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拿權力進行切片細化,拋去執行權,監督權不說,那依次是知情權,建議權,否決權,決定權。
為何這麼排呢?
因為有建議權一定有知情權,有否決權的一定有建議權和知情權,有決定權,一定有否決權,建議權,知情權。
打個比方,比如清丈田畝的條例,如戶科給事中,內閣中書,戶部下屬官員都略知一二,這是知情權,他們隻能知道政令如何,卻不對政令提出建議。這也是為何林延潮進內閣後,一直謹言慎行的緣故,因為提了意見就越權了。
之後如戶部尚書,內閣次輔,三輔都能對此政令提出自己的建議,進行修改,這是建議權,不過建議是否被通過,不在於他們。
條例通過在於戶科都給事中,內閣首輔,他們可以對條例封駁,這就是否決權。
最後條例是否被執行,內閣,尚書,六科說得都不算,必須要天子頒布聖旨,才算最後生效,這就是決定權。天子認為不可,打回內閣,這就是否決權,若是若認為其中幾條要修改,這就是建議權。
所以決定權高於否決權,否決權高於建議權,建議權高於知情權。按照通俗的話來說,依次知道個事,說得上話,能拿主意,拍得了板子。
老百姓家裡兒子說爹要吃冰糖葫蘆,女兒說這麼吃不好,兒子說妹你還沒五歲,家裡沒你說話的份,娘說想吃就買一個,我掏錢,爹說不行,家裡我說得算。
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小戶人家,權力都是這麼分配的。
至於林延潮從翰林院借調內閣,就獲得了參預樞務的權力,這也就是知道個事的權力。
儘管僅僅是知道個事,但比在翰林修撰史書,對朝堂大事雙眼一抹黑,強了不知多少了。
今日張居正詢問自己的意見,若是林延潮這幾句話能被張居正賞識並采納,那麼張居正日後還有可能征詢他的意見。也就意味著林延潮的實際權力,又向前邁了一步,這就是說得上話的權力。
想到這裡,林延潮不由有幾分激動,向張居正施禮後,就拿著會議記錄走出了會揖室。
林延潮走到門口突見一個身影在走廊轉角一閃。
林延潮雖看不清楚這身影,但依稀看得出是董中書。林延潮見董中書在轉角,心想自己向張居正建言,張四維不會對自己生忌吧。
這念頭在林延潮腦中一抹而過,隨即心想這怎麼可能。
眼下自己正春風得意呢。
如此林延潮在內閣就這麼過著,除了每日忙碌些,日子倒也還舒爽。
林延潮也參與了幾次內閣與六科的會揖,除了清丈田畝事外,還有在一條鞭法的實行。清丈田畝和一條鞭法,堪稱張居正柄國兩大法,林延潮參與會議時都記在腦中,每日有閒暇時將自己所見所聞都寫下來,準備編撰成書。
一轉眼林延潮在內閣(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