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瓦剌突破長城,宋英丶朱冕丶石亨在陽河城和也先交戰,明軍戰備不足,全軍覆沒,宋英丶朱冕戰死,唯有石亨逃脫。】

【七月十六日,朱祁鎮的親征隊伍出發,大量“扈從文武丶吏士皆倉促就道。”】

【其中隨行的有名有姓的文官包括:戶部尚書王佐丶兵部尚書鄺埜丶刑部右侍郎丁鉉丶工部右侍郎王永和等大小官員數十人。】

【如此匆促,朱祁鎮不以為意,以我大明軍五十萬,對戰瓦剌五萬,優勢在我!】

【當然據北京大學曆史係李新峰教授考證,明軍的實際人數,在二十五萬左右。】

【打出五倍於孫權的旗號,主要是延續了永樂年間的創意,用以威懾敵人,但後麵看來,他更多的是麻痹了朱祁鎮自己。】

【在他看來,軍隊人數相差如此之多,還要什麽指揮啊?過去就能贏,然後他就把指揮權,完全交給了最“忠誠”的王振】

【這導致了高層宿將,如張輔等都無法參與軍中決策,導致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屢次上章諫言,都被王振“罰跪於草中,至暮方釋”】

【如此造作,導致軍中負麵情緒攢積,士氣低落,甚至有將士想要刺殺王振……】

【……】

東漢末年。

曹操看著有些頭疼。

“你可以讓那太監去監軍。”

“但怎麽能讓他全權指揮呢?”

“他有這個能力嗎他?”

“小皇帝無能,累死三軍啊……”

之前看著這朱祁鎮幾乎毫無準備的帶領大軍出征,他就已經猜到討不了好了。

隻是……看著這玩意一直騷操作,實在是有點兒頭疼。

“還幾倍於孫權?”

“哪能拿孫權對比,孫權可不會這般幼稚了,更不會將指揮交給一個不知兵的太監手中,還是全國的精銳。”

如此多的精銳,他看的心疼啊。

大明。

朱元璋氣惱的狠狠拍了拍桌子。

“這小王八蛋,到底想要乾什麽?!”

“不懂軍事就交給那個叫張輔的來處理!”

“你丟給一個太監算什麽?!他是你親爹啊!”

“他以為打仗是街頭無賴鬥毆嗎?”

“看的是誰人多誰人少?”

“那還要兵書乾什麽?當年咱和陳友諒決戰,直接投降算了!!”

看到這種把打仗當成兒戲的所作所為,朱元璋氣的渾身發抖。

特彆是……

這數十萬大軍,可是明朝的精銳,一旦損失後果不堪設想!

你要是一兩萬也就算了,損失了大明朝底子厚丟得起,可如此多的精銳,還帶了那麽多文武官員……

戰國時期。

大秦。

白起其實也對後世的這種戰爭很感興趣。

所以每當天幕講到戰爭,他都會認真觀看。

“兵力差了如此之多,的確很難輸……”

“正麵交戰即便指揮次些也不懼,隻是……”

“這些草原人皆擅騎馬,來去如風,皇帝不通軍事,倘若糧道被斷……”

白起理了理胡子,若有所思。

“土木堡,土木堡……”

輕聲念叨這個地方的名字,但是……記憶中,完全沒有此處。

不過可想而知,應該是距離長城不遠的位置。

“即便瓦剌突破了長城,可這明朝境內如此之多的堅城,草原人又不善攻城,即便是想要切斷糧道也是多有不便。”

“這……怎麽輸的?”

實在是想不到怎麽輸的白起,隻能將其歸咎於皇帝太過愚蠢,指不定是中了彆人的埋伏吧?

“即便是埋伏,如此多的兵力差距,這瓦剌也難以打贏。”

“想要嬴,得誘使這朱祁鎮多次分兵,然後多次埋伏,分多次將這明軍擊潰,得讓他中計數次以上才行。”

“可……真有人這麽蠢?”

實在是無法想象這種蠢出了天際的操作的白起,一時無言。

可不嘛。

這朱祁鎮之前派遣那,宋英丶朱冕,石亨等人,可不就已經敗了一陣了嗎?

【八月初一,這支士氣低落,且將帥離心的部隊終於到了大同,朱祁鎮並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想要繼續北進與瓦剌決戰。】

【但凡有腦子,不想死的大臣全都反對,瓦剌又不傻,知道我軍動向,肯定會拖延轉移啊,怎麽會傻嗬嗬的來決戰呢?】

【這讓皇帝更加惱火,自朕登基以來,你們這幫官員一直在礙事,現在朕好不容易親征了,未見一敵,未放一箭就班師回朝豈不是上天下人恥笑?】

【於是要求大批士兵順著長城向宣府轉進,沿途尋找戰機,如此不加休整,強行冒進,再次為之後的事埋下了伏筆。】

【“至晚雷雨,滿營人畜驚懼益甚,又連日雷雨滿營,直到初六行至白登,還沒找到瓦剌人。”】

大漢。

“白登丶平城丶大同……”

劉邦看著天幕上的地圖,有些熟悉的感覺。

“此平城在明朝之時改名為大同了啊。”

“同樣還是軍事重鎮,防備北方這些匈奴人的重要城市啊……”

“一千多年了,除了這匈奴變成了瓦剌,我大漢朝變成了這明朝,一點兒也沒變。”

搖了搖頭,劉邦突然想起。

“哦對了,後世那華夏北邊不還有個叫蒙古國的嗎?”

“不知道後世的華夏和這蒙古……”

劉邦有些好奇。

一千多年都沒有後世幾十年的變化快。

“天幕一點兒也不講那蒙古啊。”

聞言,一旁的呂雉不禁好奇道:

“有什麽好講的?”

“後世打仗的方式,你又不是沒有見過。”

“就蒙古那些騎兵?”

“扛得住那些坦克丶飛機丶無人機嗎?”

“這朱祁鎮也就是生的早了。”

“如果換成了後世的時候,的確可以瞎指揮一樣把瓦剌吊起來打。”

“可這明朝與我大漢差距並不大。”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