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衍先是起意回溯方才所見景象,試圖中過去之影中尋到此物。
從最初萬闕道人與他言談,到方才玉簡顯現玄異那一刻,他來回看有幾遍,卻沒有發現任何異狀。
他也沒有指望一次可成,繼續深入辨觀,可是無論他怎樣來回查看,都找不到此物半點蹤跡,好像這東西並不存在於過去之中。
他對這個結果倒是有所預計,萬闕道人當年在發現此簡不見之後,應該也試過這等辦法,想來最後也是無所收獲。
既然這個辦法不妥,那就換一個路數。
他心下一思,腦海中卻是想到了萬闕道人將玉簡交給自己時的情景。
其人為何非要將交給自己的東西化為簡牘這等模樣,而不是化作法符或是其他物事?
隻是單純因為這等東西修士用的最多麼?他以為不隻是如此,這裡也許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知世簡對其仍有些微影響,所以其下意識將交給他的東西凝聚成了此物模樣。
要是這個推斷為真,那麼此物應該對他也有影響,隻是這裡作用十分之微小,還極可能已然融入他自身氣機之中,所以感受不到。但要是找到這個關節,再順著這條線回溯上去,不定就能尋定此物。
有了方才經曆,他已是明白,對待此物當不單單落於一處,而是該兼顧諸有,於是他凝神閉目,神意霎時延伸入上下四方,過去未來之中,試著感應此中一切變化。
這個思路是正確的。
因為此物不管如何飄忽,既然曾經顯現在現世之中,並被過往之人所看見,那麼必然與現世是有某種聯係的,哪怕再是微小,也是存在的。
現在他道行乃是當世最高,已經達到了上境之下的道法至巔,除了牽涉到那更為上層之事,幾乎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瞞過他感應,故是很快,一股若有若無的異狀便就出現在了心神之中。
他發現此與以往見任何東西都是不同,像是一縷氣霧織成的絲線,十分飄忽模糊,儘管能隱約感得,可一伸手,仿佛其就從指縫之中漏了過去,無法真正抓住。
那應該就是此簡滯留於現世的一線痕跡了。
他反複去感應,總感覺下一刻就可取得,可又似永遠無法接觸,好在能感得這一點,就說明他已是走在了正路之上,而凡事就怕沒有頭緒,現在有了方向,那麼總是能想到解決之法的。
可就在他如此思忖時,忽然發現,那一絲感覺變得越來越弱,越來越輕,似隱隱有脫離自身之兆。
他目光一凝,反應過來,如無意外,該是此物越是著意其上,則距離寄主越遠,而且這個過程是無法違逆的,最後即便不會離他而去,很可能也會徹底消失。
他推算了一下,在正常情形下,要想依靠那一絲感覺找到此物本來,即便是他,也至(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