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員升遷有三等,一,官員考滿後升遷。
二,大臣缺員,不待考滿而升遷者,稱為推升。
三,天子親簡。
一,三在明朝都不多,所以大員都是經廷推升任。
廷推的製度乃明朝獨有。
從洪武年開始施行,開始是皇帝有參與廷推的,當時雖說是廷推,但大臣任命還是皇帝欽點的。
但是從憲宗開始皇帝就不參與廷推了,聽說憲宗退出廷推,是因為他口吃的影響。
所以有人說明朝君臣隔絕,不是從嘉靖起,而是自憲宗而起。從此皇帝不再參與君臣麵議。
自此不論廷議還是廷推,都是大臣們自己商量說的算。
不過廷推之策,也是屢遭破壞,譬如蕭玉這件事,雖說是打著天子名號,但誰都知道張鯨要插一腳。
蕭玉入座後,申時行與楊巍對視一眼。
然後楊巍持本遞給一直侯立得文選司郎中邵仲祿道:“既是蕭公公也來了,正好我等也當公推了,對於堪任官的人選,蕭公公既代表聖上前來,還請過目一二。”
蕭玉笑了笑,正要伸手接過,抬頭卻見楊巍意味深長地看了自己一眼,蕭玉頓時心底一凜,這姓楊的不可易與,來前老祖宗再三交待,不可得罪了此人。
蕭玉當下雙手一推道:“反正一會都要念知,咱家看與不看都是一樣,太宰自便就是。”
楊巍雙眼一眯將堪任貼收回,遞給身後的文選司郎中邵仲祿後即不再說話。邵仲祿恭恭敬敬地雙手從楊巍手中接過堪任貼,攤開後肅然道:“今日奉旨廷議,公推禮部右侍郎……”
在場大員們不再議論。
邵仲祿將官員出身,履曆,功過一一念出,而且還給予評議。
在廷推中堪任官的名單由吏部預擬,而且對於堪任官員的才品,吏部給出自己意見,可以說吏部有左右廷推的權力。
萬曆二十年,自申時行罷相以後,內閣與吏部嚴重不合。內閣無法通過吏部,決定官員任命,甚至廷推堪任官員的名單。
為了從吏部手中爭回權力,內閣次輔張位出了個陰招,他將廷推時由吏部預擬官員名單的慣例,改為九卿各自推舉一人。
儘管吏部上下一致反對,但此議最終得到了天子支持並通過,吏部權力大減,最後淪為會推時名義上的主持者。
張位固然高明,但歸根到底,還是內閣的權力所在。為何六部尚書與內閣大學士都是平級,但是人家要對你俯首帖耳的,原因就在這裡。
不過現在內閣與吏部還是穿一條褲子的時候。
文選司郎中第一個念的是徐顯卿,此人是申時行的同鄉。申時行原來叫徐時行。
除了徐顯卿,申時行還與蘇州籍前禮部尚書徐學謨乃兒女親家,另一蘇州籍的官員徐泰時與他的次子申用嘉都是他恩師前禮部尚書董份的親家。
申時行對於鄉誼親誼格外看重,(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