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大梁(1 / 1)

秦吏 七月新番 1926 字 14天前

魏王假三年,仲春二月,魏都大梁城。

朝食時分,一群頭裹蒼布的魏國士卒盤腿坐在城牆內側,他們圍著冷清的土炕,看著陶碗裡寡淡稀薄的粥,靜默無言,士氣十分低落。

秦軍圍城半月,城內糧倉雖還算充足,但這場戰爭不知會持續多久。所以魏王下令,城內開始限量供應口糧,就連守城兵卒們,每天也隻能分到三分之一鬥粟米,吃個半饑不保,故眾人皆麵有菜色……

可他們又能怎麼辦?隻得默默喝下淡而無味的稀粥,期盼大王能儘快與秦國達成和議,結束這場沒有希望的戰爭。

自從信陵君死後,在與秦國的交戰中,魏國,已經二十年沒打過勝仗了……

緘默被一輛緩緩駛來的安車打破了,軲轆聲停了下來,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在高大的梁城牆垣邊下車。他拒絕了仆役的攙扶,拄著鳩杖,顫顫巍巍地朝登城的階梯走去,腰間帛帶上玉飾環佩叮當……

能佩得起玉,穿得起帛的,自然是貴族卿大夫,但城頭乃城防重地,可不是誰都能上去的。

負責這片城牆防禦的校尉立刻上前阻攔,但在老者仆役出示一枚銅符牌後,卻變了顏色,誠惶誠恐地朝老者下拜。

“不知竟是唐公至此!”

聽到“唐公”二字,城下的魏卒竟紛紛站起身來,朝老者肅然作揖。

在大梁,隻有一位唐公,那就是年已九旬的唐雎(jū)!

他沒有官職,不是封君,但上到魏王,下到匹夫販卒,沒有誰敢不敬重唐雎。

因為這位老人,已是魏國僅剩的傳奇!

唐雎很長壽,他生於九十年前的魏襄王時代,年輕時沒有什麼作為,不惑之年依然隻是個小使者,名不見經傳。

直到魏安厘王十一年時(前266年),齊楚攻魏,無可奈何的魏安釐王遣唐雎入秦求援。唐雎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秦昭王遽然發兵,日夜赴魏,魏人皆言:“齊、楚聞之,乃引兵而去。魏氏複全,唐雎之說也。”

這次立功之後,本該高升的唐雎因為不滿魏安厘王荒淫無度,寵信龍陽,辭官去做了信陵君的門客。

安厘王二十年(前257年),信陵君竊符救趙,事成後誌得意滿,居功自矜,還是唐雎勸告他“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這才讓公子無忌猛醒,禮遇趙王和平原君,這才被諸侯尊崇,成了合縱領袖。

唐雎輔佐信陵君的那段日子,曾是魏國,是山東六國最後的希望。信陵君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逐蒙驁至函穀關,使秦人不敢東出。當是時,信陵公子威振天下,門客人才(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