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1 / 1)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080 字 1個月前

說起殿試考題。

一般與當時時務聯係,切乎軍國大事。

第一道題,剛柔並用,問的國策,就是讓考生從治國之道上論述。

至於第二道,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於私第見客論,問的是舉賢。

林延潮在腦中思索,第一道題,談的比較籠統,但反而發揮的餘地會比較少。

至於第二道題則可細致,反而發揮餘地比較大。

這樣籠統的題目,看來好答,但實際上卻很難。

林延潮突有種不知從何入手之感,他一邊磨墨一邊醞釀思路,數次要下筆,都覺得不妥,又重新擱下筆來。這時候左右考生都已是提筆唰唰地寫起,而殿裡如林延潮一般在思考沒寫的人卻沒有幾個。

不妙啊!自己居然是卡文了。

林延潮不由鬱悶,以往都是文思如泉湧的,但這一次殿試自己卻是卡文了。林延潮擱下筆來,對著試卷,努力揣摩,但如此反而是越來越躁。

林延潮見如此,知不可以再這樣下去,否則馬上心態就弄崩了。

於是林延潮起身走到殿外茶房,打了一壺茶水來。

走出殿外一路上是由執事官跟著,不過林延潮心思都在題目上,一來一回卻沒有在意。

回到殿內,林延潮仍是百思不得其解,一點思路也沒有。雖說有幾個方案,但這麼寫來是不行的。如此的卷子,平平無奇。談不上佳作。要拿狀元的文章,必須是如漕弊論那等,文章一出‘筆落驚風雨,策成泣鬼神’的地步。

不過寫文章。難也就難在這裡了,一無所求時,寫的一下子就快了,但你要想寫得如何如何好的時候,往往就加了無形的枷鎖,令自己無法發揮。

林延潮皺眉想著如何落筆。看到一旁包著的宮餅,然後取了這傳說中的紅綾餅,在桌上掰開,然後取了一辦沾著茶水來吃。

嗯,這滋味還蠻不錯的!

林延潮不由嘴角一勾,繼續拿著餅沾茶水來吃。

申時行負手正在巡視考場。見了這一幕不由笑了笑。

一包餅吃完了,林延潮還是沒有動筆,他此刻心想,考了這麼多場八股策問,心底也是早已有數了,問治國之策的,若是平平寫。不揣摩上意,那肯定是掛,但在場考生都是揣摩上意,寫出來的文章,受條條框框約束太多,就很難寫得好。

這些林延潮都知道,可是明知如此,自己卻一筆也寫不下去。

見著四周之人都是奮筆疾書。一副神采飛揚的樣子,林延潮此刻也是心道,管什麼的那麼多,直接寫就好了,那要他最後考第幾名。

可是林延潮要如此落筆時,心底猶自是有幾分不甘心。

我再想一想,說不定回有彆的思路。

於是林延潮的筆又重新擱下,揉揉了眉心和太陽穴,雙手抱胸,索性閉目養神起來。

這時滿殿貢士都是運筆入飛,唯有林延潮一人還未動筆,時間就如此一分一秒地過去。

“申閣老,這貢士怎麼不寫啊?”刑部尚書嚴清向申時行問道。

申時行笑了笑道:“可能彆有良謀吧!你可知他是誰?”

“誰?”

“就是會元林延潮啊!”

嚴清聽了訝然道:“原來是他。”

然後嚴清多打量了林延潮幾眼,然後笑對申時行道:“或許有其他之考量吧!”

到了午時之時,不少手腳快的貢生已是寫完了第一篇,其餘也是寫了大半,拿起吃食來在殿裡充饑。

而林延潮仍是一筆未動,隻是靜靜坐著。

顧憲成等士子偶爾抬起頭看了林延潮一眼,卻見他沒有提筆,不由奇怪。

就在午後的陽光透入殿內的一刻,林延潮雙目一睜,腦裡已是有了思路,於是立即動筆,飛快地寫起。

剛柔並用,那麼升華至治國之道,則可用內聖外王來說。

柔乃王者教化之心,澤被百姓之意,剛則為王道,王者變革天下之道。

林延潮用這一句,將剛柔並用,引至內聖外王來說,否則就離題了。

內聖外王乃儒家大命題,一般來講何為內聖,內也就是對內,自身,自身符合聖人之道,外王即對外,對外使用王道。

內聖外王都與大學上八條目合在一起說。

大學上八條目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那麼修身齊家為內聖,而治國平天下為外王。

簡單說來,內為體,外為用。

不過儒家一般重內聖,而輕外王,認為自身能符合聖人之道,那麼對外行了王道也就水到渠成了。

這也是孔子說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故而宋明的儒生都是重德性,而輕事功。

內聖者雖適宜外王,卻非先內聖而後外王,亦非外王必內聖。寫到這裡,林延潮不由筆尖一停,這一句話可謂是石破天驚。

但是放在當時來說,卻不能說錯。

張居正對外實行王道,但是他內聖了嗎?沒有。

林延潮承認他是個能‘治國,平天下’之人,但是他卻沒有‘修身,齊家’啊。

但大部分讀書人的觀點,都指責張居正沒有內聖(拒絕丁憂),來懷疑他對外能否真正實行王道,這是不對的。

寫到這裡林延潮又補了一句,聖人非皆王者,王者卻必聖人。

林延潮知道這幾句寫下來,若是張居正看見了必是大為讚賞,從而悟出林延潮的意思來,曆史上有很多德行很高的人,但他們皆不能將王道施展於天下之人,相反能將王道施行於天下,使得百姓都是受益,這才是真正的聖人,剛與柔並用,那麼個人德行上的缺失,又有什麼好計較的呢?

寫完這一篇,林延潮也知自己這一番文章是劍走偏鋒,與傳統儒家內聖外王的意思南轅北轍,算不得堂堂正正,中庸平和的文章。

不過既然殿試不作罷落,那麼有什麼好擔心的。

這樣的文章不拿頭甲,就去三甲了,憋屈的中正之道,並非是林延潮要的。

寧鳴而死不默而亡,要就要一鳴驚人,一飛衝天!

想到這裡,林延潮一看殿外,天已是快黑了,你妹,這考試時間不夠了。(未完待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