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在太後麵前這一番肺腑之言,令太後不由失語,似被天子說服了。
但這時在太後身旁的高公公卻慌了,連忙道:“陛下與三位輔臣,有句話老奴不得不講。”
“昔日桃應問孟子,舜為天子,瞽瞍殺人如何?孟子說,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太後終於是陛下的生母,潞王是天子之親弟,我大明乃以孝悌治天下,人倫大於法理,子豈能斥母之過?如此不可為天下表率?”
高公公說的意思,太後,潞王,雖然有過錯,但儒家傳統是親親相隱,子隱父,父隱子。
以往有人問孟子,舜為天子,他爹殺人怎麼辦?孟子就說,舜要棄天下如敝,背著他父親跑到國家管不到的地方。
若要依大臣所請,將潞王大婚之費減去三分之二,不等於是太後與潞王承認自己錯嗎?哪裡有兒子逼著母親和弟弟承認錯誤的道理?這一番話,在法家眼底簡直大逆不道,但在古人眼底就是政治正確。儒家就是倫理是大於法治!
但是張四維,申時行卻對此嗤之以鼻。他們身為讀書人,科舉的題目來來去去考得就是這些。
經曆過無數科場考試的讀書人對孔孟之道都有一套有利於考試答案,或者是有利於自己的辯解。
高公公以為儒家的大義,能難住申時行,張四維,但這對他們而言,真是小兒科。
張四維想也不想地道:“徐元慶手刃父仇,柳宗元曾道,若徐元慶之父若真枉法,乃其死於法,而非死於吏。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淩上也。”
“故而可照古人先例為之,削潞王大婚之用,乃是太後體恤百官,百姓,此乃美名,何曾有過。”
武則天當朝時,徐元慶之父為官員所殺,後徐元慶殺此官,手刃父仇後,向官府自首。
當時為親報仇,乃儒家之義,官員們一致認為要放徐元慶,赦他無罪。但最後武則天的做法,是殺了徐元慶,再對於他的孝道進行表彰。
此事傳到後來柳宗元耳裡,說這不對,徐元慶其父若是枉法而被殺,那不是死於官員手中,而是死在國法手中。徐元慶殺官乃藐視國法,當然該殺,而且也不能表彰。
下麵同理可證,不是天子要向天下告之太後,潞王過錯,而是百官向太後請求減免潞王大婚之用,太後體恤萬民故而答應了。
張四維說完,高公公終於明白了,什麼是關公麵前耍大刀。
自己一個太監和張四維這樣翰林出身,經史爛熟胸中的首輔辯禮,那簡直是不自量力。
高公公自知說不過張四維,對太後梗咽道:“太後,老奴無能。”
李太後雙目一閉,陡然頭一暈,側栽在坐榻上,鳳釵步搖一陣亂顫。
“太後,太後。”高公公(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