鄀縣城外的一處亭舍,當眾刑徒悶悶不樂地被拴在一起休憩時,乘著亭卒和戍卒不注意,他們又開始輕聲議論起來了。
“不知何時才是逃亡之機……”
“亭長蠻橫,亭卒凶惡,恐捕而殺之……”
“天氣日漸寒冷,吾等隻著褐衣,再往北,怕是會凍死,亭長亭卒之惡,與寒冬相比如何?”
“我聽聞鄢縣以北,有三澨水,又名滄浪水,到時候會乘船渡水,莫不如投水而匿?”
“冬日入水,雙手又被縛住,怕是死得更快!”
就在刑徒們暗地議論時,樹後突然走出來一個人,嚇了他們一大跳!萬一他們的話被告發,少不了一頓鞭笞。
來者正是披散著頭發的卜乘,卜乘擺了擺手,讓眾刑徒安心。
“二三子放心,方才聽到的話,我絕不會說出去。”
一邊說,卜乘還走到眾人中間,和他們閒聊了幾句,待眾人放下提防後,才笑道:“二三子欲亡之意,我知之,然但凡成事者,一在人,二在天。人事之上,二三子已議論殆儘,然足下卜之鬼乎?”
“卜之鬼?”眾人麵麵相覷,的確,他們還沒有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呢,難道這就是之前那二人逃亡失敗的原因?
於是便有機靈的人朝卜乘作揖道:“久聞卜乘乃溳水鄉日者,世代為卜,可否能為吾等算卜?”
“可。”
卜乘捋著稀疏的胡須道:“一人一錢,我便為汝等占卜。”
雖然眾人是刑徒,但也有點私人財產,一人一錢是拿得出來的,卜乘收完錢後,便將懷裡的蓍草取出,在地上擺出了十二根……
“我當以《日書》建除十二神,為二三子卜問於鬼。”
所謂《日書》,說白了,就是這時代的皇曆,裡麵儘是算卦、風水、陰陽、相麵等封建迷信內容,卻被大多數人深信不疑。
多年後秦國開始言論管製,焚儘詩書和民間藏書,可《日書》卻幸免於難,因為秦國百姓已經到了生活沒有日書,就過不下去的程度。
《日書》將一年的日子分成了十二類,即“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叫做“建除十二神”。這十二神與十二月份相聯係,再與當時用來紀日的十二地支相結合,就可以精確地告訴你,這一年中某一月的某一天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從而趨利避害。
打個比方,如果你是一名軍官,翻開《日書》一看,發現今天的日子對應的地方寫著“利野戰,必得侯王”,那你就要趕緊抖擻精神準備戰鬥,期盼著在今天的野戰中一舉俘獲敵國的首領,然後封官加爵衣錦還鄉。
如果你是一名農夫,看到《日書》上說“禾忌日,稷龍寅。秫醜、稻亥、麥子……”,這是說凡逢“寅”日忌種稻,“醜”日忌種高粱、“亥”日忌種水稻、“子”日忌種麥子(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