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1 / 1)

在鄉試之前,除了歲試這些已保送入考場的考生外,提學官還要主持兩場補錄考試,分稱科試、大收,最後遴選出考生參加最後的鄉試。

科試與歲試相當,取歲試中未錄生員進行考試,考試分一至六等,考一二等的生員,也會充補廩增或者給賞,若是考了五六等的也會黜革。

不過與歲試人人必考不同,科試參加相對自由,若是覺得準備不夠的生員可以不去。

歲試,科試都是針對生員的,在鄉試前最後還有一場稱為大收。

但凡在科試,歲試裡落榜的生員,或者是沒有生員功名的儒生,都可以參加這考試。大收之試沒有門檻限製,故而參加的人非常多,如幾年前的江西省大收之試,達到兩萬士子報名參試的地步。

大收發案,最後參加鄉試人選才定下,眼下從全省各府而來的士子們雲集一堂。頓時青樓,客棧的生意,又再度紅火了起來。

鄉試前幾日,原先濂江書院參加這一次鄉試的同窗們聚在一起。

林延潮等人坐在城南茶亭的一家茶樓上喝茶,這茶樓上下三層,如土樓般圍著個圈,低層堂下正中的地方,樂家子弟在那奏著十番。

蘇州人喜歡在茶樓裡聽彈評,而閩人則喜歡在茶館裡聽十番。

眾人一麵聽著十番,一麵聊著天,林延潮,陳應龍,葉向高,龔子楠。陳行貴五人即是這次書院裡赴鄉試的弟子。至於上一次進學的周平治,歲試,科試的成績都是不佳,故而沒取得鄉試的資格。

至於陳行貴雖隻是童生。還不是生員,但卻通過了錄遺,也就是大收之試,獲得了充場儒士的資格,取了鄉試解額。

陳行貴的例子打破了林延潮穿越前的常識,有明一代一直標榜的。科舉必由學校,遭到了打臉。在鄉試裡充場儒生不是個彆,人數還真不少,這一次參加鄉試三千考生中,充場儒生就有一千餘人。

而且充場儒生錄取率還不低,每年鄉試。儒生出身的舉人,往往占據了兩三成之多。如原先的福建巡撫譚綸,就是通過充場儒士獲得了參加鄉試的資格,最後入朝登進士。

陳行貴能與林延潮他們參加鄉試,當然是十分高興。 眾人久了不見,聊得投機,說得最多的還是王世貞為鄉試總裁。以及鄉試考試一些小竅門。

龔子楠道:“諸位,我聽我大伯說,一些鄉試經驗之談,你們想不想聽?”

龔子楠大伯是狀元龔用卿,狀元郎的經驗之談,眾人怎麼會不想聽。

但大家都是笑罵道:“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龔子楠笑著道:“我大伯說,鄉試首場一共要考七篇文章。寫完七篇文章大家都是精力不濟,故而作第一篇文章時,精神最好,寫得最好,第二篇次之,第三篇再次。如此考官一眼看去一篇比一篇差,自是不喜。故而那些老(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