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嬴政有些不解。
“不就是打了個匈奴嗎?”
“大秦滅掉了六國,隻是暫時還沒有去料理這匈奴。”
“待得朕抽出時間,便派蒙氏兄弟北伐匈奴,收複河套,移民墾守,讓其永不能南下!”
包括修建長城,也是為了此目的。
嬴政並不覺得有什麼,畢竟六國都滅了,區區一個匈奴在他眼裡也算不了什麼。
隻是似乎在後人看來,這位漢武帝功績不小。
甚至於……
“和匈奴能七十年來屢戰屢敗,這漢朝怎麼如此羸弱?”
雖然這漢朝是取代了他大秦的朝代,但是嬴政目前對於這個朝代的了解和發家史並不了解。
而最想知道是誰的劉邦,更是根本沒有找到。
“既然講到這漢朝了,就多講講這個叫劉邦的吧?”
“朕對什麼漢武帝不感興趣。”
“而且……”
說著‘武’這個諡號,他又不禁皺眉。
“這漢朝皇帝怎麼回事?”
“怎麼還給自己的皇帝上起諡號?”
“朕廢除諡號,就是為了不讓這些後人胡亂評價皇帝,怎麼這漢朝皇帝都有個諡號。”
“是這漢朝人自己恢複的嗎?”
“恢複這東西做什麼?”
“有好的諡號,也會出現壞的諡號啊。”
“比如那什麼漢靈帝……”
“不勤成名曰靈、死見神能曰靈。”
“這不是在指著皇帝罵嗎?”
“也不知道是誰給上的。”
一提起這個,嬴政就不禁想起了此前天幕上有條評論稱呼自己為‘牢政’。
雖然到目前為止他也不知道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但是……
總感覺是在陰陽怪氣自己。
這種感覺可不好。
後世的皇帝都有諡號,而他可是廢除了諡號的。
多半是這漢朝重新給撿起來了。
他不禁思考。
“朕是否有諡號呢?”
“後人……”
後人給沒給上諡號呢?
嬴政此刻的心情有些微妙。
畢竟,後世的皇帝似乎都有諡號,他究竟有還是沒有?
《漢匈戰爭與漢武帝》
【說起漢武帝,就繞不開匈奴,也就不得不提及匈奴的曆史】
【匈奴一名出現的最早的史料記載,出自《史記·秦本紀》】
【惠文君七年,樂池相秦,韓趙魏燕齊帥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長疾與戰修魚,虜其將申差,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
戰國。
秦惠文王時期。
大秦。
“嬴疾、嬴疾啊!”
“你出息啦。”
“天幕講述,史書有名啊。”
看著幾乎不帶大秦玩的天幕今天竟然講到了當初五國伐秦的事情,雖然是講述匈奴連帶著提了一句。
但是已經是莫大的榮譽了。
戰國時代,大爭之世,這麼多國家和人才,誰不想上一次天幕,然後被列國國君重視啊。
自從天幕講述了大秦一統天下,山東六國對大秦更加警惕,甚至多有聯合是一回事。
另一方麵,也有無數的人才紛紛從六國湧入秦國。
也算是有利有弊了。
“君上……”
【……】
【史記中也記載,當是之時,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其後趙將李牧時,匈奴不敢入趙邊】
戰國。
趙武靈王時期。
趙國。
“李牧……李牧……”
輕聲念述著這個名字,趙雍有些興奮。
天幕提及過的重要人物,往往都是有能力的。
“既然是李牧時,匈奴不敢入趙邊,那必然說明此人擅長騎兵作戰……”
也沒少和遊牧民族打交道的趙雍,深知這是個難得的軍事將領。
特彆是……
“如今我趙國要組建的騎兵,剛好缺一位合適的將軍。”
“不知這李牧……”
自從知曉天幕講述的騎兵三大神器,趙國已經開始緊趕慢趕的打造馬蹄鐵、馬鞍和馬鐙。
試圖在這方麵加強軍事力量。
“寡人從未聽說過此人,不知曉現在何處啊……”
想到這裡,趙雍不禁歎了口氣,明明知曉趙國原來還有這種人才,卻不知曉他現在年歲幾何,身在何處。
甚至有可能和他的一生都沒有交集。
“立刻給寡人發布招賢令!”
“寡人要找出這李牧!”
【據此可知,匈奴至少在戰國時期,就形成了奴隸製的部落國家,秦趙燕等國修建的長城,就是主要為了防禦匈奴的入侵。】
【秦朝建立後,始皇帝‘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狄戎,收河南’,這裡的戎狄就是匈奴】
大秦。
秦始皇看著天幕上的說辭,眉頭舒展,露出了些許笑意。
“朕就說,這匈奴算不了什麼。”
“朕遲早要將他拿下。”
雖然天幕上說的事情還沒有發生,而他也認為自己一定會北擊匈奴,但是這樣子知曉自己未來會做的事情,還是讓嬴政心底升起幾分愉悅的情緒。
同時,看著他也注意到天幕上將自己稱呼為‘始皇帝’。
“這麼說,朕沒有諡號?”
這個符合了他的預期,想來。
“扶蘇雖然能力不行,但終歸還是孝順的……”
歎了口氣,雖然大秦沒有存在幾年,但是扶蘇這一點,確實是遵從了他的想法。
“隻是後世沒有了皇帝,也沒人在意‘子議父、臣議君’之說了……”
萬朝古代。
許多古人看的津津有味。
雖然很多東西都是他們之前發生過的事情,但是古代文人也不見得全都知曉。
一是書籍價格本就昂貴,便是印刷術逐漸推廣開來的宋代以後,價格依舊不菲。
普通人購買通常比較謹慎,天幕則是一個免費的信息來源。
看得懂的在思考,看不懂的看個樂子。
“那之後的蒙古、女真和這匈奴有關係嗎?”
許多宋朝的文人們有些好奇。
同時也對漢武帝打匈奴的具體情況產生了不小的興趣。
和他大宋窩囊的曆史比起來,大漢朝在後人心中明顯要高出許多。
“太史公的《史記》又一次被提到了,這都第幾回了?”
許多漢魏晉唐宋明清時期的文人羨慕不已。
能上天幕一次,就足以天下聞名,再好的宣傳也比不上。
這司馬遷的《史記》天幕雖然沒有專門講過,但是已經出現過了好幾次。
“看來不僅僅是寫詩歌,撰寫史書也能夠上天幕啊,要不咱們也寫部史書試試?”
大明。
萬曆年間。
一個同樣喜歡撰寫文學作品文人看著天幕上的《史記》若有所思。
“要不……也把我想寫的書,多記載一些曆史?”
“萬一,被後人的天幕提及一句呢?”
“畢竟,那《三國演義》也不有曆史加工成分,當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