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印分為官職印與官署印,此外就是禦寶,就是皇帝的印信。
官職印是官員個人印信,這裡林延潮所提的部印就是官署印,整個禮部唯有一枚,乃正堂所有,至於堂印則是官職印,這是每名官員人手一枚的,這些一並由禮部鑄印司管理。
對於林延潮而言這部印就是禮部印,就是權力所掌,一切禮部所出的公文唯有加蓋官署印信方才生效。
一名官員離職,稱之掛印,意味著他放棄了手中權力。
若說內閣是主決策,那麼禮部就是主行政,故而禮部印的使用,對於林延潮而言是頭等第一大事。
比如一份從禮部發出的公文,所具有的公文格式,都是已經框死了規程。
首先公文上要有部印,然後是兩位侍郎之一的堂印。這是官印一直以來的使用製度,官府印信必須由正官與佐貳官共署,各自劃字,共同判署方可。
儘管明朝的官場製度,佐貳官權力遠遜色於正堂,但官印之製保證了正堂與副僚之間能夠相互監督。
這隻是地方省府的官印使用製度,但上到六部僅僅有佐貳與正堂的部印堂印不夠,還需請有司之司印。
有司司印並非在四司郎中之手,而是在員外郎手中。司印必須由員外郎蓋印,郎中監督。
如此還是不夠,最後的公文上還必須有主事畫押,該司司務吏畫押,都吏畫押,如此的公文才能明發。
至於林延潮方才所言,言先見堂印,再見部印也是官員蓋印的流程。
因為公文一般而言由下草擬,由上複核,越級上報是官場大忌。
若是下麵官員先找林延潮蓋了部印,然後再找侍郎,有司官員蓋堂印司印,那麼下麵的官員是蓋還是不蓋?
當然一般而言下官的官吏不會這麼不懂事,但萬一遇有林延潮不在衙門,或者是與哪位侍郎有什麼不和。
所以林延潮此話一出,等於明確了規矩,有司官員沒有過堂印,就不要來請部印了。
聽了此一言,黃鳳翔點了點頭,而趙用賢神色也是好看了很多。
對於趙用賢而言,林延潮此人私交雖與自己不好,但公是公,私是私,在衙門公事上至少目前來看他沒有為難自己。
而林延潮心底也有計較,他也不怕趙用賢翻臉,若對方真的不配合,他大可繞過趙用賢,一切公文由黃鳳翔署堂印就行。
所以由此也看出明朝六部的決策方式,一封公文隻要有正堂或任意一名侍郎同意即可,也就是三分之二的票數便能執行,但正堂有一票否決權。
聽林延潮一言,黃鳳翔當即道:“沒有異議。”
而趙用賢則撫了撫須,淡淡地道了句:“且當如此。”
林延潮將趙用賢臉上的神情看在眼底,然後道:“至於各司裡……”
林延潮話音頓了頓,但見各司官員無不身子前傾,露出洗耳恭聽的態度。
(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