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到達邊境附近時,眼前所見儘是一片荒蕪景象。
蘇傾月並非一個同情心泛濫之人,但見到這片土地的貧困狀況,她心中仍然感到一陣難過。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生活困苦,資源匱乏,讓人不禁感歎命運的不公。
進入G縣後,情況稍有好轉,但也隻是相對而言。
這裡的房屋雖較為完整,但仍顯破舊,透露出一股衰敗之氣。
與其他城市相比,這裡的百姓臉上難覓滿足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頹廢和無助的神情。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對未來失去了希望。
經過詢問幾位當地居民,蘇傾月終於了解到背後的原因。
原來,十年前的一場戰亂使得當地的青壯年男子幾乎全部被征用參戰。
這場戰爭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和損失,許多家庭因此破裂,親人離散。戰爭過後,這片土地變得更加貧瘠,發展緩慢,百姓生活水平一直難以提高。
許多人在戰爭中喪生或受傷,幸存下來的人也紛紛帶著家人離開了這個充滿危險的地方。
如今,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這些弱勢群體麵臨著諸多困難,如大夫稀缺、夫子也不願意來這麼偏遠的又危險的地方教書等問題。
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無奈和艱辛,每天都在為生計奔波。
麵對這樣的現狀,蘇傾月深感痛心。她決定要想辦法幫助這些可憐的人們,讓他們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
於是,她開始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希望能為這片土地帶來一些改變。
蘇雲暗訪了幾戶人家,有貧窮的,也有幾家大戶人家。
經過一番調查,他發現此地的縣令並沒有什麼大問題。
朝廷每年的救災款,依舊好好地存放在庫房裡,而糧食也每年按時按點地派發給當地百姓。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此地距離富庶之地較遠,運輸成本過高。
幾次派人去購買糧食,五次隻能成功兩次,其餘三次都被山裡的匪徒劫走了。
這位縣令名叫秦有德,今年已經四十五歲。
當年戰亂時,他隻是一個主簿,但當縣令趁亂逃跑後,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堅守崗位。
麵對強大的敵人,他毫不退縮,死死守住了這座城池,最終等到了朝廷的援兵,才得以保住了這座縣城。
皇帝也因此對他格外器重,破格提升他為縣令,看重的正是他的品性和忠誠。
隻是這些年他遞上來的折子大多被丞相他們壓了下來,報喜不報憂是京官一貫地做法了。
丞相已經死了,這座城卻還在艱難的活著。
蘇傾月跟蘇雲商量了以後,迅速的往京城送了封信,她得要些糧食,再就是讓父皇把曲知航送來。
她帶出來的基本都是武將,她跟蘇雲兩個人根本忙不過來。
皇帝看到信後,怒氣衝衝的宣了曲知航進宮,跟他說了縣城的事。
曲知航表示:“皇上,微臣一個人去也是杯水車薪,還請皇上派幾個大夫和教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