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這場戰爭,貌似燕軍先發動的襲擊,並且兵力更多,但是實際上完全不是。
燕軍毫無士氣,兵無戰意,戰力衰敗,武備陳舊,而且多是步卒。
而趙軍多精銳精騎,士氣昂揚,武備精良。
硬實力燕軍是差趙軍太多的。
雙方的戰略目的更是不同,燕軍是想收回所有損失,又因為戰力不敵,隻能以快打慢,搶時間。
此舉已經陷入兵家大忌。
趙軍則不然,趙軍隻要守住大城,自然可以再把燕軍打回去,而趙軍也沒有再開疆擴土的想法,現在他們實力也不允許。
一方沉心靜氣,一方鋌而走險,隻要趙軍謹慎行事,在各項實力差距如此之大的情況下,燕軍可以說是毫無機會。
在燕軍不夠快,無法及時拿下占據決定因素的武遂之後,實際上就已經沒有機會了。
但是劇辛沒有辦法,兵家無小事,豈是說打就打說停就停的,一步步被形勢逼著隻能鋌而走險。
硬實力不如對方,還要鋌而走險,那隻能期待對方做出錯誤舉措。
這也是為什麼剛決定冒險,劇辛就讓燕丹快速散播龐煖不過爾爾的謠言,不是為了羞辱自己這位老朋友,純粹是為了激怒龐煖,希望龐煖做出錯誤的決定,龐煖畢竟年齡大了,一個性情急躁的人,年齡越大越受不了激將。
若是激的龐煖憤怒冒進,急中出錯,那燕軍就會增加更多成功的機會。
當然,劇辛也隻是隨手一筆,也沒想著全靠這點小伎倆。
隻是戰爭就是一點點小優勢積累才能成為大勝利,隻要對自己有利的,無論大小,無論什麼手段,該用就要用,戰爭不能講人情、良心、顏麵什麼的,對此劇辛有著清晰的認知。
但是劣勢實在太大了,到了現在,已經無路可選,或者說,在發動這場戰爭後,就已經注定了結局。
但是一個合格的將領不到最後一刻是絕不會放棄的。
至於什麼是最後一刻,當然是戰略戰術目標都失敗才是最後一刻。
現在還不是,現在是最後一搏。
還有最後的機會,即便失敗,也要完成後手準備,減少損失。
而龐煖在確定李牧、樂乘已經就位以後,立刻大大方方進兵劇辛的伏擊圈。
在龐煖早有準備之下,劇辛的突襲並未取得什麼戰果,趙軍軍陣嚴密,士氣淩厲,這一瞬間劇辛就知道自己的鋌而走險已經暴露了。
既然已經暴露了,那就證明事不可為,那就隻能儘可能減少損失保住戰果。
劇辛果斷派出信使,傳令雁春君與燕丹按計劃行事,自己則是親率精騎轉向龐煖後方與龐煖糾纏在一起,稍戰即退,邊打邊深入趙國腹地。
劇辛很清楚,既然計劃已經暴露,那麼自己後方必然也有包圍,應該已經包上來了,反正換做自己,是一定會這樣安排的。
現在隻能深入趙國腹地,同樣也可以將趙軍精力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這也正合心意。
龐煖情知,劇辛以身為餌,但是這個魚餌又不能不咬,一萬多騎兵威脅太大了,而且還是對方主將親自領兵,不可能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