也有些疑問。
不過之後石井寺還是就這麼存在下來了,原因倒也簡單,這座寺廟並不高高在上,平日裡農忙之時,寺裡的僧人往往會停止早晚誦經,而是會出現在百姓的地頭上,幫他們一起收割莊稼。
除此之外,他們也會自己種植蔬菜瓜果,在很大程度上自給自足。
這樣一來,其實周遭的百姓就沒把這石井寺的僧人當成什麼僧人了,而是當作周圍的鄰居,有個什麼大事小事,都會來這邊尋求幫忙。
因此石井寺這些年,也沒有麵臨過難以為繼的局麵,不過寺中僧人的數量一直控製得極好,並沒有如何增添。
要不然人一多,走向何處,也很難說。
苦樵節之後,其實也就是三兩天時間,就已經是佛門的盂蘭盆節,這要是在彆州,自然各家寺廟是要大辦特辦的,但在青山州,幾座寺廟雖說也會辦起這節日,但排場就要小很多。
畢竟香客也不多,大張旗鼓,沒有人買賬,也是徒增笑話。
不過石井寺的盂蘭盆節,雖然規模不大,但香客不少,附近的百姓們並沒有因為前幾天是苦樵節便忘記今天是盂蘭盆節,大多數人早早就出門,去了那石井寺裡。
不過他們除去上香之前,還有彆的事情。
寺廟年生太久,許多地方都有破損,如今他們是來幫忙修繕的。
有兩個男子,上了年紀的那位,看著不過四十左右,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而年輕一些的,隻怕還沒到而立之年。
兩人路過此地的時候,看到寺廟,便沒有急著匆匆離開,而是也進去走了一圈,看著寺廟氛圍不錯,也都拿出些銀錢,之後坐在廊下閒談,寺廟還派僧人送來了兩碗茶水。
兩人端著茶水,剛閒聊片刻,有個年輕僧人便又走過來,有些為難地看向兩人,“兩位施主,院後有塊巨石,好些年了,其實一直有些擋路,如今鄉親們說搬開一些,隻是一群人拴了繩子花了半天功夫都沒能搬動,能不能讓兩位施主也幫幫忙?”
年輕男子笑著說不算事情,然後中年男人就放下茶碗起身,要去後院。
年輕僧人看了一眼那年輕男子,後者微笑道:“我這老哥力氣可大了,有他一人就足夠了。”
年輕僧人雖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