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的一座深宅大院中,吳慎之正坐在書房的躺椅上,默默的看著窗外的竹林出神。

蘇東坡說,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日無竹,竹子,被中國文化人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作為四君子之一,竹子代表著氣節和風骨。

吳慎之向來以學者型官員自居,所以,在這座院子裡,種下了很多竹子,閒來無事,便在竹林中徜徉,借以抒懷明誌。

書房很大,裝修極其雅致,絲毫沒有奢華之氣。整麵牆的書架上,除了擺放各種古今中外的典籍名著之外,還有一層專門用於陳設紫砂茶壺。

吳老爺子酷愛紫砂壺,很多下屬投其所好,為他四處搜羅傳世名壺,隻為能博老爺子的開心。

經過不懈的努力,目前已經有兩百多把,其中不僅有明清兩代流傳有序的名壺,還有近代大師所做精品,可謂價值連城。

他曾經對手下說,自己這輩子就猶如一把紫砂壺,取材於深山之中的礦泥,曆經千錘百煉終成正果,外表質樸,內藏錦繡,不論沸水澆身還是寒冰浸泡,都完好如初,曆久彌新。

實事求是的講,這個自我評價不算浮誇,還是很符合他的人生履曆。

吳慎之出身並不算顯貴,父母在當地雖然小有名氣,但也隻能算是普通乾部家庭。可以負責任的講,他能取得日後的成就,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天賦和努力。

當官,確實需要點天賦。吳慎之對政治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和喜好,十多歲時候,其他同學還在四處瘋跑惹禍,他就在家中捧著報紙讀新華社的社論了。讀完之後,還不時能發表點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儘管很稚嫩,但卻足以令人側目。

七十年代初期,他參加了工作,憑著出色的能力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很快便得到了領導的賞識,從一名國企的普通技術人員被提拔為基層領導乾部。

計劃經濟年代,政企之間的界限並不很清晰,不久之後,他便被調入市計劃經濟委員會,從此開啟了自己的仕途。

這麼多年下來,一路過關斬將,通往權力巔峰的大門已經向他打開了。隻要再邁過最後一道門檻,他就將登堂入室,成為最高殿堂中的一員,從此主宰無數人的命運。

然而,人生最大的麻煩,卻意外的出現了。引發這場巨大麻煩的,卻是一個江湖人物--程輝。

大概是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吳慎之便沉迷於玄學,並漸漸發展到了篤信和癡迷的程度。

程輝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靠著自學成才,把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揉在一起,雖然不敢說開宗立派,至少算是自成一體。

與其他光會耍嘴皮子的大師不同,程輝行走江湖多年,對各種障眼法和小伎倆爛熟於胸,玩起來得心應手,憑著這兩招,他迅速脫穎而出,闖出了自己的名號,隨著名氣越來越大,他衝出省城,走向全國,在京城更是出儘了風頭,讓眾多權貴大眼瞪小眼,以為真遇到世外高人。

吳慎之就是其中之一。

人是情感動物,需要交流和傾訴。吳慎之一路走來,心中藏著太多見不得光的東西了,原本以為,這些東西會在自己的記憶中漸行漸遠,可沒想到,隨著職務的升遷,竟然演變成了沉重的心理負擔,令他苦不堪言。

於是,身居高位,手握生殺予奪之權的吳慎之,最終成了程輝的信徒和無話不聊的知己。說起來,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人都是很脆弱的,你所看見的堅毅和強大,都是人家想讓你看到的,當夜深人靜獨處之時,才會把自己柔弱的一麵拿出來,在月光下撫平傷痕。

不知不覺之間,吳慎之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高估了程大師的智商和人品。

程輝,終究是個江湖騙子,僅此而已。

當在京城混得風生水起的程輝遇到孫國選這樣的老警察時,其騙子的本性和嘴臉便暴露無遺了。

為了討好孫國選這位黑白通吃的地方豪強,程輝不僅將自己知道的很多秘密和盤托出,還把同樣有野心的丁兆陽拉了進來。於是,局勢便漸漸脫離的程輝的控製,最終,他把自己的命也搭上了。

說起來,程輝應該是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